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引言

铜壶阁上看明月,身在千寻白银阙。十年肺渴今夕平,皓然胸次堆冰雪——《铜壶阁望月》

在原始社会,大家采取的是用贝壳当作货币,或者是以物换物的方式,后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使用金属当做货币。金属货币持续了好几千年,也有好几个阶段,最开始大家使用铜币,而黄金白银这一类的贵金属,由于储量稀少,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一个财宝的地位。

后来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增大,大量白银流入大陆,白银才真正成为了货币。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一、白银的价值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幕,

古人在吃完饭后,也不问价格,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小二也不数钱,直接就收下了,难道店家不会担心客人付的钱不够吗?

这就还要从古代的银子开始说起,

大陆是一个贵金属匮乏的国度,白银数量极其稀少,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白银的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古代还并没有进入完全的商业社会,物价水平总的来说并不算高。店家做生意一般收到的都是铜钱,而如果遇到客人大方的使用银子付款,并且还不叫店家找钱,店家高兴还来不及,肯定不会跑去验证钱够不够。

因为这锭银子在古代,完全可以达到足够付款的地步,只可能多,不可能少。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举一个例子,古人一般吃一顿饭,最多也就花个100个铜板,而一锭银子少说也有一两重,否则不会使用锭这样的数量单位。也就是说,

古人如果使用的是碎银子付款,可能店家还会拿出称来称一下,碎银子的分量是否足够,但如果是拿的一锭银子来付款,那么基本就不存在价格不足的情况。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二、白银与铜钱

在古代的时候,绝大部分时期的货币都是铜钱,大家不管是去饭店吃饭,还是去做买卖,都使用的是铜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是到了现在,

古董中的铜钱也是不值钱的,因为它的储量实在是太多了,经常会出现出土一个古墓,就挖出了好几吨铜钱的事。

从现在铜钱的价格,就可以看出古代的铜钱价格有多低了。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而在古代,一般一两银子的价值在一贯钱左右,不过这个汇率也是有波动的。在汉唐时期,由于白银数量的稀少,一两银子值个几千文都是很正常的事。

后来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大航海运动的开展,西方人从新大陆挖掘出了天量白银,最后他们拿着这些白银来大陆买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大量白银开始流入,大陆的银价也在逐渐降低,所以在明清

时期,一两白银只能值个几百文钱。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三、古代的货币

当然不管是明清时期,还是汉唐时期,白银的价格都是极为高昂的,所以大家如果去街上吃饭,不去支付铜钱,而直接支付白银,一般不回去考虑钱够不够的问题,而只会考虑店家如何找钱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一两白银能够值1000文钱,那么你拿着一两白银去买一个100文钱的东西,现在店家就必须找你900文钱。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这时就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便是900文钱,至少得有好几斤重,如果在逛街的时候,身上带着这么重的东西,显然是非常麻烦的。其次便是一个数量的问题,900个铜钱,如果店家故意少找了一些,是很难验证出来的。

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了两样东西,一种东西为碎银子,第二种为钱贯。

古人吃完饭,放一锭银子就撤,为何小二数也不数就收下?

碎银子就是将大块银子打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样就会极大帮助生意的流通。就比如说有的碎银子只有一钱重,那么它的价值就只有100文,拿着这样的碎银子,去街上买东西就方便很多了。

钱贯就是用一根线,将一大串铜钱串起来,所以经常能在古代看到,买东西使用了多少贯钱。这样就会带来两个好处,首先将钱串在了一起,清点起来就很简单,其次也更加方便的携带。

结语

在古代,白银的用处有很多,除了当货币来使用外,人们还会将白银打造成各种首饰,比如说银耳环、银手镯、银簪子。所以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家庭出现了变故,但是家里没有钱,女主人就会把自己的首饰拿去当了,换得一笔资金来解决变故。这些首饰之所以能够值钱,并不是因为它的做工有多么精美,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使用贵金属来打造的,而贵金属在古代就是货币。

参考资料:

《铜壶阁望月》

《古代货币发展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