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奥之城对中国有多大意义?奥运背后的中国故事

作者:儿童日语

视频已发布,为保护版权,发出视频文案。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双奥之城 中国荣耀】

有些事情,我们应该牢记一辈子,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奥运背后的中国故事。百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有人提出了三个问题:

1、中国何时才能参加奥运会?

2、 第二中国何时才能获得一枚奥运金牌?

3、中国的何时才能举办一场奥运会?

那你知道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叫什么名字吗?刘长春。为了参加这次奥运会,他不但要躲避小鬼子的追杀,就连参赛的来回路费,都是好心人们一张一张凑出来的。那是第十届奥运会即将举办之期(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即将举办之期),中华大地战乱纷纷,民生凋敝,日本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侵略东北后,又厚颜无耻的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当时的日寇们为了扩大影响力,就找到了中国东北的短跑健将刘长春(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威逼利诱他代表伪满洲国参加那一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不但如此,还阴险的在报纸期刊各种造谣,试图将刘长春包装成伪满洲国的运动员。但身为东北男儿的他,一腔热血,让我当汉奸?绝无可能,于是冒着被小日本暗杀的风险,逃出了东北地区,并在当时力主抗战的《大公报》发表声明:我是中华民族黄帝子孙,我是中国人,决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7月8日当刘长春踏上开往奥运会的轮船时,码头挤满了为他送行百姓们,此场景无语凝噎,虽然那时中华大地面临着国破家亡,但中华民族仍血气尚在。大家始终坚信这条东方的巨龙只是累了,待它再次睁眼之时,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日。

解答了第一个问题后,就到了下个问题, 中国何时才能获得一枚奥运金牌?你知道中国的第一块金牌是谁获得的吗?许海峰。时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用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着这片土地,经济在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的更是突飞猛进,什么篮球、足球、乒乓球、击剑、体操,自行车,再也不是什么奢侈的运动了,只要你想玩,人人都能参与,毕竟谁家还没个自行车啊?于是就是在全民运动的环境下,很多好苗子从小就开始暗暗使劲,其中就有未来将会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男人,许海峰。许海峰小时候和每个男生一样,什么招猫逗狗踩蜈蚣,瞄虫打鸟捅马蜂,不能说是样样精通,但也算的上数一数二。特别对射击是相当痴迷。相传还创下过一晚上打200只麻雀的记录,被邻居们称为弹弓大王,麻雀克星。特别是他自己攒钱买了一把气枪以后,那家伙事儿可就升级了,其一度达到了人枪合一,麻雀见了都得绕道走。就是在神枪手的天赋加成下,许海峰顺利的进入了国家射击队,并在1984年7月29日站在了第23届奥运会的领奖台上,当五星红旗飘扬升起时,在场中国健儿们的眼眶湿润了,大家仿佛回想起了52年前,刘长春孤立无援的身影,看到了比赛失利后的不甘,看到了对金牌的渴望,但那时,国运艰难,吾等只能孤军奋战,但52年后,中华大地已经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中国的实力也在与日俱增,这一届奥运会,祖国派出了225名运动员,拿下了15金8银9铜的成绩,位列参赛各国奖牌榜的第四名,每一个中国的运动员都可以骄傲地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祖国始终都站在我们的身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到了1990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1.89万亿元,北京更是承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亚运会,那一年,当许海峰在工体点燃亚运圣火时,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华大地,认识北京,也认识了熊猫盼盼。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用体育把世界各国链接在了一起,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华民族的坚韧顽强,于是在顺利举办完亚运会后,有人喊出了办完亚运办奥运的呼声。次年,北京2000奥运申办委员会成立,中国也正式踏上了申办奥运的征程。这也是祖国第一次申奥,但其中的艰难险阻,曲折离奇是谁也没有想到的,简单来说就是,前有西方媒体抱团儿抹黑中国,后有澳大利亚买票的进行黑幕交易,即便是这样我们也挺近了决赛圈、当时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分别是,英国(曼彻斯特)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柏林)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决赛一共四轮投票,前三轮中国北京的得票数,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可当英国德国土耳其被淘汰后,在进入了第四轮,北京VS悉尼环节时,出问题了。首先是澳大利亚和英国那以前都是穿一条裤子的(英联邦国家),于是这两货就开始狼狈为奸的,挑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不过这都是明面上的,背地里还有肮脏的勾当呢,所以遗憾的是,第四轮后(1993年9月23日)中国以43:45略微的差距,痛失27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可直到若干年后,世界才知道我们当时不是输在实力,而是输在黑幕,很多运动员也调侃,澳大利亚只用了7万块就买了一届奥运会,这件事被爆出后,当时的澳大利亚人民就像吃了个苍蝇一样,满脸黑线啊(关键词:澳大利亚考兹,奥运会7万美元的红包),当然这个黑幕也很有趣,有兴趣就先点个关注,以后我单出一期,扒澳大利亚黑幕的视频。

这一次的申办失败,虽然让大家很沮丧,可并没有让我们放弃,承办奥运的梦想,到了1999年,中国GDP以超9(1.09万亿美元,汇率1:8.28)万亿元,这一年(1999年4月7日:国际奥委会正式接受北京的申请书)北京再次吹响了,2008年申奥的冲锋号角。而随着奥运会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流程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严谨,特别是在这次的《申办报告》中,我们必须要用最专业的知识去回答国际奥委会的一系列问题,其内容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城市规划、转播技术,应急预案等等等等,其涉及的部门、单位就多达150多个。可以说,写《申办报告》的难度,不亚于编著一本百科全书。但我们再也不愿重演1993年时的遗憾,为了写这份《申办报告》各部门派出了,数百名精英和无数志愿者,奋不顾身的加入到了这场申奥大战中,他们有的实地调研提供数据,有的忘我工作谱写材料,有的去沟通各个部门,探讨方案是否可以落地,有的则去计算实行方案的具体资金。在大家呕心沥血的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后,2001年1月16日,这本重达3公斤,厚596页的申办报告,终于编写完成。待国际奥委会对各国完成了实地考察后,终于来到了最后的角逐的环节,第一轮,北京获得44票,而最后一名大阪只有6票,自然被淘汰出局(多伦多20票、伊斯坦布尔17票、巴黎15票、大阪6票)到了第二轮,奇迹发生了,北京直接超过投票总数的一半,比第二名多伦多高出34票(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可谓是把对手们按在地上摩擦,这个结果相当提气啊,回想1993年只因两票的黑幕,我们痛失了奥运会的主办权,但8年后,我们又以比第二名多出34票的成绩,碾压所有对手,一位统计专家说:“获胜者与第二名的差距高达34票,这也破了奥运史上的世界纪录。”

可申办时的心酸,有谁人知呢?记者在采访梁丽娟时(中国体育外交第一人何振梁夫人)其亲口说,在编写《申办报告》过程中,有的同志在办公室说着说着就晕倒了,大家都很辛苦。每天干到两三点钟,老何也是(何振梁视频),干完以后就去住院了。但所有人又是自豪的,因为报告中提及的基建(5大环路+100公里快速路+109公里地铁)绿化(1200万颗绿树和1万公顷的绿色生态隔离带)奥运会需要的配套设施(13万间星级酒店+28个项目提供了37大比赛场馆和59个配套训练场地,53%的场馆到奥运村车程都在10分钟之内)以及富有现代建筑奇迹之称的鸟巢,无疑都展现出了我们的自信,和祖国的强大。

2001年7月13日北京,毫无悬念地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那一夜,电视机无数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一夜,全国各地鞭炮的庆祝声,响彻天际,那一夜,天安门前,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大家兴奋的难以入眠。千言万语,不足一句,2008,北京见,北京欢迎你!!!

到了2008年,中国的GDP已超30万亿元(4.59万亿美元,汇率1:7.3)而北京奥运会绝对可以说是奥运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它创造了太多世界纪录,首先是奥运圣火在21880人手中传递,经过了130天,穿越了五大洲,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传递总里程达到了13.7万公里,是历届奥运会火炬传递距离最长的一届。再者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人数也创下了奥运志愿者人数的新记录。最经典的是,在鸟巢之夜的奥运开幕式,无论是中国画卷,还是击缶而歌,梦幻五环,还是空中漫步,所有的表演都一气呵成,本铁称之为奥运开幕之首,不为过吧?当然那一年,我们的金牌总数,也是世界第一。

至此为止,北京奥运会,已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但是这座城市与奥运之间的传奇故事,并没有停止。因为在所有国人的心中还有一个奥运冰雪梦没有圆,早在2002年哈尔滨市就曾代表大陆申办2010年的冬奥会,但最终未能如愿,而北京事实上也拥有承办冬奥会难得的气候条件,在拥有了成功运营夏季奥运会的宝贵经验后,依靠雄厚的场馆资源和硬件配套,是完全有实力去争取冬奥会申办资格的!如果冬奥会申办成功,那么北京将会变成全世界唯一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这可以称之为人类史上的奇迹,但创造奇迹不是唯一的目的,因为这次申办我们既要宣传国家形象的面子,又要创造百姓福祉的里子,冬奥会的申办,不仅要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同时还要推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确定了这个理念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3日,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由北京市与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

可这次申办,拿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专家说,2018年已经在亚洲的韩国(平昌)举办过一届了,按心照不宣大洲轮换的规律,即便是北京实力再强,也该轮到其他州了吧,但专家这边话音刚落,欧洲那旮沓的三个城市因为经济,政治乱七八糟的原因(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波兰的克拉科夫和乌克兰的利沃夫)退群,不玩了,于是只剩下了挪威的奥斯陆,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还有中国的北京。这时候的专家们又一边倒地看好奥斯陆,只要我欧洲还有一个城市,你北京就不可能成功。可是没多久,啪啪打脸啊,奥斯陆也因为财政问题,退出了这场竞争!眼看着六强争霸变成了两个亚洲城市的单挑,这局面就很有看头了。

在2015年1月6日北京提交一份接近十二万字的申办报告,确定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并且系统阐述了我们申办冬奥会的完整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先会按照北京-延庆-张家口布局三个大型场馆群,而且为了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除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和延庆的两个雪场外,其他的场馆尽量都用现成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这“水立方”变“冰立方”,原来的游泳池,变成现在的冰壶场,原来的篮球场,变成现在的冰球场,这个思路不但能直接使用全球最先进的设施,还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成本,方案提出后,奥委会是大为震撼啊,而且北京已经有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经验,自然在交通条件,服务设施都是无可挑剔的。

但阿拉木图这边,实力也是非常强劲,首先这个城市有着非常深厚的冰雪运动基础,什么亚冬会,大冬会,人家都办过,场馆自然不缺,雪场条件也不错,而且它已经申办失败过两次了,从感情上讲,这第三次还是会有人情分在的!

最终这场双城PK在2015年7月31晚揭晓了答案,当电视上宣布我们以44:40涉险过关,至此,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城市—北京,最终迎来了奥林匹克的冰雪圣火,这一刻北京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真正的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既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又举办了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回忆百年前,中华大地百废待兴,我们虽有奥运之志,但无参与之力,刘长春的不甘,百姓们的无奈,仿佛历历在目。直到1984李海峰的一块金牌,彻底激励大众的信心,2001年的申奥成功,2008年北京的夏季奥运会,2022年的冬奥会,这一路走下来,我们万众一心,奋勇向前,雄赳赳气昂昂,吾辈当自强,复兴在东方。

(本视频献给,所有为奥运事业默默付出的亲人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