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时9年从面包师练成滑雪冠军!小伙独自备战冬奥,差点代表中国出征

历时9年从面包师练成滑雪冠军!小伙独自备战冬奥,差点代表中国出征

撰文丨郝库 编辑丨金赫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北京冬奥会上,张嘉豪作为解说嘉宾,解说男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2月6日,中国选手苏翊鸣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张嘉豪发了条微博祝贺,简单写了二人相识9年的经历,最后,他说,“之前你说要带着我的梦想站在冬奥会的出发台上,我希望你明天能站上领奖台。明天决赛加油,我还在解说台陪着你见证历史!”最终,苏翊鸣在比赛中完成全场最高难度动作“1800度转体”,摘得银牌,创造历史。这是中国队第一次在此项目上夺得奥运会奖牌。

和苏翊鸣相比,张嘉豪“一个人的冬奥会”在两个月前就结束了。26岁的张嘉豪,一个前面包师傅、野路子出身的滑雪爱好者,在过去两年间,顶着疫情,独自前往世界各地参加比赛,攒积分,刷排名,梦想和世界各国国家队选手们一起站在北京冬奥会的出发台上。

历时9年从面包师练成滑雪冠军!小伙独自备战冬奥,差点代表中国出征

张嘉豪 周天一

2021年11月19日,在荷兰林堡的兰德赫拉夫滑雪场,他做完一个内转720度的动作,然后摔倒在雪道旁。关于冬奥的故事结束了,但这并不是什么让人惋惜的事。遗憾和后悔是旁观者的脑补,而张嘉豪从来没有。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做了,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了”。

2015年,北京获得2022冬奥会举办权。那时,张嘉豪刚刚20岁,玩滑雪三年,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和奥运会发生什么关系。但一年后,他在新西兰滑雪世锦赛上拿到第16名,是当时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奥运会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目标。对于业余运动员来说,参加奥运会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得到东道主国家才有的一个“特权”名额。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拿到一场世界杯比赛前30的成绩,以及本国排名最高的积分。

事实上,对于张嘉豪来说,失败是可以预见的。即便是最有信心的时刻——他在智利拿到一场比赛的冠军——他也只是想着“可能有点儿戏”。所以,这个故事是,一个人决然地踏上一趟注定失败的旅程,这意味着什么呢?

17岁第一次接触滑雪开始,张嘉豪就为它付出了100%的努力。那时他还是北京凯宾斯基酒店一位上夜班的面包师,每天晚上10点上班,早上7点半下班。下了班就追公交车,下公交车再追雪场大巴。只要进了雪场,他就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能多滑一趟就多滑一趟,滑到雪场关门。所有人都说“这哥们疯了”,张嘉豪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总归没放在心上,所以“才能一直滑下去”。

他受过很多次伤,手断了、脚断了、脑震荡了或者肺破了。家附近的急诊科医生都认识他。受伤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也是给酒店请假的上好理由。重伤当轻伤养,轻伤不下火线,省下来的时间还是泡在滑雪场上。有一有双手骨折,还打着石膏,他央求朋友带他去雪场。说好的随便滑两下,朋友穿雪板的工夫,他就不见了。朋友过会儿才听人说,“那边有个人打着石膏抻着手后空翻呢”。

从2020年开始,张嘉豪踏上冲击奥运的旅程。他独自扛着两块板,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攒积分,足迹遍布欧洲、澳洲、南美。一路上,他要面对疫情的封锁,无法掌控的签证和完全没有后勤保障的窘境。吃什么无所谓,泡面也行,不吃也行;穿的更不必说,衣服几乎没洗过。在智利比赛期间,有人去采访他,发现他住的小破屋里连暖气都没有,“感觉已经脱离世俗了”。

一切都为了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准确地说,是为了高高跃起的瞬间,为了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而现在,他确切地失败了,一段少年漫画般的旅程结束了。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

以下是张嘉豪口述:

我不知道惋惜是什么意思

最后在荷兰那场比赛,是我通往世界杯、奥运会的最后机会了。这场比赛要进前四前五,拿到150分,我世界排名差不多到前100,就可以进入世界杯,拿到资格之后我会马上去美国(参加世界杯)。如果没拿够,后边就没有洲际杯的资格了,就进不了(奥运会),所以那是最后的机会。

因为这场比赛前几趟都没站(没拿到积分),出发最后一趟的时候,我说可能这就是我这趟征程最后的一趟滑行了。回顾一下我这一路,哇,闭上眼睛。这一路经历了太多的(起伏),叮当、叮当,这心脏……操!出发,什么都不想了——没站稳,落远了,转快了——“噗”,落地上,“啊”,结束了。

结束之后比较释然吧。其实之前在智利拿冠军的时候我也不怎么激动,心脏摔平了,已经摔不动了。我没有因为我想做没去做(而留下遗憾),我想做的时候,这东西真压不住。我觉得“热爱”只有一个很简单的词儿,你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你愿意去做。所以现在特别自豪的一点也是,我能够为我纯粹的理想做出100%的努力。

历时9年从面包师练成滑雪冠军!小伙独自备战冬奥,差点代表中国出征

张嘉豪在智利锦标赛夺冠 新华社

最初想着参加冬奥会是在2016年,其实那会儿对奥运会也没有概念,北京申奥成功啊什么的。但当时参加洲际杯的比赛,拿了国内最好成绩,觉得这东西跟我是不是有关系啊?才去考虑这个事。

当时萌生了一个想法,但你离那个目标的距离还是非常远,一步一步来。每年的全国比赛能拿前六,2019年拿了冠军,2020年是第四。从2020年往后,其实咱们国家的小朋友就进步特别快,那会儿其实也意识到,我的这个“燃油动力转化率”没有年轻运动员高。同样加50块钱油,人家能比我跑得更远,跑得更快,人家会比我更有价值。但可能还是心里不服气吧,别人怎么样,对我已经没太大关系了。就想试试这台车油门到底以后看看能跑多快,能到哪其实就不重要了。

我不知道惋惜是什么意思。一点儿都不会(惋惜),不是因为所有人都(因为这件事)关注到张嘉豪,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我做了。我不知道这想法是不是比较自私,我一直自己想干嘛就干嘛,没有遗憾,没有后悔,没有任何的拧巴。一路以来,做任何事都是按照自己想法做的。

历时9年从面包师练成滑雪冠军!小伙独自备战冬奥,差点代表中国出征

张嘉豪的奖牌 周天一

2016年,在南山(滑雪场)我第一次受伤,俩手“嘎吧”全断了。那次是南山公开赛,特想做一个后翻两周,当时我做的还不稳呢,就想在这个比赛中做。别人怎么说我不管,我当时想好了,这事我就要干。我自己也知道不行啊,不稳定的,能不害怕吗?每天就是把脑袋拎裤腰带上去。

热身的最后一趟,试两周半,翻过了,“嘎吧”,两手全断了,落地一瞬间脑袋都不清醒了。别人扶着我,后来我听他跟我说,“你下来第一句话说,‘我弄了’”。

“我弄了”,那会儿都脑震荡了,自己都不知道,是别人之后跟我说的。

上瘾了

从小时候到长大,我一直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什么都比较好奇,什么都想试试。小时候我爸老揍我,不好好学习,就爱玩,小区里一待待待天。不回家,回到家就怕我爸不让我出去了。饭也不吃,(渴了)就跟外边浇草坪那管子喝口水,继续玩。17岁读中专,学一门手艺,西餐烹饪。(之后当面包师)纯是干活,上班盼下班,下班盼休息,休息盼发工资,发工资盼休年假。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个差事,为了不让我爸说我。

第一次滑雪在南山(滑雪场),跟两个同学一块去的,不知道怎么滑,一直摔,就没站起来过。但当时觉得挺帅的,挺酷的,想学会。第二次的时候,有体验感了,就能在满山滑,满山落叶飘了。

滑雪比较自由,不受约束。它跟传统项目不太一样,可以在雪道上滑,可以跳台上滑,可以到地上滑,可以在树林里滑,可以在各种地方滑。它比较刺激,飞在空中,你可以驾驭速度。后来就一直滑,一直滑,上瘾了。

那会儿上夜班,下了班去滑雪。从早上一开门进去,滑到下午关门走。不休息,也不吃饭,不上厕所,尽可能多滑。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哥们疯了!太喜欢滑雪了!不睡觉就去。那会儿真不睡啊,一天一天不睡,脸都黄了。现在我一晚上不睡觉,都找不着那会儿困的感觉了。有时候搭人车回去,车上我能稍微眯一会儿。(这种生活持续了)两三年。就是靠信念撑着,对这东西的执着跟热爱,只能这么解释。

历时9年从面包师练成滑雪冠军!小伙独自备战冬奥,差点代表中国出征

张家豪在南山公开赛 视觉中国

刚开始滑雪的时候,做难度动作。那会儿不知道会受伤,那真干啊,两腿受伤,“咣咣”全断。直到脚断那次,让我两个半月没滑雪,给我上了一课。我意识到不能再摔了,再摔的话,有可能真滑不了了。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一块儿滑,我让他跟我一个节奏,滑俩月不滑了。他说谁都别吹牛X,他说节奏这一块儿啊,我不相信谁有人能跟得上你(笑)。早上起来5点,就开车一个多小时,我那车买的二手的,在新西兰,连热风都没有,每天冻得穿着大棉袄开。

有很多人跟你说,你以后怎么样,你不能老滑雪什么的。我会听到很多这种声音,我也会逼迫自己,让自己去想过。但后来回想起来,内心深处其实更多的是不服气吧,一直往前走,就想试试我这把油门踩了,这车能跑多快。没有想过说能到哪,能取得什么,能不能拿到成绩,能不能养活我这事,也没有想过这事能得到什么。如果我真想了,我走不到今天,我走到一半就干别的去了。

奥运这事其实也是,去智利的时候也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这事OK,在你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所有问题你都自己想办法,所有事你全得自己解决。催使你的就是这个不服气,想去那看看。所以这一路上就没有其他想法,你才能滑到今天。

冲击奥运会

2020年,要到国外参加比赛(攒积分)。都觉得疫情那么严重,干吗去?而且现在人家(其他运动员)做动作恨不得都能套你一圈了,小孩那么多厉害的。我说那也要试试吧。其实我自己也知道是自不量力,但是我就要试一下,可能我自己打心眼里都觉得可能不行,那也要试一下。

我这一路就是像过山车一样,那心脏,叮叮当叮当!(参加比赛的)不确定性太多了,你掌控不了。(奥运计划)真正实施的时时,是2020年年初。刚开始到加拿大,刚比完两站,开始疫情,就直接回国了。全世界比赛都取消了,也没办法,回国训练呗,在成都练了一年。到冬天,我看逐渐世界上有比赛可以比了。之前10月份我就提前办签证,从10月份开始交(签证),先交的西班牙,三四个月,没动静。我把签证撤出来,交交耳他,被拒了。还是不服,想办法,想办法,想办法。

那会儿都快崩溃了,一路就是办签证,最后瑞典终于签下来了。去瑞典比赛,成绩不是特别好,一个第五名,还有一个第六,还有一个第十一。三四场比赛,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回来了。我想离奥运会还只剩一年嘛,不做这事的话肯定不爽,还是想去啊。因为那会儿是夏天,你只能去南半球(参加比赛)。南半球澳大利亚封国,新西兰封国,比赛都不办。唯一能去的就是阿根廷,之前办签证有经验了,天天给人家大使馆打电话,早上十点开门,第一个电话就是我,一接电话,“是张嘉豪吧?没人给信儿呢”。

最后办下来了。临出发之前,机票都买好了,(阿根廷那边)说因为这个政策的变化,比赛可能不办了。因为疫情比较严重,签证也取消了。那感觉就是晴天霹雳,很无助啊!因为全封国,这是唯一的机会啊!如果夏天不去的话,冬天再比的话基本没什么可能了,挺崩溃的。这会儿智利突然发来消息,大使馆说允许你来比赛。而且是免签的,交一个入境许可就可以直接去。

去之前,主办方说我们这没下雪,有可能比赛不办。我说都到这步了,别管怎么着先去吧。到那之后,连下七天大雪!我那哥们都说,“咱南美老天上有人”,下七天大雪,这比赛就正常办。再幸运的是,我那四场比赛都拿前三,还有一场比赛拿一冠军,那会儿就突然又觉得希望来了。觉得我靠,我一下拿了50分,坡面障碍是第二,跳台赛第三,世界排名一百多名吧,我世界排名得进前100才有可能进世界杯嘛。

智利比完了之后,又等欧洲的签证。临到比赛前十天,我这签证还没信呢,如果这场比赛不去的话,基本上也可以说是没戏了。那会儿也特别焦虑,国内帮我跑,来回回电话,想办法。最后两天办好签证,找的一个姐姐帮我从北京飞智利带过来。人家帮我把护照拿到机场,我拿到护照的一瞬间,马上办登机,飞机差10分钟起飞。

在智利的时候,一个姐姐去我那儿采访,她一进我那屋都惊了,她说我感觉你脱离世俗了。我说为什么呀?她说你这什么都没有,一个小破屋里边,够冷的,还没暖气。我是没有在乎这个东西,便宜的也能住,咱们目标不是奔着这个来的。我是来比赛的,只要能达到我的目的,完成我的比赛,什么都无所谓了。

历时9年从面包师练成滑雪冠军!小伙独自备战冬奥,差点代表中国出征

张嘉豪在卧室 周天一

训练、签证、疫情、政策,行程……你这一个人开车,一个人弄乱七八糟的东西,挺费劲的。但训练第一,其它爱怎么着怎么着,能到那就行,我吃饭什么的,扒拉一口就完。有时候拿一盒泡面,有的时候就不吃了。衣服两个月都没洗过,直接一扔,最多就洗袜子。最重要的是拉伸、训练、比赛。

我是11月10号飞(欧洲)的,到住的地方都晚上了,到地方就睡觉。第二天直接热身,12号就比赛了。我这话说得是快,那会儿那心脏都已经摔平了。接着荷兰那场比赛是19号,那几场比赛都没比好,一个是竞争特别激烈, 80多个人比赛。再加上我发挥也没充分热身,也没调时差。在智利的这段时间光办签证了,也没训练,只能是这样吧。

最后的比赛我觉得没发挥好——其实就算我发挥好了,也有可能进不去,因为最少得拿前四还是前五那积分才够呢。但是也不一定,也没准儿谁失误了,或者说我做一个难度动作还站稳了,对吧?也不一定。

回国之后,接受了很多采访。现在回过头看(过去几年),我觉得那个状态挺好的,一直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往前走的,没有说应该怎么样。所以我觉得非常快乐,可能别人眼中会觉得你很累,或者说不值得,没必要,但我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快乐的方式吧。

历时9年从面包师练成滑雪冠军!小伙独自备战冬奥,差点代表中国出征

张嘉豪和他的滑雪板 周天一

说实话,(未来)还没想好,就是希望在(滑雪)这件事上做一些贡献。滑雪改变我太多东西了。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出国——我第一次出国的时候26个英文字母都没学会呢,我这个大学也因为滑雪给的;我接触到这么多朋友,也是滑雪给的。

我会一直滑,但是不会像之前那个状态。我觉得需要沉淀一段时间,并不会觉得现在很多人关注到你,你有价值,或者你有好机会,你可以发展得更好。这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要找到我下一个可以付出100%努力的事——别管我听到什么声音,还能为它去试一把的事。

出品人|杨瑞春 编辑总监|赵涵漠 责编|金赫 运营|刘希晰 王心韵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