天天看点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印象中:车老板儿在空中啪啪地甩动鞭子,马儿轻快地奔跑,伴随着清脆的铃声;驼队在沙漠中孤独地远去,伴随着骆驼稳健脚步的是沉稳的驼铃声;风拂过,塔角的铃铛悠扬作响……。

“bell”,这就是英语中对于铃铛、钟的翻译。但这哪里够用!我们属于这一大类包括:钟、铙、钲。钟还分有甬、鎛和钮。

佛利尔美术馆是一美国大亨自建并捐赠给史密森尼学院的。这位大亨的专项收藏是东方文物,主要藏品就是中国文物。

钟,中国人制造的最早的金属器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小的、原始的“噪音制造者”发展为可以演奏的手铃;再经过几个世纪的技术变革成为更精密的钟,那种在不同位置敲击可以发出两种音调的编钟。

钟的各种变化,包括大小、形状、装饰和发出的声音,也反映出中国不同地域的特点。在青铜时代后期,中国南北方都利用成套的编钟进行演奏。这些青铜铸造的钟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中国早期音乐的信息。

freer美术馆正在举办一场关于中国钟文化的专题展出,有机会系统地看到小铃铛中的大学问。放在一起的好处就是分清楚了:铙、甬、镈和钮。

博物馆不仅展出了从铃铛到各种成熟的钟的实物,还特别用心地请专业作曲和演奏家,利用一套有2500多年历史的编钟录制了音乐背景,让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bell”,也可以听到“bell”。让这场“回响,中国古老的钟声”的专项展出成为一场可以看到的声音盛宴。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最早的铃铛,来自二里头文化晚期,大约公元前2000-1600。难得的是:中间的小钟舌还在。这种小铃铛也许当时是套在马或狗的脖子上。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商晚期,安阳,有着饕餮纹的铃铛,公元前1300-1050。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商晚期,安阳,鸟型的铃铛,公元前1300-1050。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商晚期,安阳,有饕餮纹的铙,公元前1300-1100。已经发展为手铃,用于音乐演奏。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商代,有饕餮纹龙纹的铙,公元前1200-1100。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甬,春秋晚期公元前500-450。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镈,(前)西周1050-900,有饕餮纹和虎型鸟型装饰;(左)商1300-1100,有鸟型装饰,饕餮纹;(右)西周1000-800,有鸟型装饰。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镈钟。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钮钟,西周中期。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虎形支架,西周中期。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每一只钟可以发出三个音的编钟。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编钟一组。

知道小铃铛大学问,竟然是在一家国外的博物馆

冥器小铃铛。

推荐相关阅读:

凭啥这件青铜簋能成为首博“万年永宝”展的一号展品

西雅图:这算不算玻璃艺术品的天花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