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紫禁城春联中的驱邪文化

紫禁城春联中的驱邪文化

大陆农历新年的一个重要习俗就是贴春联。紫禁城是明清帝王执政和生活的场所,在新年时期亦有此习俗。清代官员鄂尔泰等人所撰《国朝宫史》卷八记载:“毎岁十二月二十六日张挂春联、门神。先期,工部奏闻。至日,外朝三大殿等处工部、内务府官员督同匠役人等张挂。其内廷等处,由门神库太监先期报知宫殿监,宫殿监传齐营造司首领太监舆进。先自乾清门、乾清宫(图1)以及各门、各宫等处验明左右,敬谨张挂。次年二月初三日仍传营造司太监等收下,交门神库太监领回收贮”。紫禁城里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桃符文化,其主要功能与辟邪有关。

紫禁城春联中的驱邪文化

图1 2018年底“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中乾清宫贴春联

清代文人潘荣陛、富察敦崇所撰《燕京岁时记》之“春联”,记载了大陆春联的来源:“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这段话说明,春联源于“桃符”,在每年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左右)之后开始粘挂,一般用红纸做底,而清朝的皇室中还可以用白纸做底。大陆有记载较早的春联出现在宋朝。据元代军事学家脱脱等人所撰《宋史》卷六十六记载,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于北宋乾德二年(964)除夕,命学士幸寅逊在寝宫门上的桃符撰词,但对其所作内容不满意,于是亲自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作为桃符的内容。此后,春联逐渐替代桃符。

桃符的作用是辟邪。春秋时期史书《春秋左传》卷二十一之“昭公四年”载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认为桃木制的弓,棘枝做的箭可以祛除灾难。唐代官员徐坚等人所撰《初学记》卷二十八果木部载有“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制百鬼。故今人作桃符著门以厌邪,此仙木也”。这段话说明,桃木之所以能辟邪,是因为它是五木(桑、榆、桃、槐、柳)中的精华,因此人们常常在门上挂桃木制成的神符在门上,用于辟邪。清代官书《佩文韵府》卷九十之一载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谓之百鬼所畏”,可反映古人贴桃符的时间是农历新年时期。由上可知,紫禁城里新年贴春联,主要用途是辟邪。

紫禁城春联多为红底(图2),其主要作用亦为辟邪。人类认识红色很早,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火呈红色,自然界太阳也是红色,其给人以希望和满足。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这说明人类不但认识了红色,而且还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等人所撰《淮南子》卷第三载有“日为德,月为刑,月归而万物死,日至而万物生”,即太阳是赋予万物生命的神灵,而太阳呈现的是红色。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之“檀弓上第三”载有“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即周朝人崇尚红色,丧事入殓选在日出时候,战事用赤身白腹的马,祭祀用红色毛皮的牲口。东晋史学家干宝所撰《搜神记》卷一载有“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即神农氏是用红色的辫子鞭打各种草木,以验证其属性。南朝文人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载有“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墨点小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压疾”,即红色可辟邪。明清朝廷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说明帝王对红色的喜爱。红色会使人联想起火焰、血、太阳,因此人们见到红色,会感到热血沸腾,感到有暖意,因而给人带来消灾驱邪的期望。

紫禁城春联中的驱邪文化

图2 弘历行楷书五言春联

清代紫禁城中还有白底春联(图3),其原因亦与驱邪有关。清代官员周寿昌所撰《思益堂集》之“日札卷四”载有“大内宫殿春联,例用白绢,由翰林谨书呈进。但不解何故用白,或云宫殿漆柱,俱大红色,故须以白色映之,未知然否”,即认为对联用白底的原因,很可能是用白色来映衬红色的宫殿立柱。其实不然,这与满族祖先的驱邪信仰密切相关。民国学者夏仁虎撰《旧京琐记》卷四“宫闱”载有:“宫内新岁春联色皆用白,由南书房翰林以宣纸书之。自殿廷至庖福,其文皆有常例,不敢稍易。外间王公府第亦用白,盖祖制也”。易知紫禁城内有白底春联,是满族先民的习俗。满族先民居住在白雪皑皑的深山老林中,白色为其常见的色彩,且与其宗教观念中崇拜山林的色彩相同,即白色代表吉祥和幸运。满族先民认为,白色是驱魔洁世的吉祥之色,萨满祭祀时,往往穿白色衣服。而满族萨满创世神话《天宫大战》中,者固鲁女神们化为洁白、芳香、闪光的芍丹乌西哈(芍药花星星),战胜了恶魔。而满族显密在狩猎时,穿上白色的服装,易接近猎物,为成功捕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果他们穿上红色的服装,则容易吓跑猎物,且还有可能受到猎物的攻击。因而,满族先民有“尚白贱红”的色彩观念。清朝入关后,满汉两族的生活逐渐融合,红底春联也就慢慢多起来了。

紫禁城春联中的驱邪文化

图3 弘历行书十一言白底春联

紫禁城里除了春联之外,还有春条(图4-图5)。春条是写着吉祥话的字条,其起源与春联相似,都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因而同样有着驱邪的寓意。春条贴的位置很灵活,字数也不限制,其遣词、造句、用字不像春联有平仄、词性的联律要求,只要语言流畅、活泼、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即可。

紫禁城春联中的驱邪文化

图4 胤禛行书春条-出门见喜

紫禁城春联中的驱邪文化

图5 “国泰民安”春条

紫禁城里的春联,是大陆古代驱邪文化的体现,可反映古代帝王希望一年中消灾驱邪,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作者信息:周乾,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