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6岁转中国籍,17岁考斯坦福,18岁获奥运冠军:谷爱凌的“开挂人生”

今天,谷爱凌冲击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三跳稳扎稳打,一举拿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

这次冬奥会亮相,谷爱凌成为了瞩目的焦点。赛场上身轻如燕,赛场下她开朗自信,不仅爱好广泛,课业成绩还非常突出。

这个03年出生的中美混血少女,过往简历耀眼优秀:

3岁时接触滑雪,9岁时横扫全美少年组冠军;

13岁时进军成年组,在此后一直稳拿冠军;

16岁时,正式转为中国国籍,还在17岁训练期间,考出了接近绩点的SAT成绩,被斯坦福录取,登上了“2020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的精英榜”。

16岁转中国籍,17岁考斯坦福,18岁获奥运冠军:谷爱凌的“开挂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谷爱凌是网友口中“最想被对调人生的女人”,也是无数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她的成长经历,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培养孩子的三个关键点。

01

自由与思考

谷爱凌兴趣爱好广泛,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篮球、攀岩、瑜伽、骑马、钢琴、物理...

她的妈妈也是北大学霸,愿意并且有能力为女儿的这些兴趣买单,所以给了她很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谷妈妈从小带着她东奔西跑,母女俩都乐此不疲。

16岁转中国籍,17岁考斯坦福,18岁获奥运冠军:谷爱凌的“开挂人生”

正是在这种家庭支持下,谷爱凌的自我意识被保护得很好。当小爱凌沉迷于滑雪的魅力的时候,她听到周围很多质疑的声音:

“滑雪能给考试加分吗?”

“女孩参加滑雪项目没前途,没优势...”

“把时间花在这上,不划算!”

她开始思考,为什么女性滑雪运动员少?是大家对这项运动有偏见,如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女性看到并爱上滑雪,那么这项运动就不仅只属于男孩。

那时她才11岁,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滑雪界为女性挣得一席之位。这样清晰的价值和世界观,确实非常罕见。

日本国家队滑雪选手今井梦露,也曾经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她年少成名,被称作是难得一遇的天才。可是她走上职业道路的每一步,都不是出于自由与独立思考。

梦露有一个“虎爸”成田隆史,他是一个滑雪教练。

为了给家族挣得荣誉,父亲经常逼迫子女们,其中只有梦露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可也正因为“被动”的选择,梦露从小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娱乐。

每天练习10小时的滑雪,就是她前半生单调的日常。后来,一场意外让梦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她不得不在训练场和精神病院两地奔赴,而这个时候,父亲还是没有放过她。

崩溃的今井梦露从此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出逃”:

为了躲避父亲,她过上堕落的生活,几次碰到渣男,生下私生子。而为了养孩子,她去拍摄写真,出演成人电影,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烂。

一样是在滑雪项目上有天分的孩子,却展现出了完全相反的AB面。梦露的爸爸压榨了她的自我,导致她的成年反叛,也因此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人生。所以说,对孩子的爱好给予自由的空间,至关重要。

02

努力与规划

其次,谷爱凌的妈妈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树立目标,并分解实现的意识。在了解女儿对滑雪的认真态度以后,谷妈妈开始帮女儿协调时间。

对于职业选手来说,一周要有5天的练习时间。但在2021年前,谷爱凌的学生身份意味着工作日是在校学习,只有周末的两天是可以投入全部的精力练习滑雪的。

16岁转中国籍,17岁考斯坦福,18岁获奥运冠军:谷爱凌的“开挂人生”

加入滑雪队以后,周末两天,妈妈会带着谷爱凌从旧金山开道太浩湖,车程4个小时。谷爱凌也学会了好好利用路途上的时间。对于她来说,“小的时候就睡觉,长大了就写作业”。

在诸多爱好和学业面前,谷爱凌总是能够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几乎把每一项都做得出色,也因此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说实话,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但是在培养的时候可能会犯这样一个误区:

直接代办,而不是通过示范来让孩子自己上手。

谷妈妈很重视让小爱凌自主规划的部分,作为化学专业的教授,她在事业上也有自己的建树。这也让谷爱凌看到了妈妈是怎么去权衡的。

16岁转中国籍,17岁考斯坦福,18岁获奥运冠军:谷爱凌的“开挂人生”

我们看到谷爱凌样样精通,但这也意味着她需要一直做出抉择。比如,除了滑雪,谷爱凌在跑步上也非常有潜力,她收藏柜里的奖杯,有一半是跑步项目的。

在一次全加州的跑步比赛前夕,教练告诉她:“你不来,我们进不了决赛。”但很可惜,这场比赛和一场自由式滑雪比赛冲突,她选择了后者。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把滑雪当成职业。而这个规划,是她凭本心自主决定的。

03

极致热爱

对于谷爱凌来说,成功的秘诀在于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她能拿下一块块奖牌,在于极致的热爱。

谷爱凌学过9年的钢琴,在训练的时候,习惯性地把一套滑雪动作拆解成音乐节奏,每个动作对应一个音符。她说:“在空中,时间会变慢”。

在观众看来,一位选手的比赛动作最长也就12秒左右。但在谷爱凌眼里,不到5秒的动作,就是一曲乐章。

也就是这种信念的支撑,让她能够忍受训练过程中的各种危险的伤害,忍受异于常人的奔波生活。

她的生活是充满未知数的,但是不确定也意味着带来惊喜的可能性更大。

而谷爱凌的妈妈,给予的是相对松弛的支持和驱动,是她带着3岁的小爱玲体验滑雪,亲眼见到小家伙超乎寻常的学习能力。谷妈妈也相信,热爱能抵岁月漫长,所以非常尊重女儿的选择。

确实,内驱力才最能养成工匠精神。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好牌,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沉浸其中的时间与持续的专注力。最终的成功,还是取决于累积走过的路程。

人们称谷爱凌为“天才少女”,她却说:“我只有0.1%的天赋。”这并非谦辞,因为为了剩下的99.9%,谷爱凌甘愿把整个人生变成赛场。完美表现的背后,是她一点一滴死磕出来的。

谷爱凌个子较高,在滑雪项目中并不是优势。在完成空中转体动作的时候,她要比普通选手更加吃力。但她痴迷于在空中飞翔的感觉,也凭借着热爱,专注耕耘,稳扎稳打地向“更顶流”进军。

想起纪录片《小小少年》中的孩子们:

其中有在菜市场翩翩起舞的少女;

有潜心研究机器人的科技男孩;

有投身大自然,沉迷了解各种虫子的小男孩;

还有热爱骑摩托的超酷女孩...

16岁转中国籍,17岁考斯坦福,18岁获奥运冠军:谷爱凌的“开挂人生”

每一个孩子,谈起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全身都在发光。如果他们能够接着坚持所爱,相信每一个小小少年,都会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关于少年的这首诗,非常打动人心: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少年,本身蕴含着诸多的可能性。或许,关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