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度努力”的错

总在不停歇地往前冲刺,无法停止,一停下就感到恐慌……

明明已足够优秀,却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永远都无法去麻烦别人,却又不敢拒绝他人的请求……

如果有上述症状,那你大概率就是一个“过度努力”的人了。

“过度努力”,其实是一个我们很少会提到的词。

努力,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但片面地强调努力,也会导致一个恶果。那就是,我们很多人只有一直往前努力达到目标的经验,却从来没有关照自己内心的经验。

台湾知名80后心理咨询师周慕姿在《过度努力:你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书中,就通过8个咨询者的故事,来关照读者的内心。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度努力”的错

《过度努力: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周慕姿 著

2022年1月中信出版集团

比如下面这个叫育仁的年轻人,他撕扯在父母“强权”与自我人生选择中,逐渐失衡、愤怒、情绪失控。

在一次次对谈中,周慕姿帮助他内视自我、找寻原因、顿悟理解、实际行动,最终与自我和解,达到内心的自洽与平和。

他的故事,或许也能够让你找到一些共鸣与慰藉。

“你必须有用”

年轻有为的住院总医师育仁,因为在工作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频繁跟病人、同事、教授发生冲突,被朋友建议来进行心理咨询。

第一次面谈,育仁说自己所在的医院,在当地数一数二,强者如林,这里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家都拼尽全力向前冲,认为只有输的人,才会离开。

同伴的优秀,病人的生死,压得育仁喘不过气来。在这里,甚至连哭都是在给别人造成困扰。

“病人不需要没有用的医生;而在这种环境下,只有一直努力变得很强、很棒,才能生存。”

你必须“有用”,这是为了别人的需求;你必须“很棒”,这是为了在这个环境中找到生存的价值与位置。这两者加在一起时,就成为铺天盖地的压力,也造成育仁无法逃脱的困境和痛苦。

“如果不‘有用’,也不努力,那活在这世界上要干什么?”

生而为人,我们能够承担的痛苦与压力指数是有限的。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度努力”的错

虽然我们可以把很多事暂时压下去,“关掉情绪”。但,这个能力如果长期使用,甚至因为太方便或无奈,成为适应生活的常态,让自己随时都处在情绪隔绝的状态下,就会让人离自己的感受越来越远,等到发现不对劲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育仁情绪失控,这就是原因之一。

原生家庭带来的“努力强迫症”

既然如此痛苦,育仁为什么一定要做医生?

和周慕姿第二次见面,育仁表示,这是父亲的愿望,在他家里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

育仁有个要求家人必须服从他的强权父亲,和一个无条件服从父亲,只要听说自己想要不当医生,就闹自杀的母亲。他们认为当医生非常有面子,强迫育仁从医,甚至在育仁考上医学系后大摆10桌流水席,宴请街坊邻居。后来也强迫弟弟去复读来选择他们“认可”的专业。

由于沉没成本太高也好,因为已成为旁人眼中的成功者典范也罢。考上医学系后的人生,育仁像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一旦离开这条路,就意味着你是失败的,会被钉上耻辱柱,成为他人口中的堕落者。

他也曾表达过当医生的痛苦,但父亲只会说:“放弃的人,就是抗压能力太差,所以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父亲非常强势,他的情绪就像个不定时炸弹,时常会炸向自己。“爆炸”时,他会乱扔东西、大吼大叫、也曾动手将育仁整个人摔向墙壁,可母亲只会哭泣……

周慕姿告诉育仁,当熟悉了这个模式,在日常中感受到一样的情况,进而焦虑、害怕时,也可能会去模仿父亲的处理方式——用“愤怒”来控制,让事情重回轨道,变得符合自己的心意。

这就是育仁会跟同事、病人、教授发脾气、暴怒的原因。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变得跟我爸一样?”

面对妈妈的无能,爸爸的暴虐,曾经的育仁只能忍耐。他曾许愿,长大后一定不要成为自己父母一样的人。

可如今,育仁发现从镜子里看,那个发怒的自己简直跟父亲一模一样。

有些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父母身上的某种特质,却还是延续进了我们的骨血、成为自我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努力了许久,自己却还是和父亲一样,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这给育仁造成了很深的“无力感”。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度努力”的错

同时,习惯用“自己”去努力满足别人的育仁,发觉在工作中无法一一完成和满足大家的需求,又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失望和无力。

这些自我怀疑、自我厌恶,觉得自己没有用、没有能力,又会勾起更深的“羞愧感”,进一步让育仁情绪失控,去责怪别人。但他心里又很清楚,这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所造成的……

“原来我是对自己生气,发现我做不到这件事,让我很难过。”

周慕姿告诉育仁,承认自己“没用”“不行”,对他来说很难,因为“自己要有用”就是他自小的生存策略。

在医院这个强者如林的残酷环境中,育仁的失控和失能感,会让他进一步焦虑、自我厌恶、自卑,进而愤怒。

“愤怒”是一种有力,甚至是可以“控制全场”的情绪,用“愤怒”把事情怪到环境或是别人身上,像是一种有用的“防卫”。因为这让人不用处理自己的羞愧感,可以转而责怪别人、要求别人,这样自己的感觉就会好一些。

因此,育仁在“责怪自己”与“责怪别人”之间摇摆。不管是哪一边,他都不觉得自己是好的,也都无法接纳这样的自己。

明白这些后,育仁在周慕姿面前,释放地哭了很久。

承认自己的选择,更是承认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次面谈,育仁表示最近轻松很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发脾气,也会更加积极、认真看待这份职业和工作。

因为在自我回顾时,他发现虽然很痛恨父亲的专制,让他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职业和人生,但在整个过程中,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抉择权。

如今的结果,当一个医生,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其实是育仁在有能力摆脱父亲的控制后,权衡利弊后,顺势而为自己做下的决定。

当育仁理解到这是自己的生存策略,他彻底与自己和解了。

承认自己的选择,不只是负起自己的责任,也是承认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有能力做选择。

我们只有不再努力做到别人标准的“正确答案”,而是慢慢建立自己的标准,才能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答案。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度努力”的错

当我们开始抱怨自己被生活和现实所迫,无法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只能痛苦地坚持现状,开始抑郁、失衡、发脾气时,不妨回想育仁与周慕姿的对话,内窥自问:这样的现状,自己是否完全无能为力?

也许,你会有新的答案和勇气产生。

最后,也要提醒大家,上文的故事和相关图书只是他人经验的分享,起到参考作用。如果你真的察觉到自己精神或心理有异样,请一定要及时去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希望我们都能在2022年,做一个关照自我,内心自洽的人。

*以上内容整理自《过度努力: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周慕姿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月出版),版权归本书及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来源及出处。

你不需要用努力来证明自己

因为你的存在,就是无可替代的价值

《过度努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