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前言

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大慈寺举行了剃度仪式,正式落发为僧,法名,弘一。

这一年,李叔同39岁。

李叔同在西湖出家的消息,由杭州传遍了全国,甚至传遍了海内外,成为了无数人议论和探索的一个神秘话题:风流倜傥,多才多艺,近现代艺术的先驱之一,为什么要甘愿皈依三宝呢。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学生曾问他说:“老师,您为什么出家?”李叔同淡淡地说道:“无所为。”

学生又问:“忍抛骨肉乎?”意思就是,你甘愿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李叔同没有回答,他望向窗外,看着那簌簌的雨点,心中平静如水,他静静地说道:人事无常。

从小被人称为神童

李叔同是个奇才,这点毋庸置疑,张爱玲曾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都不是,至少,在弘一法师的寺院围墙外我是如此的谦卑。

他的才气不是说说而已,而且他是通才,写诗,写文章,绘画,书法,无所不能,而且学贯中西,弹钢琴,演话剧样样精通,再加上他相貌俊俏,正所谓才子配佳人,李叔同可以获得无数少女的芳心,情理之中。

李叔同出生在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他的父亲是天津有名的 商人李世珍,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有喜鹊衔着一只松枝来到产房,大家都认为这是祥瑞,最后这支松枝一直被李叔同带在身边。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因为家里信佛的原因,李叔同小时候就经常被父亲教育,念诵《大悲咒》,李叔同还不满6岁,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而且可以阅读一些简单的书籍。比如《百孝图》《格言联璧》等,12岁的时候,李叔同跟着自己的哥哥读书,并且被家里严格教育,按时完成“作业”,这在当时对李叔同日后的学识渊博有非常深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让现在一个6岁的孩子熟读《文选》,或许都非常难,更别说在当时那个旧社会,12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练习多位大家的书法,尤其是作词,简直了不得,人称:神童。

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句著名的诗词,便是出自10几岁的李叔同之手。17岁的时候,李叔同跟随天津名士赵幼梅正式学习诗词,在老师的眼中,李叔同最喜欢的就是王维的诗词,而李叔同写词每一句都拿捏的非常准确,连老师都对他十分佩服。

这段时间,李叔同开始学习篆刻,一直到18岁,哥哥从家产中拿出30万元给了李叔同,供给李叔同家用,当时这个数字是个天文数字,他花巨资买了一架钢琴,开始学习音乐和作曲,他的天赋再次被打开。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戊戌变法

奉母亲之命,李叔同娶了一个茶商之女,但李叔同对爱情并没有多少向往,听说康有为和梁启超举行了维新变法,向来关心国家大事的李叔同,用刻章的办法对变法维新表示支持,但戊戌变法失败后,李叔同被传为同党。

无奈之下,李叔同带着妻子来到上海,用那30万所剩的积蓄租了一个房子,由于他家里在上海就有个钱庄,他可以以少东家的身份任意取钱,是正宗的富二代,也就是因为他的才气,他在上海认识了不少著名人物。

比如黄炎培,蔡元培,柳亚子等。在蔡元培的教学下,李叔同的才气慢慢被发现,并且还是出演话剧,当时著名的《白水滩》《黄天霸》等就是出自李叔同之手。不料,本来性格孤寂的李叔同又遭受了失去母亲的痛苦,母亲去世后,李叔同决定东渡留学。

在日本,李叔同首次以“李哀”之名在东京首次参与日本名士组织“随鸥吟社”之雅集。也就是这一年(1906年),李叔同和同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茶花女》一战成名,他成为了中国话剧的创始人之一。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茶花女演出结束后,尚未卸妆的李叔同(左)与同学合影留念,时年28岁

天才少年东渡日本,和爱人相约一生一世

李叔同在日本风生水起,认识了他的日本妻子,是一个美术模特,随后一起回国。

这位女子名叫诚子,本来是李叔同画画时的一个女模特,但是这个女子很快就发现,面前的这个画家是个天才,不仅画得快,而且画得好,甚至一来画画就投入其中,废寝忘食,直到有人提醒他,他才会放下手头的工作。

那段时间,诚子总会亲自做一点饭菜,然后带到教室给李叔同吃,当她走近这个男子后才发现,他不仅会画画,而且音乐诗词样样精通,她不由地爱上了面前这个男人。

那年秋天,诚子因为十几天没有见到心上人,因为相思而病倒,李叔同得知后善意地安慰,却被诚子大胆地表白。“你愿意跟我一生一世吗?”李叔同问。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出浴》

诚子认真地点了点头,李叔同把她一把抱住。(李叔同著名的画作《出浴》中的半裸少女,正是这位女子)

几年后,李叔同带着妻子一起回到国内。回国后,李叔同在天津的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教书,主要担任音乐教育,辛亥革命发生后,李叔同家道中落,他和妻子一起回到上海生活,并经过经亨颐的介绍到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担任音乐和绘画老师。

不久,这个学校改名成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李叔同把自己的特长和才气发挥到了极致,在美术方面,他首次推出裸体模特,吸引了大家一致好评,在国内还从未有过如此的教学,李叔同又开创了先河。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

李叔同在这段时间,风情万种,被亲朋好友称为奇才,丰子恺就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李叔同30几岁,风华正茂,虽然有妻子,但是也有无数女子对李叔同崇拜不已。

当然,在同龄人眼中,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才子,对他评价最高的莫过于他的好友,柳亚子。柳亚子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南社的主帅,早在清朝末年,两个人就相互仰慕,李叔同回国后,两个人再次相聚,以文会友。

起初,柳亚子对李叔同是只闻其名,却不见其人,柳亚子表示非常想结识此人,最后经过朋友介绍,李叔同加入了南社。一个是艺术天才,一个是南社堂主,两个人相见恨晚。一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柳亚子和李叔同一直保持着亲密的交往。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南社第十五次雅集前排(坐)右起第二人柳亚子,左起(坐)第二人李叔同

柳亚子仰慕李叔同的才气,也喜欢李叔同的做事认真,专注的精神。

在这里教国文的还有文学家夏丐尊先生,据夏丐尊回忆,当时学校有个学生的钱被偷了,但是没有人承认。这件事传到李叔同这里,李叔同想出了一个计策 :君请书通告一纸,限某日前认错,否则本舍监只有一死谢罪!还强调:必须是准备认真践诺,方有效力。

这个计策一出,把夏丐尊都吓一跳,这足以看出李叔同的认真二字,但让夏丐尊没有想到的,关于出家一事,李叔同则更为认真。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夏丐尊

出家前安排好一切,法号:弘一

李叔同出家前,也没有什么征兆,只是穿衣打扮上有了一点佛家的味道,夏丐尊来看望李叔同的时候,便闲聊起来了出家。

夏丐尊见他穿着海清,留着长发,总感觉和这个风流倜傥的大公子不搭配,便开玩笑说:“这样做居士,究竟是不是你的愿呢?”李叔同一直笑着,没有说什么,便送走了夏丐尊。

谈话中,夏丐尊曾对李叔同说,“还不如索性做了和尚。”其实是好友之前的一句调侃,却不知道,出家一事早已经在他心中酝酿许久,因为他已经到定慧寺,试验断食17日,回到学校后,开始吃素食。

1918年8月19日,农历的七月十三,李叔同在虎跑寺正式施行剃度仪式,正式成为出家人。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著名画家丰子恺

出家前一晚,李叔同把丰子恺和几位学生叫到他身边,把房间里的东西都送给了学生,李叔同送给丰子恺一副自己的诗词手卷,并笑着说:“我作这阕词的时候,正是你的年纪。”

丰子恺知道恩师已经决定出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李叔同出家后,法号弘一法师,他的“认真”,由杭州传到了海内外,所有人都知道李叔同去当了和尚,然而让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李叔同这个曾经风流倜傥,多才多艺的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正在时代召唤的时候,为何要隐遁于孤独的丛林之中,甘愿在清贫的佛门度过后半生。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对于李叔同出家的事情,教育家黄炎培曾回忆过,李叔同和妻子诀别的一幕。

李叔同出家以后,他的夫人从家里追到杭州,就是为了劝说李叔同,但是李叔同执意不听,也不说一句话。吃完饭以后,租了个小船,把夫人送到船边,一桨一桨慢慢驶向湖心,李叔同头也不回,双手合十,夫人大哭而归。

这是关于李叔同和妻子诀别最后一抹的景象,有人说,这根本不是凡俗中人可以理解的,这一幕也成为了后人心中的绝唱。也有人疑问,李叔同究竟经历了什么,会下了如此大的决心呢。

在佛门中,他立下四个誓言:

一、放下万缘,一心系佛,宁堕地狱,不做寺院住持;

二、戒除一切虚文缛节,在简易而普遍的方式下,令法音宣流,不开大法,不做法师;

三、拒绝一切名利的供养与沽求,度行云流水生涯,粗茶淡饭,一衣一袖,鞠躬尽瘁,誓成佛道;

四、为僧界现状,誓志创立风范,令人恭敬三宝,老实念佛,精严戒律,以戒为师。

这一切,让外人不得而解,但从李叔同的出身和经历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第一,李叔同出身不凡,家大业大,从小在父母信佛的熏陶下成长,对他的影响很大。第二,李叔同性格孤僻,早年丧父,少年丧母,可见其伤痛。第三,李叔同在出家前曾断食17天,这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而且他看淡红尘,或许已经喜欢上了出家人的生活方式。第四,想归于平静,出家前对家人做出了安排,他知道自己的家产妻儿生活是没有问题的。第五,李叔同是个天才,学贯中西,无所不会,不少女子对他爱慕有加。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出家后的李叔同

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就曾对曹禺说过:你们将来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李叔同出家后,有不少好友来看过他,他都表现出不卑不亢的精神,那种平静让人无法相信,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天才!也是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可见其评价之高。

临终前写下四个字:悲欣交集

夏丏尊曾问过丰子恺,对李叔同的印象如何,丰子恺说,他在照片上见过李叔同年轻时候在上海的样子:

他带着一个丝绒碗帽,带着一方美玉,曲襟背心,身上的衣服是花缎袍子,他的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宇之间。

李叔同出家后,把慈悲二字做到了极致,徐悲鸿曾多次去寺庙看望弘一法师,看到山上的很多已经枯了多年的树枝居然冒出了新芽,徐悲鸿十分不解,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弘一法师双手合十笑着说:是我每天给它浇水,它才活过来的。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李叔同(左四)

徐悲鸿对李叔同出家后的印象很深,从他出家一直到1942年,弘一法师一直在为自己的慈悲而活着,这年8月,他在开化寺讲《八大人觉经》,两个月后,身体不适,弘一法师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便开始写遗嘱。

此前,宁波白衣寺的安心头陀,前来恳请他一起前往陕西赈灾,这是为众生祈福的好事,弘一法师不便拒绝。但他身体不适,再加上路途遥远,弘一法师写了一封遗书和一张便条,交给了在宁波教书的刘质平。

遗书原文:

余命终后,凡追悼会、建塔以及其他纪念之事,皆不可做,因此种事,于余无益,反失福也。

欲做一事业与余为纪念者,乞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印两千册,一千交佛学书局流通,每册经手流通费五分,此资即赠与书局。

便条原文:

刘质平先生

安心头陀匆匆来此,约余同前往西安,义不容辞,余准于星期六十一时半到宁波,一切之事当与仁面谈。

弘一 上

10月7日,弘一法师唤来妙莲法师写遗嘱,三天后,也就是10月10日,他写了四个字“悲欣交集”交给了妙莲法师,再过3日,晚上8点,他安静去世。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一位天才,以弘一法师的名字,静静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留下的四个字,让无数后人悲叹不已,纵然是弘一法师如此高通明澈之人不免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悲,是何意呢?

李叔同曾给自己起过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那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据他自己说,古人有一句俗语,叫做一事无成人渐老,意思就是人一旦一事无成,便会垂垂老去,清朝的吴梅村临终前就说自己是一钱不值,这两句话开头都有“一”,所以就用来鞭策自己。

李叔同说:我这十年来在闽南所做的事,虽然不完满,但我也不怎样地去求它完满了!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图 | 李叔同作品

在弥留之际, 弘一法师对妙莲法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你在为我助念的时候,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者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一生的憾事。

他带着“悲”和“欣”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到底放下了吗?据说在临终前,他曾面见了一位好友。两个人坐在高山之巅,谈论今生之事,突然弘一法师的眼中闪过一个思绪,朋友问他,是不是想到了什么,他说是的,朋友又问,想到了什么呢?他说,人间的事情和家里的事情。

他临终前的四个字,既然有喜有悲,看来是没有真正地放下人间。

从生命的角度解读李叔同

李叔同削发为僧,让世人不解,在一个人最辉煌的时候,甘愿放下一切,这种胸怀和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触及到的。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这让我不禁想起来了一个用生命绝唱的女孩,田维。田维出生于1986年,生前曾患有血液病,2007年离开人间。在她生前,曾多次在她的日记中提到弘一法师,她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她对生命的感悟超过常人。

田维在临终前曾写过这样的文字,她说,倘若这个世上从来没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什么悲伤。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世上从来没有我,也无处不是我。

或许,她对生命的感悟一如当年的李叔同,她说,纵然是弘一法师如此高通明澈之人,也不免在临终前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存,吾顺世,没,吾宁也。

或许正是因为见过,才对生命有如此深的感悟,李叔同虽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诸多诗篇成为了千古绝唱,尤其是那首《送别》。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1915年,上海大雪纷飞,李叔同和好友许幻园见面后挥泪而别,此后再见不知是何年何月,李叔同看着好友远去的背影,感慨万千,站在雪地里足足有一个小时。

回到屋内,李叔同挥泪嘱咐,让叶子小姐弹琴,他挥泪写下了这首《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词也成为了千古绝唱。

李叔同出家后,妻子曾带着孩子来磕头相见,但是弘一法师执意不见,儿子哭着说,既然你不能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为什么要生下我们呢?

这个触及灵魂的问题,对于他人而言或许早已经崩溃,但他说,我心里空无一物,施主请回吧。

妻子跪在雪中微微一句:“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李叔同:在最辉煌时出了家,日本妻子含泪相劝,他执言已脱离红尘

弘一法师没有回答,转身离去,一扇绯红色的大门紧紧关闭,薄情二字尽情在空中挥洒,可在弘一法师的心中,只有慈悲二字。

无人知道,李叔同在关上门的那刻,心中在想什么,往事随风而去,心中早已空空,用他的话说,不染红尘,不坠红尘。

或许,只有深刻地经历过红尘的人,才能如此坚决地放弃红尘吧。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参考:李叔同《二一老人》

韩墨林《悲欣交集,极致庄严》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