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爱谷爱凌,我也爱搬砖

作者:杨毅侃球

大年初十,杨侃正式复工。前几天女足逆转韩国,请出我著名的阴阳怪气贺晓龙大师哥写下一篇快评。今天复工的日子,按梨园行的说法叫开箱,还得老杨自己来。

过年,不知道各位过得怎么样,有没看冬奥会。我还真抓紧时间看了几场,小伙子苏翊鸣和青蛙公主谷爱凌在天上翻跟头,看着真过瘾。听谷爱凌一口地道的加利福尼亚英格利什和胡同味儿老北京话串着说,而且表达的那么好,真让人喜欢这姑娘。昨天我年后第一说,说湖人雄鹿。果果问看冬奥会有什么感想,我说像我这岁数的人都是家长心态。

我爱谷爱凌,我也爱搬砖

人家谷爱凌这样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仔细一看人家的故事,人家小时候除了在湾区硅谷学习,回北京就被她妈带着上海淀黄庄补课。海淀和硅谷,那可是世界上的两个内卷巅峰。谷爱凌能在两个内卷巅峰上自由跳跃,难度不亚于她在天上翻跟头。可见孩子要想成功,第一步是父母得成为海淀家长。先从海淀卷起来,再从海淀向硅谷跳跃。

我爱谷爱凌,我也爱搬砖

我又看了看谷爱凌家庭的情况。她妈妈谷燕是北大毕业,然后去了斯坦福,再后来在华尔街干风投;她爸爸是哈佛毕业,她爷爷也是斯坦福毕业,顿时觉得从海淀家长开始卷都没机会了。要想培养这样的孩子,从我这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的开始卷都来不及了,得从我爸爸开始卷。我爸初中毕业之后就参与了上山下乡,到贫下中农身边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后来认识了我妈,把我妈带到矿山上,在井下挖了10年煤。我问我爸当初有没有可能直接从井下打个钻挖到硅谷去,我爸问我,那个谷出河北省了吗?

看完谷爱凌,我也挺想让我儿子杨核桃试试滑雪。都说小孩儿重心低,好学,而且杨核桃从小练车,平衡感好。冬奥会开幕式的时候,我看官方报道,咱们国家已经有3.24亿人开始了冰雪运动,达成了3亿人上冰雪的宏伟目标。我看了看我们家,问了问我们公司同事,我身边朋友的情况,深感我们都被划在了3亿人外面,拖了全民大业的后腿,颇感惭愧。本来计划这个周末就带杨核桃去第一次上冰雪,去滑一个试试,给他找好了教练,他妈给他置办了各种装备,结果这小子从三亚回来没两天,又生病了。他从北京去三亚之前,这个冬天就病了三四回了,老是咳嗽。一到三亚,温暖湿润,全好了,每天几小时户外活动,满地乱跑,下水游泳,啥事儿没有。结果一回来,第二天,原地生病,半夜咔咔咳,我和她妈都半宿没睡。

我去三亚之前,也是感冒鼻炎一块儿犯,鼻涕哗哗的,觉得自己有三个脑袋,到那儿也没两天就好了。我们是大年初六回来的,年初七,就是这星期一,得去上《有球必应》吵架。子星问我,怎么不多待几天?暖和点儿再回来,省得孩子受罪。我说这不得上节目挣钱吗,都得奔命。可能有朋友说了,挣多少是多,要啥自行车。确实是。有钱这个概念,多少钱算有钱,大家理解不一样。我觉得这个境界的分野是你能不能还有闲。我也认识真有钱又有闲的,阿敏阿玉阿英,阿东阿欢阿庆,也有爱滑雪的,在北海道自己买了个雪场,天天在那儿滑。我们现在工作收入也还可以,但一是你远没有那种安全感,没有爸爸给你托着,全靠你自己;二是我们本质上也是上班族,每天就得给人干活儿,跟您各位都一样。咱们都是从两辈儿以上就没卷过人家,现在再卷也来不及了的人,就想踏踏实实过个年,高兴几天,年后再继续跳入生活的激流里,就像并入北京的车流里一样,继续奔忙。

我爱谷爱凌,我也爱搬砖

我为何还没有上过冰雪?因为从我们家开到北京最近的南山滑雪场,全绿的情况下单程最少也要一个半小时,往返三个小时。你去滑一场雪,无论如何要一整天。在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里,在一个有两个娃的家庭里,你想抽出一整天有多么艰难,你们之中,一定有人也深有体会。我很想知道,你们之中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拖了全民大业的后腿,还没有上过冰雪。年前有一例新冠阳性流调,又逛街,又滑雪,让大家多么羡慕他的生活。可这样的生活方式,已注定离我们远去了。老杨我,还有杨侃多年来最忠实的读者们,我们都是一群无趣的中年人,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幼稚的孩童。他们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他们的快乐就是你的快乐。事实上,我们从未期待过孩子能飞得像谷爱凌那么高,因为我们自己就从未接近过海淀和硅谷;我们也不再幻想生活美好如梦,因为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我们也并不悲观。过年,团圆,充电,这就是年的意义。过完年,继续为了家人跳入生活的激流。忙也没关系,累也没关系,没功夫上冰雪也没关系。

大年初十,没出正月十五都在年里,再给各位拜个晚年。过完年,生活还是那样。欧文还没打疫苗,威斯布鲁克还在湖人,我们也还是我们。我喜欢谷爱凌这姑娘,咱们给她加油,祝她再多拿两块金牌,然后咱们好好搬砖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