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这几天,知妹看到一个新闻,吓了一跳。

湖北一位42岁的曹女士(化名),脚底一直有颗痣,由于不痛不痒,她也没在意。

但几年前,她无意听到亲戚说这种痣可能是癌,得小心,于是她赶紧到当地的一家大医院检查,一查,果然被诊断为黑色素瘤。

曹女士跑了很多家医院,找了不少骨科、肿瘤科的专家,都建议她截掉右下肢才更保险。

幸好,在老乡的帮助下,她找到了一位外科主任,最终手术切除了部分脚掌骨,保住了她的右脚。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来源:楚天都市报)

看完这个新闻,知妹赶紧看了看自己的jio(脚)板有没有痣,毕竟曹女士直到确诊也没发现有什么异样。

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脚板,身上其它地方的痣,即使是小小一颗,也可能有癌变风险。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在我们的表皮底层,有一群黑色素细胞,它们不仅让皮肤有了颜色,还是皮肤的“滤光器”,会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其它的皮肤细胞。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当它们的数量增多并“抱团”,就会形成我们平时看到的色素痣。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根据痣细胞内的色素含量不同,痣会有棕色、褐色甚至是蓝黑色。

还有些人的痣会略微凸出皮肤表面,或因为长在毛囊上而带毛,通常都是正常的。

那什么情况下,痣会癌变成恶性黑色素瘤呢?

目前痣癌变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除了遗传因素会影响癌变,最常见的还有外界刺激,如紫外线,摩擦,抠、点痣、切割等造成的创伤。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黑色素细胞的DNA,让本该脱落死去的黑色素细胞失控生长,过度增殖,一旦它们进入真皮层,就可以入侵血管和淋巴管,跑到身体其他部位。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1. 长期暴露在太阳光下的部位

如脸部、颈部、背部、前臂、小腿。

2. 身体容易受摩擦的部位

如手掌,脚掌,腋下,常系裤子、腰带、皮带的腰部。

3. 指甲/趾甲下的痣

可能是罕见的横斑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亚裔、非裔和其他深色人种。

4. 长在黏膜上的痣

比如眼睛、嘴唇、口腔、食管、肛门、生殖器等。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图示:虹膜黑色素瘤)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如果担心自己的痣,可以先做一个自我检查,看看它有没有以下“ABCDE”这5种特征。

“A”是非对称(Asymmetry),指的是痣的两半不对称、截然不同;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B”是边界(Border),指的是痣的边缘不规则、有缺口;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C”是颜色(Color),痣出现不同深浅或完全不同的颜色(比如黑色、咖啡色、红色、白色);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D”是直径(Diameter),痣的直径大于6毫米(约一颗小瓜子);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E”是变化、进展(Evolution),痣的大小、颜色、隆起度、形状突然有明显变化,或出现流血、瘙痒、溃烂。

皮肤上有这5个变化,小心是癌盯上你!洗澡看一眼就能发现!

除了以上征象,这些也可能是癌变表现:

痣的周边新散发了更多小的痣;

原本长了毛的痣,毛突然掉落;

用激光、药水等处理痣,反复几次都不能祛除或原位复发,也可能提示有问题,建议及时去皮肤科或普外科诊治。

建议大家每个月都检查一次全身的痣(包括腋下、脚底),特别是有黑色素瘤家族史的朋友。

如果实在不确定,建议大家及早去医院进行皮肤镜检查,因为并不是所有色素痣与黑色素瘤都能够用肉眼分辨。

并!且!

不要随便去美容院点痣,除了会对痣造成刺激,也会掩盖早期病情,耽误治疗。

审稿专家:孙立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Cutaneous melanoma.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default.aspx. Accessed Nov. 27, 2020.

[2]Common moles, dysplastic nevi and risk of melanoma.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https://www.cancer.gov/types/skin/moles-fact-sheet. Accessed Nov. 27, 2020.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