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会是自动驾驶芯片之王?10问黑芝麻智能杨宇欣

黑代表黑科技,芝麻寓意芝麻开门,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就是一粒小小的芝麻,来改变这个世界。”

文|郭宇

编辑|李皙寅

“汽车行业发展越来越像电子产品,硬件性能先行是必然规律。只有芯片性能提升后,才能支撑功能强大的软件和应用。”

“自动驾驶是一个算力角逐的时代。”

“车厂不断加强对算力的要求。但到底需要多少算力,现在行业里无人能回答。”

“我们处在汽车芯片能遇到的最好的时代。时间窗口并不长,我们认为大概三到五年后,窗口慢慢关闭。”

这些观点均出自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在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的发言。自动驾驶、软硬件、算力、芯片间的关系,被这家成立五年的自动驾驶芯片公司玩明白了。

“软件定义汽车”这句话被反复诉说了太多次,但谁来定义软件?从这句话的含义出发,硬件正在成为软件的支撑,只有这样,数据、算法、操作系统等看不见的软件才能有载体。

再来看汽车行业中最火的技术方向——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能力每提升一级,需要的算力就越大。而谁为算力负责?芯片。

集合这几种行业特性,自动驾驶芯片这一赛道应运而生。

谁会是自动驾驶芯片之王?10问黑芝麻智能杨宇欣

▲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

图源:受访者供图

成立于2016年的黑芝麻智能是这一赛道的重要玩家。目前,黑芝麻智能已经发布了A1000系列的三颗自动驾驶芯片:A1000L、A1000和A1000Pro,分别应用于L2、L2+、L3或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过去一年,黑芝麻智能已与多家自主品牌车企达成定点,完成了数亿美元战略轮及C轮融资,投后估值近20亿美元。2022年,黑芝麻智能的大算力芯片将实现量产上车。

“去年开始很多厂商开始进入汽车芯片市场,虽然有很多人在做,但现在能拿出芯片的,送到客户能拿到手里的,只有我们一家。未来竞争激烈,最大的挑战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杨宇欣说,黑芝麻智能的三步走是:芯片出来、客户定点、量产上车。现在处于第二步和第三步之间,“今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同样在杨宇欣看来,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将有望搭着中国车企中的智能化先行者,走向全世界。

上个月,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杨宇欣。两万余字的素材,最终被凝结成10个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并不是我们提问的,而是杨宇欣和团队主动提起,但为了方便阅读,我们同样加上了相应的问题。

第1问:黑芝麻智能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首先,黑芝麻定位是做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的引领者。我们能提供完整的包括芯片、算法、车端和路端解决方案。我们的高性能大算力芯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第一梯队。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创业团队至关重要,我们是一个“老炮”创业团队。创始人兼CEO单记章有20年以上的芯片设计经验,联合创始人、COO刘卫红有20年以上汽车行业从业经验。现在很多创业是跨界创新,比如自动驾驶横跨了汽车和芯片两个领域。这两个行业相对门槛是比较高,不像互联网行业有冲劲、有好想法,拿到足够的钱,就有可能冲出来。

整个团队在600人以上,基本来自汽车和芯片行业的顶尖企业,芯片领域的高通、英伟达,汽车领域的通用、特斯拉等等。在各自的领域里,我们完整经历过从技术到产品、到商业、0到1的周期,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这也是为什么2016年成立到现在,整个公司战略核心没有做过大的调整,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我负责融资,我印象最深刻的投资人对我们最高的评价是,说到的事做得到,能持续坚持自己战略。

第2问:黑芝麻智能的技术成就和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投融资情况如何?

2018年,我们开始技术研发,慢慢推动商业化,包括和比亚迪合作算法,跟博世签署战略合作等。2019年,我们发布第一代芯片A500,跟一汽达成战略合作。2020年,发布第二代芯片A1000,能够覆盖从L2到L4不同自动驾驶等级的应用。

商业模式上,我们能够提供全栈算法。但我们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如果生态方有一些别的算法资源,也可以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嵌套式模式来进行合作。

去年完成了战略轮和C轮融资,现在进行C+轮,很快会完成。估值近20亿美元了。

第3问:黑芝麻智能的护城河或者说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

做这个行业,商业能力非常重要,但公司的立足之本,一定是技术的创新。

在这个足够大的增量市场里,各家各有优劣势,我们坚持芯片方面的能力:芯片核心IP能力、设计能力、迭代速度,现在还是有优势,节奏上也更快一些。

我们交付的不止是芯片,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自动驾驶是跨学科的,你光做复合芯片也不行,芯片能力、中间件能力、算法能力、应用能力都需要。我们更像一个新时代的芯片公司。传统的芯片公司只看量,把芯片的事干好。

另外就是开放的生态系统。这是植根于我们芯片企业骨子里的东西,因为芯片本身的商业模式来自于不断拓展的应用方向,芯片的核心商业逻辑就是能量产。

想提量就要做到系统开放,支持不同的客户的不同场景。所以我们从研发初期就秉持开放的心态,现在整个技术架构体系,软硬件完全结耦一个体系,一些模块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和替换。

谁会是自动驾驶芯片之王?10问黑芝麻智能杨宇欣

▲ 黑芝麻华山二号芯片A1000 Pro-2

图源:企业供图

第4问:自动驾驶怎么改变汽车行业,甚至整个世界?

自动驾驶影响最大的是汽车行业本身。

过去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创新主要集中在像机械结构、燃料,生产制造方面。现在进入智能驾驶时代,这些创新已经转移到芯片、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新的电子器件架构,电池技术。到了无人驾驶时代,有机会解放路上每一个司机的双手。

在行业终局,汽车行业不再是独立封闭的产业,而被融入到数字化社会中,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多创新会集中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城市化运营管理上。我觉得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这一切。

第5问:为什么说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规律越来越像一个电子产品?

在电子产业发展早期,硬件性能先行是必然规律。PC行业也好,手机行业也好,早期都是芯片的性能快速迭代和提升。提升之后才能支持软件和应用的多样功能。

PC和手机早期的卖点是CPU几个核主频多少。现在大家不再关注了,因为性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会成为软件发展瓶颈时,软件成为新卖点和创新点。

汽车行业也是如此。

第6问:现在的智能汽车到底需要多少算力?

车厂不断加强对算力的要求。

从2014年开始,伴随着自动驾驶发展,所用的算力也在发展。最早特斯拉用第一代Mobileye的时候,还是0.25TOPS的算力,现在这只够智能门禁的算力。像智己和蔚来已经推出了1000TOPS的产品。

为了应对自动驾驶场景复杂的需求,未来自动驾驶芯片要看综合的计算能力,不仅需要CPU的算力,还需要GPU的算力,既要有处理海量的传感器的算力,也要有处理3D渲染等的能力。

现在是自动驾驶在角逐算力的时代,但到底需要多少算力?现在行业里面无人能答。

首先,算力是汽车的一个卖点。将来稍微对车有认知用户,都会关注这个问题。这会决定整个车的智能化程度。

另外,为了保证汽车在未来软件不断升级,车的应用或者功能性能不断提升,车厂会去预埋算力。现在的自动驾驶主流是L2级别到L2+级别,100TOPS算力足够了。未来随着功能、性能不断的累加,通过OTA的升级,现在装在车上的“多余”算力就能用上了。

第7问:车变得智能化之后,推动汽车变聪明的核心基础是什么?

电子计算机的核心芯片,会成为未来汽车电子器件的核心,支持未来汽车的智能大脑。

谁会是自动驾驶芯片之王?10问黑芝麻智能杨宇欣

▲ 图源IC

现在是分布式架构转向域控制架构转的关键节点,当车里出现驾驶域、座舱域、底盘域、车身控制域的时候,对芯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再往后,便是中央计算。我们内部在思考,中央计算到底芯片变成什么样?其实还没有定论,但大家都往这方面走。

第8问:全栈自研被很多车企提起,车企自研芯片靠谱吗?

是否选择全栈封闭自研?这跟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有关。

作为破局者,苹果进入手机市场时,发现自己想要的产品,得不到产业链支持,所以选择了全栈自研。这不但要有好的想法,还有足够强的技术能力。

特斯拉也一样,很多东西完全自己来做,不选用车规器件。车厂是验证完了再用,特斯拉是边用边验证,借助OTA不断迭代软件,有点问题就更新,这颠覆了很多汽车人的理念。

归根结底,这是特定历史阶段发生的事情,因为传统产业链没有人支持它。现在类似东西就不需要自己做,已经有人做好了,直接选用就成。

去年一年,我们跟很多车企沟通,所有车企都在琢磨要不要干芯片。对车企来讲最划算的方式找我们这种公司定制——即使做芯片可能60%的里边的东西是通用的,但仍有不少差异化的东西,还不如找成熟的芯片公司。产业发展逻辑来讲,大面上很难再出现全栈封闭自研的车企。

第9问:自动驾驶芯片这个赛道未来竞争激烈吗,黑芝麻接下来如何领跑?

首先,这一领域仍是蓝海。自动驾驶芯片未来会成为标配,每年有上亿片的需求,而芯片本身供应商没有那么多,这保证了毛利,一进入车企采购体系内,也相对稳定。

其次,目前的业内竞争激烈程度不强,更多是证明自己。去年开始很多厂商开始进入汽车芯片市场。但现在能拿出芯片,送到客户手里的,只有我们一家。

在这期间需要完成三步走:芯片出来、客户定点、量产上车。我们走过了两步,现在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之间。下一步,要让装好芯片的车进入消费市场。

这是自动驾驶芯片最好的时代。时间窗口并不长,我们认为大概三到五年后,窗口会慢慢关闭,理由有三:

第一,中国汽车的供应链,向创业公司打开了一扇门。毕竟,一个能够真正贴身为车企服务,符合技术迭代的供应商很少。第二,车企倾向于建立本土的供应商体系,这就是所谓是窗口期。第三,三到五年之后,车企和的供应商体系建立完毕,新入局的厂商就没缺少入局机会了。

除了专注自动驾驶芯片,黑芝麻不排除未来扩展领域。伴随产品线的扩张,芯片也会扩展目标市场,但短周期内,仍专精于汽车。

第10问:车厂的角色变了,本土供应链的机会来了?

相比现在,未来的供应链格局会是一种相对混合的状态。

相比过去,从供应商处采购先进技术,车厂更热衷制定自己未来技术的走向。在芯片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当下,主机厂需要让一级、乃至二级供应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需求。

同时,芯片荒仍然严重,主机厂需要找芯片公司直接对接。

而且,国内汽车公司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现在同一公司将旗下的子品牌绑在一起,体量变得更大。为此,主机厂会从供应链整合、供应链安全的角,加强联系芯片等供应商。

回望汽车工业发展,我们一直是跟随者。过去这几十年,市场并未换来真技术。自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始,给了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机会,如今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相关产业链。

如今,车越来越像大手机。中国汽车工业率先进入智能化时代,能强有力地拉动本土供应链发展,并伴随中国车企的海外出口,把中国芯片企业带向全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