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湘江北去,奔流不息;一江两岸,蔚然成势。山水洲城新样板、湘江两岸新客厅、望城核心增长极。望城35公里湘江黄金岸线,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扑面而来。资源与资本在这里碰撞,行业龙头与精英在这里聚集。抢占机遇,远见未来;一江两岸,成就梦想。

即日起,乐在望城持续推出中外名家、作家、文学爱好者等系列散文,看文人墨客笔下的望城一江两岸,是怎样的一番壮景,敬请关注!

错落的音阶之美

赵翼如

遥远的土地掀开一角。瓷片如布满悬念的古文,里面藏着岁月的脸。世界初识中国的名片,果真就是瓷器吗?这艘阿拉伯沉船,当初满载的正是外销瓷。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幸逢“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新近开馆,我见识了回归故里的部分珍宝。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贝壳疑似找到了同类,义无反顾寄生于它钟情的盘口壶,让自己长成了壶里的一个器官,像一方特别胎记。有趣的是,通常关闭的壳口一直开着,是在讲述国门敞开的大唐故事?

“黑石号”,让一座城市在彩瓷的内蕴光华中呈现。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打捞的“黑石号”沉船上共有67000件中国瓷器,其中有56500件就是长沙铜官窑的瓷器,占总量的84%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唐长沙窑青釉褐红彩云气纹碗

(“黑石号”出水文物)

关于瓷器,时间的参与是一件重要的事。难以置信,看上去那么松软的土,那么柔软的水,那么温软的火焰合成的器具,能抵挡千年岁月。我宁可相信,“黑石号”不是被惊恐的白鲸咬伤,不是被嫉妒的水妖拦截,而是被大海自身收藏了——为了保存一段文明传奇,为了持续美而易碎的梦境,干脆让船浸泡在时间博物馆,等待后人分享。“星沉海底当窗见。”

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千年岁月里默默作用的元素。

在长沙望城,我一再遭遇惊喜。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曾见长沙女作家唐樱初学油画,一出手就用飞扬的神采惊诧我。如今明白了,是彩瓷的遗传密码,被镂刻在她的心理结构中。

又读到望城部分作者的鲜活文字,让褪去颜色的词语重现。就像藏在沉船底部的瓷片,带点神秘朦胧的味道。

我由此发现了文化相融之妙,错落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编辑 | 谭甜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一江两岸散文|《错落的音阶之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