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奥运顶流”们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烹饪界推荐家常菜谱

一边是冰墩墩沉寂一段时间后的重新爆火,另一边是谷爱凌这样的顶流的夺冠消息被刷屏。

2月8日,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成功夺得冠军,为中国顺利斩获第三枚冬奥会金牌。

这样的谷爱凌,不仅是奥运冠军、更是高颜值模特、斯坦福学霸。完美人设的加持,谷爱凌很快走红中国社交媒体。

斩获冠军的当天,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被刷屏,甚至还出现了“谷爱凌”相关概念股的涨停。

“奥运顶流”们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从来不缺乏奥运冠军,为什么偏偏是她能成为今年冬奥会的“顶流”?

“顶流”们都是如何炼成的?

奥运作为全民关注的国际盛大体育赛事,往往是运动员出圈的绝佳胜地。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以及全民体育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奥运健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是诞生了人气匹敌一线明星的“顶流”。

什么样的人物才能算是顶流?

他们的高光时刻不仅限于奥运会赛场。在社交媒体上,他们的一言一行得到大众关注,拥有很强的国民认知度和喜爱度。不仅如此,他们也是媒体和品牌眼中的“香饽饽”。

除了今年的谷爱凌,从16年夏季奥运会开始,便有傅园慧、张继科、孙杨受到大家的喜爱,去年的马龙、苏炳添、杨倩、全红婵也受到全民瞩目,微博热搜不停,代言商家也不断。

但关于如何成为“顶流”,却好像是一门玄学。奥运不缺乏出色的运动选手,为什么就是他们?

不过能够肯定的是,要成为运动员的顶流,首先得是世界一流水平。

娱乐圈明星成为顶流,可能不一定需要是实力派,但作为运动员的顶流们,过硬的专业素养是成为顶流的必备条件。

“顶流”选手往往代表国家顶尖实力,某种程度上,民族自信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比如乒乓球队作为国球,一直拥有“一览众山小”的实力,它代表的是中国“不可战胜”。马龙被日本誉为“六边形战士”,他的实力越强,我们越爱。这正是给予民众一种“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乒乓球队”的安全感。

还有一些更加“重量级的突破”,往往也是成为“顶流”的关键。比如游泳领域的顶流孙杨,田径领域的顶流苏炳添,自由式滑雪的顶流谷爱凌。他们在中国尚处弱项的体育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制造一个个“零的突破”。实际上,这正是中国体育崛起、中国崛起的信号。

当然成为顶流,还需要足够的话题。只有足够的话题作为营销素材,媒体们才会争先恐后地报道,从而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让他们的自身流量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发酵。

那么有哪些是高热度话题呢?

例如“美貌”便是自带天生流量。从心理学上来讲,爱美女、小孩、宠物是大多数人不可违抗的天性。而相较于娱乐圈明星,运动员的美更趋向于中国人更崇尚的天然与健康。高颜值运动员例如谷爱凌、张继科等成为“摄像机”的宠儿,不知不觉便提升了曝光度和认知度。

除了被颜值“暴击”,中国民众更容易被运动员的特有的“个性”、“人设”圈粉,同时,这也是媒体可挖掘的丰富故事素材。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运动员走红社交媒体,正是因为他们在刷新过去对于运动员的单一刻板印象。譬如“解放天性”的傅园慧、张国伟的反差萌,更加有趣与平易近人。杨倩的“射击冠军+在读清华学霸”的身份,还有“上帝到底关了她那扇窗”的谷爱凌拥有滑雪冠军+模特+学霸的多重人设,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榜样。

“顶流”们的商业价值

一定程度上,就算在社交平台上话题热度再高,但主要还是由成绩决定“顶流们”的商业价值。

运动员一旦收获赛事优异成绩,便会有品牌找上门来。相比娱乐明星,他们具备健康、正能量的形象,负面风险少,并获得出色比赛成绩。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中国女排等传统金牌运动队备受市场关注,旗下运动员近年来整体被品牌看好的原因。

当然,运动员们的商业价值与运动员所处领域有关。由于田径项目与乒乓球等大项目相比,受众人群的广泛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较低,田径类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一般低于后者。根据艾漫数据,在2015年到2021年有代言的运动员所属项目榜单中,排在前列的是篮球、排球、乒乓球、跳水和足球项目,田径项目位列第九。

商业价值也受到运动员国民度的影响。据《博客天下》报道,在业内,公认的因国民度高而具备极高商业价值的运动员有郎平、姚明、田亮、易建联,以及巅峰时期的刘翔。在2015年1月1日-2021年6月10日期间的统计数据显示,代言数量排名前五的为易建联、田亮、郎平、张继科、邹市明,分别为17、16、12、11、10个代言。

而顶流们的商业价值则通过广告代言、节目通告等方式去实现。

以谷爱凌为例,自从进入2021年以后,拿代言拿到手软。尤其在今年中国举办的首次冬奥会中,谷爱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本届顶流,国民度“爆表”,目前为止的23个代言已超越前辈,同时也超越了去年夏季跑道上最为火热的苏炳添的13个代言数量以及马龙的7个。

不仅数量堪比娱乐明星,种类还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护肤品牌雅诗兰黛、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厨卫品牌科勒以及时尚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等,甚至路易威登、蒂芙尼、IWC万国表等奢侈品牌,也向她递出了橄榄枝。

顶流的带货能力也是一流,谷爱凌抱着冰墩墩的#五环美甲光速登上热搜,而去年奥运会上,杨倩的小黄鸭发卡、胡萝卜发圈,陈梦的乒乓球项链,更成为了热门带货单品,品牌方们由此嗅到了商机,纷纷闻风而动。

除了最基本的代言,他们还被推上了各种综艺。例如《奔跑吧》这类户外综艺节目特别喜欢邀请运动员,有一期便迎来了武大靖、苏炳添、惠若琪和张国伟等世界冠军;邹市明曾二次带着孩子上《爸爸去哪儿》这样的亲子类节目;还有傅园慧更是因为其个性可爱搞怪,参加了多场综艺节目,甚至在一个恋爱节目中,成为其中一位“相亲嘉宾”。

“奥运顶流”们是如何炼成的

傅园慧近年相关综艺节目(来源:百度截图)

然而,运动员参加各种提高知名度的活动,往往会被视为“耽误运动员训练进度”的双刃剑。例如曾上过综艺的孙杨和傅园慧曾被不少网友质疑,是否花费足够时间去训练和备战。

还有杨倩像万千同龄女孩一样在抖音账号里分享小视频,却被一些网友攻击说“不干正事儿”。

在传统社会里,运动员,就应该一心一意训练。一旦运动员表现不佳,就会被网友归纳为“态度不端正”、“重心都没放在训练上”。这些负面的网络评论往往更容易影响运动员的心态和成绩。在普遍吃“青春饭”的运动领域,年轻的运动员们普处于更加敏感的年纪,若遭遇一些媒体和网友的恶评和诋毁,则容易“毁”了他们。

不只是诋毁之声,社交媒体的过度“盛赞”和“神化”,也容易让一些年轻运动员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夜爆红”,心态崩塌。去年火爆网络的全红婵年仅15岁,当完美的几跳被广泛宣传之后,全红婵便开始担心会不会做得不够“完美”。而乒乓球选手更是承受“不能输,只能赢”这样的压力。

影响心态、成绩以及职业生涯的后果,进一步便是影响他们的商业价值,毕竟品牌在选取代言人时便是以成绩或者发展潜力为首要考虑要素,也更别谈运动员负面形象对品牌的影响。

运动员顶流们虽然有匹敌一线明星的流量和吸金能力,但比起普通的娱乐明星,更需要掌握好“营销”的度,不然也很容易被反噬。

本文源自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