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之前看过这么一句话,说:“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没有意义,而早夭的儿童则是最大的智者。”只不过在古时候,成年人忙忙碌碌很难惊醒,唯有早夭之殇像老天从他们心头狠狠剜下一块肉,然后饶有趣味地看着他们采取各种笨拙的方式,去挽留乃至于追思人生的价值。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01如果可以,希望你还能在我臂弯安然入睡

“氏族的全部力量,全部生活能力决定于它的成员的数目,因而每一个成员的死亡,对于所有其余的人是一个重大损失,

因而氏族成员会热烈期盼着一个新生命的降生,来弥补这种损失

”,普列汉诺夫的这句话,几乎道尽了原始社会生存的不易,也让史前儿童的早夭平添了一抹深沉的悲色。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作为全村的希望,往往多在降生未至成年之时,便被未知的力量夺去生机,

死亡的阴影时常笼罩在整个聚落的上空

,经久挥之不去!于是,我们会看见在新石器时代,时常流行这样一种特殊的葬俗,即所谓的“

瓮棺葬

”,甚至到了后世也依旧能看到它的身影,足见其影响之深,在《礼记·檀弓》中有载:

“周人......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那么作为最初的雏形,

瓮棺葬是否专为早夭儿童所设?又到底承载了古人怎样的丧葬习俗?

孩童入瓮中

之所以说瓮棺葬,是一种对于史前早夭儿童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半坡遗址共发掘了250座墓葬,其中儿童瓮棺葬就有73座,占29.2%;临潼姜寨遗址则更是夸张,早期遗址共发现墓葬365座,其中儿童瓮棺葬就有190座,占了52.1%。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关于这些瓮棺葬墓主的年龄分布问题,元君庙墓地(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的数据统计,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如下图所示: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在总数约194人之中,

有37人在15岁以下就已死亡,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即当时每5个人中间,可能就有一个人在15岁左右以下的年龄死亡。这充分说明了新石器时代婴孩儿童的早夭现象极为普遍,亦可看出其从婴孩到成人之不易。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一些成人瓮棺葬的例子,但毕竟数量极少,而且多是一种用来处理“凶死者”的特殊个案。那么,对于这些早夭的孩童,亲人们除了用特殊葬具将其装殓之外,还会采取什么措施?

自埋房址下

有意思的是,如果查看史前时期各个遗址出土瓮棺的位置,基本上都发现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居住区房屋内部或者近旁。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安阳后岗龙山时代的的一座房址(F23)中,在房子西北角的房基之下,就有4个瓮棺葬,其中四个小孩的头向,有三个朝向房屋,一个则是头向东。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这些孩子的瓮棺埋到公共墓地去呢?一种基于客观层面的解释是,可能因为这些孩子太小,尚未成年不够举行“

成丁礼

”,所以尚未拥有埋入氏族成员的墓地之中的资格。

当然,另外一种解释则更加有温度,认为古人有着“灵魂不灭”的观念,小孩子夭折之后,父母亲人不忍心其远离,便将其埋在居住地附近以便时常进行照拂。而这一举动的基础,则是相信时候灵魂

依旧存在、能被感知、以及自如活动

,而人面鱼纹盆便是一个绝佳的例证。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这件人面鱼纹盆其实并不是单独的器物,它正是作为儿童使用的瓮棺的棺盖而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盆底中间的小孔表明这并非实用器皿,而应该有着特殊的寓意,一般认为是供儿童灵魂自由出入而特意留下的。不仅如此,很多凿孔甚至不止一个,最多者如安乡划城岗

屈家岭文化

中,一个瓮棺棺盖上就有四个。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可以想象,当史前先民满怀悲痛地将自家夭折孩童放于瓮棺、埋于房下时,可能正希望他的灵魂能离自己近一些、不至于漂泊无依;也许运气好点还能悄然入梦,让其再次重温自己温暖的臂弯。

02如果可以,希望你金玉满堂千年不被打扰

原始先民的宠爱显得朴素而直白,虽然没能力随葬什么珍贵的器物,但对于灵魂层面的依恋却显得尤为动人。那么,如果拥有万千宠爱、又实力雄厚呢,又该如何表达这份爱意?

李小孩,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她的确是个小女孩,年仅九岁,就早早离开人世。

小孩是她的表字,她的大名叫做李静训

。说起她的显赫家世,可真是会让人吓一跳:个个都是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大人物。

曾祖父

李贤

,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

祖父

李崇

,曾随周武帝宇文邕平齐,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

父亲

李敏

,史书载:“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封上柱国、光禄大夫。

她的

外祖母

,则是大名鼎鼎的

杨丽华

,不仅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也是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女。

但就是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却意外病殁。再次被发现时,安静地躺在一具冰冷的石质棺椁中,一睡就是近1400多年。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可能宠爱她的长辈们都有着极为矛盾的心理吧?以至于不惜无视厚葬与盗掘这种天生的矛盾:

一方面为小小年纪的她随葬了无数的

金银财宝

以及超越等级的

石质棺椁

;另一方面又用世间最严厉的诅咒——“

开者即死

”想要去保护她免受生人的打扰。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繁霜昼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天”,当时的外祖母杨丽华悲痛欲绝,几乎把自己所有能够给予的,都一股脑地塞给了这个小孙女:

第一种宠爱方式,体现在客观的物质层面

,采用了一系列“逾矩”的方式来表达,这也和杨丽华是隋炀帝大姐的身份不无关系,不管说什么,炀帝都得捏着鼻子乖乖照办:

比如,将她就近埋于离宫城不远的万善尼寺中、下葬后还在坟丘之上特意构造重阁宝塔、采用超越自身等级的石质棺椁高级葬具。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第二种宠爱方式,体现在主观的情感层面

,考虑到她作为一个小女孩的天性,为她随葬了多达235件琳琅满目各色珍贵的随葬品,其中尤以金、银、玉石和玻璃器引人注目。

比如,为爱美的她随葬一顶蝴蝶金冠以及镶嵌各色宝石的金项链,甚至连漆盒、木梳、陶碗、银勺、小铜铃铛一类的生活用品也十分齐全,唯恐小家伙用之不够。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借用别人的一句话:“

李小孩的这份早夭未尝不是幸运的

”,因为在她死后,她的家族也是处于风雨飘摇、大厦倾颓之中,父亲李敏以及母亲宇文娥英,之后均被隋炀帝赐死,一家三口中反而是因为病殁、年仅九岁的李小孩,度过了自己短暂却又温暖、无忧又受宠爱的一生。

03如果可以,希望你卸去重负永怀赤子之心

李小孩尚可以用小棉袄的身份去寻求长辈们的宠爱,但是作为古代封建秩序下嫡长子的刘充国,就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去承担属于自己名分之下的重任。

《诗经》:之叶,童子佩。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觿和韘,在古代本是成人才能用的饰物,此处却由一名“童子”佩戴,可以想象当时的刘充国,不过是一个13-15岁的少年,便不得不扮作老成持重、仿若成年的模样,去面对自己的臣民。

《汉书》载:“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实际上,当时的人对于南方之地是充满恐惧的,比如贾谊被贬谪长沙,就以为到了那里必死无疑,“

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

”,这种说法在古籍中比比皆是,海昏侯刘贺一家人自然也难逃如此厄运,或许因为水土不服以及体弱多病的缘故,刘贺与二子充国、奉亲接连去世。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史记·货殖列传》)。《淮南子·形训》也说:“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其人……早壮而夭。”

每每论及古人丧葬观念的时候,总绕不过这么一句“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的确,早夭的刘充国,在下葬时大家还是考虑到他难免有少年心性,调皮爱玩,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于是,考古学家们在他的足部发现了3个微缩版的青铜小罐,不足10公分。这么小的罐子不论是盛放什么东西都难免有点局促,因此专家推测,可能是刘充国生前用来盛水或者装沙子的玩具,哈,什么尊贵身份,不过也是一个爱玩沙子垒城堡的男孩啊。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此外,在刘充国墓中还出土了很多他生前最喜欢的玩具,比如就有4件惟妙惟肖的兽型青铜玩具,分别为虎、大角羊、野猪和绵羊。其中,虎型青铜玩具竟然还是一辆玩具车,虎爪下有轮,虎脖子下方有孔,甚至可以穿绳、被少年一溜烟儿拉着去跑。

古代早夭孩子有多让人心疼?埋自家下、随葬珠宝,留一大堆玩具

一直很迷惑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要追求意义?我们是否就不能无意义地生活?

考古学研究人类超过99%的历史,堪称具有人类历史研究中最长的时间尺度,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依旧无法完美地做以回答。

“早夭的儿童是最大的智者”,我们明知道死去万事空,却仍然在做许多徒劳无功之事,或许正如加缪所认为的,有尊严的生活当是在认识到荒人生谬之后,依然选择有尊严地去生活,而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延续,亦当如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