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2015年,大陆在申办冬奥期间明确提出“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的宏伟愿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在2018年发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几年时间过去之后,大陆当初立下的发展目标一直在一步步兑现。

在2022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报告指出,在北京冬奥会、冰雪出境旅游回流、旅游消费升级及冰雪设施全国布局等供需两方面刺激下,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大陆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在冰雪产业呈井喷式发展的这段历程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在冰雪运动的宣传与推广上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助推作用。随着冰雪运动概念的不断深入普及,如今的冰雪运动已不再只是竞技赛事,它更是深受以Z时代为首的年轻群体所喜爱的潮流运动项目。

当初看上去十分遥远的目标,如今正在被逐步完成。在北京冬奥申办成功的带领之下,大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关注度日渐提升。这一体育盛会的到来不仅为国内营造了良好的冰雪运动氛围,而且也让大众充分感受到冰雪文化的魅力。

本次北京冬奥恰逢春节,庞大的人口基数外加假期所给予的大量时间让本届冬奥会收获了广大群众的集体关注。在今日的比赛中,由于大陆知名运动员谷爱凌的逆袭夺冠,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焦点,而作为比赛场馆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也随之一同进入到广大冬奥观众的视野之中。

顾名思义,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首钢园区之内。昔日落座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正是大陆十大钢铁公司之一的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集团拥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是大陆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21世纪初,为推动首都发展转型与环境保护,首钢提出搬迁主厂区的决定。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2010年,首钢主厂区全面停产,面对土地资源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工业遗存保护、员工就业安置、转型发展动力等多重问题,开始探索全面转型发展的路径。2015年7月31日,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首钢园区的转型改造迎来了新机遇。

利用过去的老工业厂房,首钢将其改建成国家队训练场地。历经数年时间,首钢建设出涵盖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冬奥训练场馆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冬奥项目训练中心。

冬奥的到来让首钢园区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据悉,此次改造的场馆在冬奥结束后都将对外开放。在积极主办、承办、创办国际级高水平冰雪竞技比赛之外,相关单位将携手国外冰雪运动发达国家的知名俱乐部,共同构建完善冰雪运动青训体系,推广青少年冰雪运动专业训练,打造全北京最专业的培训基地,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后备人才。现如今,活出第二春的首钢园区俨然已成为北京的网红新地标。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当然,在这片园区里,最亮眼的存在还是莫过于全新建成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本次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在设计之初便融入了敦煌的“飞天”元素,渐变色的外观设计灵感则来源于本次北京冬奥会徽,整体造型十分的优美流畅。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本次北京冬奥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将共计产出四枚金牌。正四面体连接节点的设计让首钢滑雪大跳台可以快速实现不同比赛的赛道剖面转化,而待冬奥结束之后,它也将成为世界上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并变身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地点和休闲健身活动场地。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为共同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平精英》与首钢园进行深度合作。在最新的游戏版本中,《和平精英》以数字化手段将首钢园北区植入游戏,游戏内的海岛核电站被改装为「冰雪赛场」,巨大的「滑雪大跳台」亦亮相于这片场景之中,玩家们可脚踏滑雪板,感受冰雪运动的纯粹乐趣。

由于大陆地理因素的客观限制,冰雪运动以前普遍是北方地区的“专利”。虽然大陆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北冰南展战略,但碍于各方因素的限制,此前收效并不明显。

在这番浩浩荡荡的“冰雪南下”过程中,创新型科技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过去二十年里,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与移动终端的大面积普及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简易便捷。在宝贵的契机与助力来临之际,冰雪运动迅速成长与蜕变。

近几年来,国内的冰雪运动加快了“南展西扩东进”的步伐,冰雪运动之花在大陆各地竞相绽放。迄今为止,微博上冰雪运动的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7亿,抖音上相关视频播放量更是超过166亿。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越多越多的人们开始了解并爱上冰雪运动,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着供给端的加速布局。

随着冰雪运动相关图文与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的不断传播,这项运动也逐渐影响到更多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年轻人。近年来,参与冰雪运动的年轻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2021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所显示,在2021-2022冰雪季,参与其中的00后与90后人群总数占比约60%,同比增长了2个百分点。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在“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感召下,为了振兴中国的冰雪产业,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贡献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量。作为科技、文化以及内容的结合体,游戏所起到的推广作用不容小觑。身为倍受当下年轻人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游戏中所呈现的内容往往也会成为年轻群体的潮流风向标。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冰雪产业推广难度较大,国民关注度低、冰雪运动文化沉淀不足是一大重要原因。游戏利用数字化的沉浸式体验方式,打造极为逼真的线上冰雪运动环境,从而让此前不曾熟悉冰雪运动的玩家朝其主动迈出第一步。

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天之际,《和平精英》与首钢园开展线上线下场景联动。《和平精英》在首钢园区打造了园区落成以来第一个巨幅IP涂鸦,号召众多精英上冰雪,助力年轻群体体验冰雪运动。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和平精英》巨幅涂鸦所展现的是明星四人小队集结,在冰雪运动场上大放异彩。而他们身后,众多《和平精英》玩家也在为他们摇旗呐喊。因此,这一IP涂鸦也是在号召《和平精英》的众多特种兵们一起为奥运健儿们加油助威。而且这座IP涂鸦将会在园区内永久保留,代表着全民的冰雪梦想生生不息。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线上层面,《和平精英》在植入首钢园北区的基础上还同步上线了单板滑雪核心玩法。该玩法模拟了跳台滑雪的全过程。游戏中,玩家可以登上大跳台,从高点俯冲而下时会做出各类高难度技术动作,如内转720前手绕膝抓板、内转720双手抓板头、外转1800度前手抓前刃、前空翻两周和转体四周等等。系统则根据玩家的起跳高度、所作技术动作的难度、完成度、连贯性等多个维度给予相应评分。其逼真的场景模拟,让参与其中的每一名玩家在切身体会到冰雪运动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认识并了解跳台滑雪这项运动的规则与魅力。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在研发过程中,《和平精英》的单板滑雪大跳台玩法得到了国际雪联裁判李旭的协助设计与监修,从而保证广大玩家能够得到原汁原味的冰雪运动体验。

针对年轻群体热衷于在社交平台讨论冰雪运动的这一现象,《和平精英》迎合了年轻用户的网络社交喜好,进一步让其随时都能在线上体验冰雪运动。而对于那些暂时还无法在线下体验冰雪运动的群体而言,更是一个可以提前在线上进行冰雪运动深度体验的宝贵机会。

在与首钢园的联动之外,《和平精英》还与线下多家雪场进行合作。玩家可以通过在游戏内完成对局,参与相应挑战,领取滑雪季卡、门票、酒店滑雪套餐等惊喜好礼。

除此之外,《和平精英》还携手国家滑雪队教练王岩、国际雪联单板项目技术裁判李旭等知名雪圈人共同打造纪录片《雪圈人》,同时邀请中国雪上项目冬奥会首金获得者韩晓鹏、2019年全国单板滑雪坡面障碍冠军张嘉豪分别担任“《和平精英》冰雪助威官”及“《和平精英》冰雪运动推广大使”。通过深度对话,《和平精英》让更多人了解到国人的冰雪梦。

在《雪圈人》的制作过程中,中国雪上项目冬奥会首金获得者韩晓鹏亦有所亮相。他在昔日2006年都灵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以250.77分夺冠,为中国代表队夺得了自参加冬奥会以来的第一枚雪上项目金牌。通过该纪录片,韩晓鹏也表达了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的意愿。

观察|从小众文化到全民热爱,这是属于冰雪运动的“破圈之路”

在冰雪运动的传播与推广过程中,《和平精英》始终不遗余力地利用自身IP影响力,发力打通冰雪运动的线上、线下体验壁垒,让更多的年轻人真切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

希望在未来的推广过程中,能够有更多像《和平精英》这样的力量参与其中,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并热爱上冰雪运动。运动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培养用户兴趣出发。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迈出第一步,开始享受冰雪运动所带来的乐趣,那么属于中国的冰雪文化才能逐渐生根发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