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他赢得的口碑巍然长存

作者:齐鲁壹点

他赢得的口碑巍然长存

——忆赞黄鹤年先生的人格魅力

于永涛

黄鹤年先生,很受我们南沙井村的乡亲们赞扬和尊敬,每当人们路过金牛山前他的徒弟们为他立得功德碑时,就会驻足瞻仰,缅怀他的深情厚意!他虽然已经仙逝20多年了,但他生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的乡亲们的口碑巍然长存!

提起黄鹤年先生的人格魅力,我想借用著名作家魏巍先生,在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赞美志愿军战士的那段话来表达。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黄鹤年先生,生于1928年,其父亲在1941年被日寇残害,年仅14岁的他开始承担起家庭生计的重担,历尽艰辛。解放战争期间他积极支前,运送物资,救助伤病员。

1956年以前我村没有瓦匠,乡亲们搞点建设了,修葺房屋了,要跑到相隔五里路的盆泉村去请匠人。经常是材料准备好了,帮忙的人也在等着,可是等到中午了,匠人还是没有来。用匠人有很多难处。黄鹤年先生看到这种情况,毅然下决心学习瓦匠。用一年时间学成出徒。接着收徒多人,解决了乡亲们修房盖房用匠人的难题。

以后南沙井村的瓦匠发展到近200人,黄鹤年先生成为了南沙井村瓦匠的开山始祖。虽然势大力强了,但黄鹤年先生依然是那么谦逊,谦逊地像山坡的簇簇野草那样平凡、没有架子。我老伴曾经多次对我说:“你看人家黄鹤年哥,谁都看得起!每次在路上遇到他,人家总是放慢脚步,一口一个弟妇的叫着,和颜悦色地打招呼。”

我和黄鹤年先生不是邻居,也不是亲戚,我更不是他的徒弟,可是,78年前后那段时间,他见了我,每每都要叮嘱劝告我:“永涛,别泄气!”我当时是在本村学校当民办教师,学业上屡遭挫折,是我人生的低谷期。他的态度,他的叮嘱,怎能不是对我的莫大安慰和鼓励呢?非亲非故,却这样的关心我,这胸怀是多么博爱和美丽呀!像黄先生这样要人有人,要势有势,要用处有用处的瓦匠始祖,能够如此平易近人,礼贤下士,这品德,这气质,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每当想起这些,我就会想起著名作家唐弢先生,在他的《一面》中写到的鲁迅先生,对他热情关怀相劝的句子。“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但自己料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黄鹤年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常的人!他带着匠人为乡亲们修房盖房,从不在生活方面挑剔。那时修房盖房是要管饭的。去生活困难的人家干活,干完活他带着徒弟就走。那时农村的修房、盖房兴帮工,黄鹤年先生基本上是家家帮。我结婚前盖新房,他就去帮过工。一般的帮工,大都是为了换工。即你有建设,我帮你,我有建设,你再帮我。黄鹤年先生,可不是为了换工,他那么多的徒弟,他们都巴不得他有点活去报答报答,哪里用得着其他的人帮忙?

他有势而不仗势,对同行,对亲戚邻居平等相待。他劝自己的同行苏师傅收徒弟,苏师傅坚持不收,并说:“我师出无门,不配收徒。”黄鹤年先生多次劝说,苏师傅才答应收徒。这与有些门派,挣势夺势仗势的例子形成强烈对比,这更表现了黄掌门的品质和胸怀。亲戚家有家务矛盾,他从不以势压人,而是和风细雨,以情感人。这都展现了他美丽宽广的胸怀。

1975年,黄鹤年先生奉村党支部之命,带领50多人的建筑队进入淄博制酸厂搞建筑,八、九年的时间,为集体盈利几十万元,提高了当时的工日价值,惠及全村村民。进城搞建筑当时可不是一件简单事,文化水平低,不会识图,农民工进城后如何管理,大工程的安全施工等问题都是考验。但黄先生以坚韧刚强的意志经受住了考验,他勤学好问,殚精竭虑,大胆实践,圆满完成了任务。

八二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完全可以拉起人马来自己包工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仍然为集体、为全村做贡献。指导自来水工程、街道硬化工程,民建工程等。很多人从那时富了起来,他依然像从前一样。身后没有留下多少财产,他的家院也跟平常老百姓的没有什么不同。不是说富了不好,这里是说,黄先生想全村人的地方多。这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宽广的胸怀?

黄先生对乡亲们、对集体这么热情付出奉献,他的动机、源泉动力是什么呢?他曾多次对人们这么说:“日寇残害了我的父亲,我的青少年时期非常的艰难,是共产党解救了我,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帮助了我,我要知恩图报,报答给我们的集体,报答给我们的父老乡亲!”

黄先生不是共产党员,这绝不是说他不热爱中国共产党。他在几十年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村党支部交给的各项建筑任务,积极为村的建设出谋划策,功绩卓著。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群众佩服他,他有很高的威信,他的思想上早已经入了党。

因为他的谦逊和淳朴,他觉得自己离党员的标准还有距离,也因为他顾全大局,由于当时的村书记是他的一家子,所以,他没有提出要求,最终没能在组织上入党。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缺憾,可我不这样认为,这恰恰是黄先生的高贵之处,这不正是他谦逊淳朴气质本色的鲜明呈现吗?

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与那些削尖了脑袋钻营,千方百计攫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往上爬,爬上去争名夺利,一心想代代声名显赫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他的诗作《有的人》中写到:“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黄鹤年先生在世的时候,对人们笑脸相迎。他走的时候,人们挥泪相送!他走后,人们为他树碑立传。他的事迹,他的为人,人们交口称赞!他的功德和名气,根植大地,滋润于群众的心田,薪火相传,就像野草一样有生命力,一年一度春风暖,年年度度草青青!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黄鹤年先生,用他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美丽宽广的磁性人格魅力,赢得的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巍然长存!

青未了|他赢得的口碑巍然长存

作者简介:于永涛,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淄博市作协会员、博山区作协会员。曾得到博山区政府和省教委的奖励。多篇教研论文发表于《作文教学通讯》等多家纸刊。曾获论文省级二等奖。许多作品发表于《中国当代词曲作家》《南北作家》等多家纸刊和《中国爱情诗刊》《齐鲁壹点》《学习强国》等10多家网刊。在诗意人生华文作品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壹点号博山区作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