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谷爱凌,仅仅是个特例

作者:小五Xlq55

谷爱凌这几日“爆屏”,热得发烫,举世讴赞,但说句实话,相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她的事例“鲜有”,并不具有代表性。心理学上有个“幸存者偏差”,又叫“幸存者谬误”,即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之后的结果,忽略关键信息,这种现象,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人们对谷爱凌如此痴醉并“着相”,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其实,她的优秀,源于她是纯粹精英教育的产物。她爱滑雪,主要因为她妈妈喜欢滑雪,而她妈谷燕是上世纪90年代的北大研究生,后去到美国,嫁给了她哈佛毕业的父亲,而她父亲也非“凡品”,他是谷歌的第五名员工,创始团队的成员……冰雪运动,在中国可以说刚刚热烙,而且主要是因为举办“冬奥”带来的“打鸡血式的热”;开幕式上,多数国家代表队,只来了零零散散几个人,只是来刷一下存在感,给中国一点面子;因而,别说一般人父母那一代,就是我们这一代,又有多少人在滑雪场上滑过雪?更别说,还能把这个当作自己的一种业余爱好了,所以……

​西方人追上并赶超中国、夺走人类“文明王冠”,几乎用了两千年;而家族与家族之间,及个人与个人之间,有时要消除“鸿沟式的代差”,也需血拼、持续作功、进不已,即使是百年差距,也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但生活中的太多人,总是渴望瞬间就与“谷爱凌等”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人必须认清楚自身状况和处境,及在时空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少作狂想,少些装相,也别拔苗助长,有些成绩,确实需要好几代人不遗余力的接力,再焦虑也没有用。

​我十分喜欢孙皓晖先生所著的《大秦帝国》,原著及电视剧都细细看过,尤其是前两部《黑色裂变》与《国命纵横》:秦孝公和商鞅开启的变法图强,实实的刀刃向内、步步血泪,几乎从根本上把“赳赳老秦”,从基因秩序上全部改变重组,筚路蓝缕、极是艰难;但只有经过第二代秦惠文王和张仪等的殚精竭虑和纵横捭阖,才守护住了这个最危险的阶段,并奠定了后来崛起、一统的基础。从一个平衡升级到另一个平衡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无尽的痛苦、挣扎、质疑等一系列反复及内外交困的危机,随时会让人走上回头路……国家如此,人也如是!一代人常常只能做好一代人的事,任何事上,作为开创者与承继者,都是极为痛苦的,所有的他们,都需要面对如何从“泥潭中”逃离的客观问题(“泥潭”所指,是人的精神结构、认知层次、社会关系和现实处境的综合集合体)。因为持守并熬过这个漫长过程,是逆人性的,需要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决心,方能不改初衷、烈烈前行、做好“桥梁”、开创未来。

​因而,人们与其狂热欣羡,“画虎类犬式追逐”谷爱凌的成功,不如想想她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她又是站在谁谁谁的“巨人之肩”上!

重点是,最近看到很多研究她“成功模式”的内容,真没必要,如果人无法意识到每个人的成功都无法复制,人生也无法复制,那培养下个谷爱凌的基础土壤都不存在,这类研究只能培养剥削小孩的鸡娃父母。

谷爱凌,仅仅是个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