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当五环的旗帜再次在长城飘扬,当火炬再次在北京开始传递,当“鸟巢”上空绽放绚烂烟花.....北京,这一城市,继书写夏季奥运会的故事之后,又开始谱写冰雪故事这一篇章。

场地新转变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6小时内完成冰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转换……

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竞赛场馆除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外,全部利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场等。这些北京奥运会留给北京的新地标,已变成大众健身的乐园,马上又将成为冬奥健儿的舞台。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竞赛场馆图片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运营总监 皮埃尔·杜克雷说“北京将成为第一个在同一城市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你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场馆是2008年遗留下来的,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一个场馆可以作为水上运动中心,然后变成冰壶比赛场地。许多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工作的人都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还有很多优秀的专业人士都曾参加过不同类型的奥运会。”

歌曲相呼应

《我们北京见》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谱曲。配合大气豪迈的冠军之声,歌曲以诗意的唱词与灵动的旋律,传递着东道主北京以奥林匹克之名同世界再度相会的喜悦与憧憬。

“我们北京见”像是朋友之间轻松愉快的一句招呼,与2008年创作的《北京欢迎你》遥相呼应,不仅唤起了人们关于奥运的温暖记忆,更唱出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荣耀和自信。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与口语般的“北京欢迎你”有着一脉相承的通俗亲切;它也承载着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荣耀。《我们北京见》的歌词以“我们说过会再见”开篇,追忆2008年北京奥运会落幕时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互相告别的情形,如今,“再见”的约定马上就要实现。

技术新入驻

与此前的冬奥会相比,北京冬奥会将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为全世界的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现场转播和全方位覆盖报道。北京冬奥会转播将成为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会。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冰丝带”和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同时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40%。这项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于冬奥会也是奥运史上首次。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此外,赛事期间,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将在延庆、张家口提供和承担便捷接驳、运动员服务等各类赛事保障任务,贯彻绿色、零碳、环保的理念。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开启新时代

中国政府早在申办北京冬奥会时就提出,中国最大目的就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也是北京冬奥会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中国如实现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这将是前所未见的伟大成就,也将成为本届冬奥会向中国人民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北京冬奥会点燃了人们对冰雪的热情,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冰雪经济”相关产业,正在不断升温,经过多年的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已走进千家万户。至此“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已提前成为现实,也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与之一脉相承。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着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北京,作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之城”,正在向世界继续展示他的独特魅力。北京,他准备好了!手牵手带领更多的运动员们走向未来,在这里用他们的热“雪”青春,写出自己的华丽篇章!

END

双奥之城,准备就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