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下完馆子,放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若饭钱不够咋办?

小二,结账!

然后这位英雄好汉随手抛下一锭银子,就在对方的点头哈腰里,扬长而去。

这是在电影电视上经常看到的画面,也是文学作品中为了表现人物粗犷大气,会选择塑造的情节。不过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留意到:欸?小二怎么不算算钱,就让这英雄好汉走了呢?他不担心钱不够,自己被掌柜骂吗?

古人下完馆子,放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若饭钱不够咋办?

其实这个浅层次的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暴发户上街,不找钱。在古代,有钱人通常都是腰缠万贯的,哪里会计较那许多,而且找钱麻烦得很,要给称重,不耐烦的暴发户哪还会等着人来给自己称重量?他们反正知道自己给够了就行。而且都说了这是一种人物塑造,所以难免存在夸张和失实的部分,大部分人还是会老老实实等着找钱的。

其比较深一层的原因,就得说到古代货币的发展和价值了,而银子它价值很高的。中国古代货币最开始是贝壳,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在内陆地区,贝壳作为一种舶来品,非常昂贵而且美丽,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物体价值,随着领土的扩张,大家发现贝壳随处可见,于是易碎的贝壳就没有了它的价值。

古人下完馆子,放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若饭钱不够咋办?

等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家更认识到了铜的贵重后,铜就成为了贝壳的替代货币。当时因为各国的不同,铜币的价值和外在也不尽相同,比如说位于黄河流域附近的国家,喜欢用

“布币”,布币其本身是铜,但是外形其实是很像劳动工具,而且后来越铸越薄,成了块布一样,就叫“布币”;燕国和齐国用“刀币”,也是像劳动工具,而且就是一把刀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铜和劳动的价值,将两者结合之后产生的货币形式。

而且作为最基础的流通货币,铜一直存在于历史舞台上,作为最主要的交易对象,它也一直被老百姓所使用,并延续了好几千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块二块,你可以有黄金有巨款,但是你也一定要有些零钱,否则你上街就会很难。不要说现在用手机支付,毕竟手机也有可能会没电,所以零钱依然是很重要的。

古人下完馆子,放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若饭钱不够咋办?

但这个时候大家还是发现了更有价值的银和黄金。银和黄金为什么会成为货币?其实就像当初开采铜一样,大家发现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比铜更难得,而物以稀为贵,所以它们的价值就高了,并且它们还利于储存,不会变形不会变少,天然就是存在货币的特性。不过基于古代常常出现的垄断,它们也是更多存在于统治阶级手中,下层百姓还是惯用铜钱。

古人下完馆子,放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若饭钱不够咋办?

因此古代货币的价值是贝壳>铜>银>黄金。

1

铜钱就是

文钱,相当于

2

毛钱,在

1072

年的杭州可以喝到一杯茶,在北宋可以买到一块糖;银作为第三阶级的货币,价值远超铜币,相当于当时的

贯铜钱(

1000

个),也相当于人民币最少

300

元,于是当一家客栈或一家酒肆出现了银子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定能付下几名剑客或屠夫或侠士的酒肉钱了,这些给银子的人等不等着找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古人下完馆子,放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若饭钱不够咋办?

而如果这里出现了一锭金元宝,那可能整个客栈和酒肆都能买下,小二都会给这位好汉跪下,因为1两金是3000元人民币,1个金元宝的重量大概是300两,相当于现在的30万,虽然说在每个朝代因为经济的变化,金银价值各不尽相同,但总之它就是珍贵啊,普通人轻易不能拥有,还清点个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