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数备份软件相比于数据库自带备份功能的优势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爱数的备份软件提供的备份功能和SQL自带的备份,oracle自带的备份,ERP自带的备份与备份软件备份的对比,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ERP系统的通常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分销管理、制造管理、购销存管理等。可以看出,ERP系统的数据资料是企业最核心的数据,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财产,它的底层数据库一般都是SQL

Server、Oracle等等,由于ERP关注的是业务流程,所以在底层数据库备份方面,采用是非常简单的数据库备份命令。

ERP提供的数据库的备份与数据库自身的备份相差无异,都属于命令脚本的基础备份,对备份数据没有任何安全处理。

所以对于SQL Server、Oracle、ERP的备份,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  安全性及空间利用率低下:备份时,无法对备份数据提供加密,压缩等技术,所以在安全性上得不到保证,任何一个拥有此备份数据的人都可以把数据恢复回来;由于无数据压缩,在存储空间上也会较大损耗。

2.  不支持异地备份:备份时,数据库自带备份通常都不提供备份到异地,只能备份到本地磁盘,这会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潜在隐患,当本地系统磁盘损坏或者整个机器遭遇自然灾害导致完全不可用时,备份数据也将被破坏。另外,若用户选择手动将备份集从本地拷贝到异地,那么也会大大增加了管理员的数据管理负担,而且备份数据的频繁移动对数据的可管理性也增加了难度。

3.  无法做到容灾级别:在灾备级别,数据库本身的备份只备份数据库数据,对于操作系统数据、数据库安装文件数据无法做到备份。这会导致,当数据库所在服务器遭遇到病毒、系统崩溃等原因导致数据库无法正常使用时,管理员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重建系统环境,数据库运行环境等。

4.  可操控性差:备份与恢复可操作性上,比如Oracle,通过脚本备份与恢复,那么管理员不得不写大量的复杂的脚本来执行备份任务,这也大大增加了备份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时间。同时,命令脚本相对需要的管理员对数据库专业知识的熟悉,这也使得企业不得不花高成本聘用专业的管理员来管理数据库。

5.  计划任务不灵活:在自动备份方面,SQL

Server本身设置的计划采用windows的计划模块,在计划的设置上不够简单灵活;Oracle的自动备份在操作上也比较复杂。

相对于上述一些特征,爱数备份软件是如何做的:

1.  爱数备份软件在备份时,会对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加密、压缩;对备份数据的加密、压缩是针对于数据块级的,这样,在没有相应权限的情况下,即便是得到了备份集,也无法正确恢复数据库。结合爱数备份软件提供的安全认证登录机制,大大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在压缩方面,爱数备份软件采用了工业标准的高压缩算法,大大节约了存储空间。

2.  爱数备份软件一款B/S、C/S模式混合架构的数据备份软件,基于EDTP数据传输协议,支持数据的异地传输,这使得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可以轻松的备份到任何地方,当本地数据库环境遭遇破坏时,可以很快的从异地恢复回来。

3.  在灾备级别,爱数备份软件提供对操作系统和文件的在线备份,可以非常方便的把数据库所在的系统环境备份下来,当系统崩溃时,可以快速的将系统从灾难中恢复,大大减少了业务停顿的时间。所以在容灾级别,数据库自身的备份是没有任何办法做到的。

4.  在可操作性上,针对于各种数据库、文件等数据,爱数备份软件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窗口,在使用上非常简单。整个操作不需要写复杂的命令脚本,完全通过基于Web的操作界面就能完成。所以使用爱数备份软件做数据库的备份,不需要管理员有很深的数据库专业知识,通过爱数的全面详细的指导文档,就能很好的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恢复操作。

5.  灵活的计划任务特性,能够非常方便的设置各种计划,各种备份类型的组合并自动执行备份,将管理员从繁杂的管理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

另外,从数据集中管理上来看,当今企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可分为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各种文档,视频文件等数据;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等。数据库自身的备份和其他的简单的文件复制、拷贝动作无法对这些数据做集中的统一的管理。这使得恢复时定位到需要的数据的难度大大增加。

而爱数备份软件是一款支持各种类型数据的专业备份软件,备份数据的统一管理正是这款软件的核心理念之一。针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都通过一个平台统一管理,当用户数据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此软件非常快速的定位到需要的数据进行快速恢复。这样大大降低了数据的管理成本,也增加了数据恢复效率。使得管理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数据恢复。

                                                  Leo Guan

                                                  撰写于2009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