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文物季刊》 1989年02期 侯艮枝

自1984年以来,长治市博物馆在市区附近的建筑工地及砖瓦场取土工地上征集到了十几面铜镜,其中有汉代的昭明镜、四乳花瓣草叶纹镜、星云镜,唐代的葵形花枝镜、万字镜、八卦镜及金代带柄人物故事镜、双鱼镜和牡丹花枝镜等。现介绍如下;

汉代镜

昭明连强纹镜(图一;图版肆,1)直径9.3,缘厚0.3厘米,半圆钮,钮座外饰连弧纹,外区饰两周栉齿纹,中间夹铭文。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而象夫日月心忽忠□口"。素宽缘。为西汉中晚期遗物。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四乳花瓣草叶纹镜(图二;图版肆,2),直径13.7,缘厚0.4厘米,半圆钮,纽座大方格冋饰一周八字铭文,铭文为:“见日之光,有月之明”。大方格四角各向外伸出一纽双瓣草叶,将方格与边缘间分成四区,各区分制一乳为中心,每乳左右各有一对称连叠草叶纹。四区共有四乳八组草叶纹,这种草叶纹镜的纹饰,内容配列整齐,装饰华美,颇具协调和谐之风格,是汉代流行的主要镜类之一。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星云镜(图版肆,3)连峰式纽座,座外间向内十六连弧纹,其外四乳配列四方,乳间排列小乳钉,以曲线相连接。星云外间饰栉齿纹一周。外区向内饰十六瓣连弧纹。直径11,缘厚0.7厘米。1985年出于山西化肥厂汉墓,为西汉中期镜。

唐代镜

葵形花枝镜(图三;图版伍,4),直径20,缘厚0.5厘米,半圆纽,纽座内区饰八瓣花纹,外区饰两种不同的花朵各四朵,相间配列,共八朵围成一周,花蕊花瓣端庄素雅,素窄缘,是唐镜中较为别致的镜类之一。此镜1986年出土于长治市针漳村有纪年的唐墓。据墓志记载,此墓葬于“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为唐代中期的遗物。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万字镜(图四,2;图版伍,3),直径14.4,缘厚0.3厘米,镜呈“田”字形,半圆纽,以纽为中心作双线“击”字,“玉”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万德之所“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此镜和《中国古代铜镜》一书166页“万字镜”相似,可能流行于唐代中晚期。出土于长治县宋家庄砖场。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八卦镜(图四,1,图版伍,2),直径11.2,缘厚0.2厘米,方形圆纽,八卦饰于纽座外,素缘。《易传》八卦图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相间道家语铭八。出土地声同上,可能为唐中晚期之物。

带柄人物故事镜(图五.图版肆,5)直径10,缘厚0.5厘米,柄长8.5厘米。镜缘凸起,外周饰两周弦纹,中间夹弱枝细叶缠绕花纹带。镜中央是浮雕的神仙故事图,左侧为一株菩提树,树下有二人,一人穿袍服广袖,端坐正中,左立一侍从,手持一物似欲一关闭的华盖,右侧上方为太阳,中间有一仙鹤展翅飞翔,下方为蟾赊,镜柄浮雕荷花、荷叶。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此镜1985年8月出土于长治市西街药材公司院中所发现的金墓内,与《中国古代铜镜》一书图版六十三黑龙江阿城出土“带柄人物故事镜”相同,为金代遗物。

缠枝牡丹纹镜,(图六;图版伍,1)半圆钮,花瓣纽座,座外饰缠枝牡丹,几朵同形牡丹舒苞吐蕊,柔枝相连,主题纹饰鲜丽、豪放。直径10.F,缘厚0.3厘米,为宋代镜。'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双鱼镜(图版肆,4),半圆形桥形纽。主要纹饰为双鱼,镜背内区满布波浪和水草纹。纽两侧各一鲤鱼,同在水中间回游,逐浪嬉水,鱼鳞清晰,摇头摆尾,栩栩如生。鱼身肥大,占据镜背主题位置。外区为一狭窄纹带,饰荷花纹,素窄缘,直径15,缘厚0.5厘米。1986年8月出于长治市物资局院内明墓,与《中国古代铜镜》一书图版六二黑龙江阿城出土的金镜相同,为金代遗物。

这次发现的十几面铜镜,是我市近年来征集较多的一次,其时代从汉到金,形体各异,代表了各个时期的特点与风格。这次岀土的铜镜,其中以汉代昭明镜最为珍贵,此镜制作精美,’是汉镜中冇代表性W佳作。宋、金时浮雕人物镜亦可谓同时期铜镜中的精品。这批铜镜的发现,为研究大陆历代的青铜工艺和制镜技术有着较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