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奥林匹克,不是只有冠军

一周,两周,三周,四周……首都体育馆的冰面上,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男单自由滑比赛中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转满四周,却未能站住,跌坐冰上,无缘三连冠,仅列第四。

奥林匹克,不是只有冠军

这个被称为4A的动作一直被誉为“花滑皇冠上的明珠”,此前未被任何选手在正式比赛场上攻克,也是首次出现在冬奥会赛场。其实,羽生的失败,并不意外,在之前的热身中,他两次尝试均摔在冰上。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在正式比赛中尝试的决心,不惜为之丢掉冠军。之所以如此,原因只有一个,“希望自己能有所进步,成为第一个在比赛中完成这个动作的人。”

两天前在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决赛上,18岁的中国运动员谷爱凌最后一跳选择了一个自己练都没练过,只是在脑中设想过的1620。赛后对自己的这个“神来之笔”,她说得轻描淡写,“我只是想做个自己从未做过的动作,想超越自己,至于能不能成功无所谓。”

类似的想法,同样的选择,却截然不同的结果。挑战成功了的谷爱凌收获了冠军、收获了满世界的赞誉,而跌坐冰面的羽生结弦也收获了无数掌声和敬意。“一个没有人完成过的动作肯定是很难的,更别提在第三届奥运会之旅以27岁的年纪拿出这种难度的动作,羽生结弦的精神令人敬佩。”与羽生同场竞技、创下个人冬奥会最佳表现的中国选手金博洋,赛后就如是说。

奥林匹克,不是只有冠军

其实,不仅仅是谷爱凌和羽生结弦,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这样不惟成绩、不惟输赢,只为在冬奥会上享受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奥运梦想的选手越来越多。尤为令人动容的,是2月9日的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上的一幕,中国小将高弘博只做了一些基础动作,连一次空中转体都没有,只拿到全场最低的15分,赛后笑得却比第一名还开心。而事实是,赛前脚踝骨折的他,走下场他就要去医院接受手术。滑上这一次,他只为实现自己的奥运梦。

奥林匹克,不是只有冠军。对越来越多的选手、特别是年轻一代运动员来说,他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年轻化,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更融合了自身个性与魅力的展现。

文/湖北日报记者 童军鹏 郭晓明 发自北京

视频/湖北日报记者 郭晓明 发自北京、人民日报

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