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女人的平凡生活

作者:海边拾贝呀

(二十三)生活之浮萍依岸

佳宁一直想把女儿接到自己身边,但是自己不是这里的户口,没办法给女儿入学。她为了给女儿申请入学,跑了教育局和学校无数次,教育局和学校互相推诿,教育局说要学校上报申请名额,学校说要到教育局去申请名额。自己就像一只无头鸟飞来飞去求门碰壁,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那种打发你的话术圆滑到让你听不到办事的出口,不知道该怪谁也不知道该找谁。开始让你感觉到有一丝希望,但是又让你不知从何入手,不知谁能决定又好像都有权决定,疲惫地跑来跑去几趟之后,疲惫会告诉你,根本不可能;这只是双方不负责的推辞罢了,教育局和学校哪方都不想递给你那颗伤心丸,既不让你伤心,你也不能当真。

佳宁知道自己不在女儿身边,孩子一定会有很多无助的时候,她就给女儿发信息,告诉她“never be depressed”,告诉女儿不管面对什么事永远不要沮丧,要坚强独立。

对于一个不在自己身边的十几岁的孩子,佳宁只能以这种方式给女儿精神上的支持,希望女儿在遇到事情无助的时候能够内心坚强,从妈妈送给自己的座右铭中能获得精神力量。佳宁相信,在她的良苦用心下女儿的内心是会变得独立坚强的,如她所希望的那样。成长的过程就是独自面对新世界的过程,就像雏鸟,在无奈之下总要扇着翅膀去面对严酷的生活。

一个女人的平凡生活

来到这个城市两年之后,佳宁没想到自己会顺利地把户口迁落到那里,这确实是当初自己没有预想到的。当时佳宁在公司负责人事工作,有个年轻男同事对佳宁说,自己想结婚但户口办不进来,问佳宁能不能帮他把户口迁过来。员工既然提出了,从帮助解决员工生活困难而言,也应该帮忙想想办法。

于是佳宁查看当地的落户政策,人才引进的条件中有这样的规定:特殊能力技术人员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可以引进落户,需要企业向人事厅打报告。于是佳宁拟草了两份人才引进的申请,那个男同事是以特殊能力技术人才引进,佳宁自己是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引进,佳宁把这两份报告拟好打印出来,提交到省人事厅,一个多月以后佳宁接到人事厅电话,告知人才引进申请被批准了。

佳宁仍记得去取批文的那一天。五月份舒爽的天气,佳宁的心轻快的就像一缕春风。佳宁经过政府大楼门岗,确认身份,入内,一路上心里是开出了一朵花来。

佳宁心情激动又忐忑地敲开了半掩着的门,只见办公桌前坐着一位身材消瘦,头发灰白的中年男人,也许办公事务太多吧,其形容略显憔悴,但掩不住儒雅内敛温和的气质,一个典型的清政廉洁、人民公仆的样子,佳宁一眼定性;两个批文装在黄色牛皮纸的信封里,放在桌子上。那位处长没有多说话,把两只信封递给佳宁,佳宁感激地言谢之后就退了出来,也没有多说两句客套和寒暄。佳宁第一次和这么高级别的严谨作风的政府官员打交道,虽表面镇定但心里还是有一点局促。后来佳宁一直后悔,觉得怎么也该以物表示一下谢意才对,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激。这么大的事自己就那么了了了,有点太不懂人情世故。

一个女人的平凡生活

就这样,佳宁把自己的户口落到了这个城市。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纯属是帮人帮到了自己头上。佳宁一直觉得老天还是很眷顾自己的,她做事向来是自己够得着的,不会很费力。

户口迁了进来,佳宁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按照当地的说法,她就成了“新XX人”,意思是户籍是这里的非本土人。

佳宁不喜欢前面加个“新”字的称呼。当有人问到自己是哪里人的时候,怎么说都觉得拧巴。说这里人又不是,虽然生活了近二十年,但佳宁心里从没这样归属过自己,说老家人呢,又身心早已脱离了那个地方。

人如果没有归属感,就是哪里都一样了。家乡意味着什么,童年的成长记忆和家乡的味道罢。佳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故乡那么淡漠,没有浓浓的乡情;一定与自己的童年没有留下美好的记忆有关吧,因为在原生家庭中似乎没有得到什么温暖,结婚后更没有得到关爱。离开后,那个所谓家乡的地方让佳宁最留恋的便只是家乡舌尖上的味道了。每年冬天她最想尝的粘豆包,和夏天必吃的朝鲜冷面,成了佳宁在冬夏两个季节里必须要找家乡风味的餐馆去品尝的事。尽管“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但那是一种心里慰藉。至少证明自己没有忘本,骨子里清浅的乡情和乡愁,尽落于那一勺一羹里。

(作则笔名:简伊,是一个简单随性,50+却总不愿承认自己年龄的女人,喜欢文字,喜欢感悟,喜欢分享。写吧,随性开心就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