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作者:枕猫

浩瀚南海是中国的海洋国土,海里有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底沉睡着巨量的石油、可燃冰等矿产资源。但是大家可能没意识到南海作为世界上海运最繁忙的海域之一,自古以来也沉睡着许多沉船,可以说是另一个维度的聚宝盆。

比如曾经大家的新闻当中有所了解的“南海一号”沉船,就是在1987年被偶然发现。后来耗费了几十年,三亿人民币才将其完整打捞出水。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要耗费如此代价去打捞一艘800年前的沉船,这背后有着大陆对文物保护的怎样考量呢?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沉船

陆地文物大量流失,海底情况更不容乐观

中国作为5000年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国家,拥有让全世界都为之赞叹的巨量文化遗产。但是悲哀的是由于大陆历史上长期缺乏对文物的正确认识,每到改朝换代时甚至出现官方性质的大规模盗墓。

再加上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外国文物贩子甚至侵略军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大规模盗掘和破坏,使大陆文物流失极为严重。

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对文物的保护能力,和这个国家的军力是完全成正比的。今天流失海外的1000多万件文物当中,有近一半在日本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

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和某些日本平民,可以肆无忌惮地掠夺中国文物。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文物

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后,外国军队和文物贩子再也无法进入中国。

虽然大陆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好大的成就,但却隐藏了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忽略了对海底文物的保护。其逻辑跟上面陆地的文物的流失完全一样,建国之后解放军海军力量长期薄弱,只能在近海捍卫主权;

对于南海岛礁被非法占领、鱼虾被非法捕捞等现象束手无策,这样对于水下文物自然也缺少保护能力。甚至在很长时间内大陆文物工作者,压根儿就没有主动对沉船进行文物考察的意识。

结果1986年一个英国文物贩子迈克·哈彻,在南海大肆非法打捞大陆沉船上的遗物。令人发指的是他居然毁掉了60多万件瓷器,只为了抬高剩余的23.9万件瓷器的价格。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打捞上来的文物

当大陆相关部门闻讯后,非常气愤又无可奈何。

为此相关部门紧急拨款3万美元派专家去英国,试图挽回一部分损失。结果英国方面漫天要价,大陆的3万美元居然买不回一件瓷器。

眼看着海底文物大量流失居然无可奈何,狠狠打了大陆文物工作者的脸,也让中国人深刻认识到了海底沉船的价值。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海底沉船

神秘的海底沉船,是南宋留下来的馈赠

1987年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为了在上下川岛海域寻找当年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莱茵堡”号,主动同中国合作;双方签订了合同在相关海域展开了勘察。

神奇的是这次并没有找到任何和英国船只有关的线索,却无意中在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大澳村附近,23米深的海底捞上来一条鎏金腰带。大陆文物专家鉴定之后,认定这是属于宋朝时期的物件。

于是大陆同英国方面的合同结束之后,集中技术力量对该地区进行认真探查,终于发现了一艘沉没了800年以上的古船。鉴于当时的力量所限,大陆当时只能打捞上来少量的文物进行先期研究。

1989年冬中国历史博物院与日本相关研究所合作,开始对“南海一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这也是中国海下考古的起点。结果让专家兴奋不已,这艘沉船上有数万件价值不菲的宋代瓷器。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打捞沉船

为什么一艘南海的沉船上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优质瓷器?这就要从大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说起。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通过张骞等人的努力,开创了一条从长安穿越中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并在盛唐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但是唐朝后期西域被异族政权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只能绕道草原并开始走下坡路。北宋建立之后不思进取,导致草原被辽控制,河西走廊被西夏控制;这样传统的“丝绸之路”彻底走向凋亡。

穷则思变,虽然陆上“丝绸之路”难以打通;但是随着中国相关科技的发展,到了北宋时期大陆造船业和航海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辉煌时期。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中国瓷器

于是从东南沿海出发的海船穿过今天的南海,到达东南亚乃至西亚地区;于是发展成为了今天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而到了南宋时期由于整个中原地区都被金国占领,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同时人多地少迫使更多人寻找新的谋生方式,故而政府加大了对海洋贸易的扶持力度。

在造船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双重利好下,南宋成为大陆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时期。

由于当时大陆生产力相对其它国家存在巨大优势,从北方逃难的瓷器工匠又使南宋的瓷器业有了大发展。所以海洋贸易的大头产品其实是瓷器,然后才是丝绸和茶叶。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船只

每次中国的商船到了东南亚国家其商品都会被抢购一空,并换回了国内缺少的贵金属和香料。这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或“瓷器之路”辉煌了几百年,直到近代才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这艘后来被命名为“南海一号”的海船,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沉船。

潜水员发现该船虽然有些损坏,但整体框架并没有腐朽;也就是说除了瓷器之外,整艘船也可以说是一件重要文物。

这就给专家们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按照西方国家的传统做法,只能把沉船切割后在陆地上重新组装。然而要想完整地将其打捞,当时的技术手段根本不行。无奈大陆考古学家只能暂时封锁消息,海军舰艇频繁到附近巡逻防止其被破坏。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船上文物

近一年艰难打捞,终于运进博物馆安家

“南海一号”在被发现之后又在海里静静等待了十几年。终于到了2004年大陆有了足够雄厚的财力和技术手段,才开始认真考虑“南海一号”打捞计划。

事实上“南海一号”并不大,船体残长只有22.1米,最大船宽约9.35米[1],载重约400吨;按现在的标准就是一艘渔船的尺寸。但经过专家对潜水员所摸查情况的分析,发现整艘沉船几乎和周围的海底泥沙完整地嵌合在一起。

因此要想将其整体打捞出来,必须和周边的泥沙一起捞上来。最大的困难是“南海一号”沉船周围的泥沙,不像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种非常柔软很容易被去掉;

在长期的海水压力之下这些泥沙已经硬如石头,靠简单的工具根本无法将其清除。而且如果在清除泥沙过程中受力不均,还可能导致沉船发生移动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清理文物

专家组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提出了唯一可行的方案。那就是首先造一个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相当于篮球场那么大的钢铁沉箱,从上往下把整个沉船的四周全部罩住。

在沉箱到位之后再由潜水员在沉箱地下口插入36根钢梁,将沉船下部和泥沙固定住。整个沉船和沉箱完全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将其完整打捞出水。

2007年1月16日开始,大陆正式开始“南海一号”打捞计划。但是打捞的困难程度还是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首先虽然这个沉箱重量已经达到了530吨,但是“华天龙”号起重船将其扣在“南海一号”上面之后,居然无法继续下沉。也就是说泥沙的坚固程度,居然能够完全支撑这么重的一个铁箱子。

为了让沉箱能够继续移动,起重船开始向其上面吊运水泥块。最终一共压了4000吨水泥块,可离预定位置还差两米。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沉船打捞

而最后两米的距离几乎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个时候如果再加水泥块很可能会压坏沉箱,甚至如果重量稍微偏一点儿,沉箱发生倾斜就可能使古船发生破坏。

没有办法,最后的两米只能靠潜水员在光线极差的水下,用高压水枪和别的工具一点点挖,终于使沉箱达到了目标深度。

接下来才是挑战性最大的将36根钢梁穿插到位,这是关系到整个打捞成败最关键的一步。潜水员在起重船的帮助下,成功地将第一根钢梁从沉箱的一侧插入;可通过泥沙到达另一侧后,却发现怎么也无法对准另一侧的开口。

将钢梁拔出之后带出水面观察,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万万没有想到这么粗的一根钢梁,在穿过泥沙的过程当中居然变形了。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打捞沉船现场

接下来该如何打捞呢?现场专家和工程人员经过连夜讨论终于提出办法。

首先把钢梁的前面弄成尖状,并在前面安装一个高压水枪。在穿过沉箱两侧开口的过程中冲刷泥沙,从而减少阻力。

同时通过在水下焊接的办法,把另一侧的开口做小从而减少插入时的困难。经过3天的努力,第一根钢条才正式插入到位。

有了第一条的成功经验,跌下来的速度大大加快。但最后还是用了13天,才把36根钢条全部插入到位。

钢梁插入完成之后,开始了最后的打捞工作。巨大的起重船通过钢丝绳缓慢地将“南海一号”吊离所在位置,此时沉箱、沉船、泥沙和海水的重量接近3000吨。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这样的打捞方案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成功被打捞出水并运上了驳船,整个打捞工作共花费1.5亿人民币;同时还花费1.5亿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光修临时码头就耗资1400多万。

然而当12月28日泊船到达港口之后,所有人才发现如何将这个数千吨重的沉箱运上岸又是个巨大的难题。

经过专家和工程人员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使用类似于当年埃及人修金字塔的方式;用巨大的圆形气垫充当滚木,“南海一号”的沉箱终于从驳船上被运进了“水晶宫”。

然后“水晶宫”里马上注水,使“南海一号”又回到了其保存几百年的那个环境。在去掉沉箱后接下来漫长的数年时间里,考古学家每天用小铲子一点点的去除泥沙,终于让“南海一号”的庐山真面目暴露在大众面前。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博物馆

这艘沉船上共有18万多件瓷器[2],许多都是精品。

有人估测按照西方市场上的价值仅这些瓷器就价值3000多亿美元,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当然如果大量出售肯定会使价格“白菜化”,再说大陆也不会出售。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铁器,足以证明南宋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工艺世界领先。

此外还发现了少量金器和铜器,大概是船员的生活用品。神奇的是还发现了一罐在当时堪称奢侈品的花椒,足见当时的海员生活水平之高。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沉船上的金器

保护海底文化遗产,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列

南海一号沉船过程绝对不只是打捞瓷器那么简单。这一方面充分体现大陆目前在海洋打捞技术的强大,目前穿梁技术已经成为广州打捞局的国家机密了。同时也向全世界公开展示了,大陆在保护海底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目前“南海一号”已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水下考古经典案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保护的巨大贡献[3]。

事实上自从人类开始远洋航行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木质的和铁壳沉船不计其数。比如著名的“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日本的“大和”“武藏”两艘巨型战列舰,现在都安静地沉睡在海底。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打捞一些装载有金银等贵金属的沉船,但绝大多数都没有被打扰。

然而蓬勃发展的潜水技术,对文物保护来说是一柄双刃剑。现在的文物专家可以驾驶潜水艇,或使用无人潜航器搜索沉船遗迹;那些文物贩子当然也可以购买或者是自己造相关设备,进行所谓的海洋考察实际盗挖文物。

南海一号:花3亿打捞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国对文物海盗的最好回击

南海一号模型

鉴于之前大陆在陆地文物保护方面无比惨重的教训,我们必须重视对中国海底文化遗产的保护。

所以大陆渔船在南海作业时,不但要驱赶国外的间谍船,也要对那些试图打捞海底文物的船只提高警惕。

祖国的海疆一寸不能丢,老祖宗留在海底的文化遗存自然不能被那些强盗所觊觎。

相信在未来“南海一号”这样的沉船,会继续给我们带来巨大惊喜。

参考文献

[1] 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船货清理基本完成 文物或超16万件.中新网

[2] 国家文物局:“南海I号”宋代沉船发掘文物18万余件.中国新闻网

[3] 东西问丨崔勇:中国“南海Ⅰ号”为何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水下考古典范?-中新网.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