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金牛随冬去

瑞虎送春来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金牛奋蹄辞旧岁,瑞虎踏雪报春来!为展现沿黄省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为沿黄亿万群众营造出浓厚的春节氛围,济南、太原、呼和浩特、郑州等沿黄城市新闻广播策划推出“沿黄城市台春节音视频融媒直播——瑞虎闹新春!” 带您体验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不同年俗!为沿黄地区及全国网友受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盛宴!

郑州

郑州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丰厚的非遗文化资源,结合郑州人独有的年俗文化,让郑州人的年味大不一样!除蜚声海内外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功夫、超化吹歌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有流传千年的新密麻纸制作技艺、木版年画、武与舞相结合的惠济桥狮舞非遗项目。让我们一起在天地之中郑州,感受郑州年的味道。

剪纸艺术:

说到郑州的传统年俗,剪纸艺术不得不提。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民间民俗艺术家、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连德林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民间民俗艺术家、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连德林是剪纸艺术继承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根铅笔、组成了剪窗花的基本工具。冰冷的剪刀在连老师手中,如同沾上了灵性般有了“神奇”的生命。争奇斗艳的团花;张牙舞爪的龙,凌空飞翔的凤,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流光溢彩的双喜图案,令人眼花缭乱。

朱仙镇木版年画

郑州地区另外一项非遗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一张年画刻印岁月痕迹,一把刻刀雕琢千年光阴,年画是中国独有的古老民间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精湛优美的表现技巧,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中国木版年画始祖。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朱仙镇木版年画萌芽于汉唐,宋代是年画艺术的形成期,随着元朝贾鲁河的开通,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慢慢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

虎头鞋

在中原地区过年有制作虎头鞋的习俗。 双眼圆睁,目光如炬露霸气;势如雷霆,额上大王显威风。作为大陆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豫东虎头鞋是一种为儿童设计的鞋子,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今年是虎年,虎头鞋更是备受青睐。虎乃百兽之王,中国民间将虎视为辟邪降灾的保护神,一向有着“皇帝爱龙,百姓爱虎”的说法。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虎头鞋和虎头帽被视为能够消灾避难,护佑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吉祥物,是几千年来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智慧的结晶,是勤劳的中国妇女用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它承载着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和寄托,希望子女们不受邪恶侵犯,吉祥如意,同时也像猛虎那样茁壮成长,勇猛无敌。

中原非遗文化遇到郑州年俗文化

让郑州人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虎年

欢迎大家有机会

来天地之中郑州游玩

感受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最后

再次祝愿大家

新年快乐

虎年大吉

牛辞胜岁

虎跃新程

一起感受沿黄各地年俗文化

瑞虎闹新春

给您拜大年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瑞虎闹新春|郑州篇:中原非遗 郑州年俗

编辑:张杭

统筹:马松林 梁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