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评论1+1:不让高龄老人劈柴做饭暖人心

作者:正观新闻
评论1+1:不让高龄老人劈柴做饭暖人心

2月9日,国新办就《“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会上表示,我们不能够在最基本的需求没有保障好之前先去搞“诗和远方”,不能让城里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需求孤岛”,也不能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

“我们要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能达到100%。”欧晓理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推动多层次多样化为民服务下沉社区。

红星新闻:体现善政广阔视野

如果说“诗和远方”“数字鸿沟”是早已受到关注的老话题,那么,“八九十岁劈柴做饭”就是一个摆到桌面的新话题。聚焦这一现象,反映出政策层面对于特别境遇中老人冷暖的关切。我们从《“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看到了一份决心。在服务内容上,“规划”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其中,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是为民服务功能中的重要内容。“七普”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预计2025年这一人数将突破3亿。对此,容不得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也容不得拖沓敷衍。欧晓理提出,要关注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并特别强调助餐服务是老年人、残疾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能达到100%。这番表态,显现了助老善政的广阔视野。

北京青年报:农村高龄老人需要完善的社区服务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次就《规划》进行解读,有利于各级实施机构和公众对《规划》内容有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上述三个“不能”既体现出务实的态度,也彰显出对城乡老年人的关爱,读来令人感到温暖。解决农村高龄老人劈柴做饭这一现实问题并不容易,既需要以务实的政策鼓励餐饮企业进驻农村社区,也需要提高农村高龄老人的收入使其有钱消费,还需要为农村社区提供老人能消费起的燃气和电能等。就解决农村高龄老人吃饭问题而言,也需要出台专门措施并加大投入,让高龄老人劈柴做饭现象成为历史。说到底,农村高龄老人需要完善的社区服务,从吃饭到就医到健身文娱等都能就近完成,而且相关成本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相对来说,城市老年人大多都有养老金,生活也比较便利和幸福,农村老年人获得的保障亟待强化。当务之急,需要把农村社区服务视为短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让农村老年人也能切实分享发展成果。

网友跟帖:十四五养老规划看到了本质

评论员王攀——愿政策的善意能被层层看到、读懂

我们必须注意到、顾及到、照顾到这些老年群体的最现实、最基本的需求,吃饭、清洁、洗浴、就医等。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家庭的事情,也是国家的、社会的事情。这些容不得市场去做,因为市场都是赚钱的;而他们不是赚钱的对象。所以,别老说银发经济,要讲银发救助,从这个角度说,十四五的养老规划、相关官员的动情表达,是看到了本质。但愿政策的善意、高层的心意,能够被层层看到、读懂。毕竟,还需要层层落实。

大话三农八卦——农村老人有福了!

从中可以看出,2022年开始将会加强对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保障,改善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生活,尤其是对于农村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而言,将会逐步为其提供兜底生活保障,满足其基本的养老需求,提供较为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而随着此项工作的开展,农村老人将会迎来三大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养老服务保障、困难群体日常需求保障。农村老人有福了!

(黄河评论信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