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很小时候就隐约记得爸妈是自由恋爱的,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结婚成家的应该不多吧!昨天和爸妈、小叔吃饭喝

作者:月满十二

很小时候就隐约记得爸妈是自由恋爱的,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结婚成家的应该不多吧!昨天和爸妈、小叔吃饭喝酒聊着聊着就聊到的“忆往昔”的话题。

爸爸和妈妈家分别住在两个屯子隔着一道小山梁,后来我去看姥姥姥爷经常走那个小路,没准就是我现在行走户外的基础呢!吃大食堂的年代爸妈还是不到二十左右吧!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大食堂”的概念,就是家里不做饭,统一安排屯子里的食堂做,然后每家每户到了时间去食堂打饭回家吃,不过也只是玉米粥而已,连个炖菜啥的都没有,回家自己弄点咸菜或者其它清汤寡油的粗菜什么搭配玉米粥就是一顿饭。妈妈那会就在食堂负责做饭打饭,因为爸妈的关系,小叔每次都能顺利打上饭,时常还能多给点。说起来这经历他们会心一笑,我也跟着有些感动。

那个真穷的年代呀!我姥爷还是队长,家里也是经常揭不开锅,姥姥姥爷六个女儿,爷爷奶奶五个儿子,都是大家口能吃的,那时候,人们的目标就是生存,又有什么生活可言呢?我能记得事的时候,爸爸也做了队长,每天带着大家起早贪夜干那永远干不完的农活,工分制的时代,一个成年男“劳力”一天能赚一个工,女的七八分,我们孩子有时候帮干点活还能帮父母赚个三四分,(一个工等于十分),每个生产队根据收入状况,每个工的等同价值不一样,能够达到一元/一工的寥寥无几,我家的生产队平均达到八角/一工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为此,爸爸曾被评为大连的先进队长到过大连开会领奖呢。其实就这样,到了年终结算,扣除一年提前在队里预支的家庭费用,能够拿到家的钱也是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家庭辛苦一年因为特殊原因还要倒挂(倒欠)生产队的。

那时候有个场面记忆犹新,想想还感觉挺有意思。中央号令全国“农业学大寨”,各地兴修梯田的热火朝天。我们放学回家也积极参与,晚上的山地上拉起的电灯通明,推车的,挑担的……广播喇叭播放着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偶尔还有纪实的先进典型广播稿现场朗读,越听越有干劲,没有哪个年代,可以像那时候那样全民同心!

长辈们逐渐老去,我们已鬓角斑白,晚辈们根本就不知这段苦涩的历史,有时候想起来就零零碎碎写下来,也是留个记忆吧!

对了,图中的家具是不是很有时代感呢?

很小时候就隐约记得爸妈是自由恋爱的,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结婚成家的应该不多吧!昨天和爸妈、小叔吃饭喝
很小时候就隐约记得爸妈是自由恋爱的,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结婚成家的应该不多吧!昨天和爸妈、小叔吃饭喝
很小时候就隐约记得爸妈是自由恋爱的,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结婚成家的应该不多吧!昨天和爸妈、小叔吃饭喝
很小时候就隐约记得爸妈是自由恋爱的,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结婚成家的应该不多吧!昨天和爸妈、小叔吃饭喝
很小时候就隐约记得爸妈是自由恋爱的,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结婚成家的应该不多吧!昨天和爸妈、小叔吃饭喝
很小时候就隐约记得爸妈是自由恋爱的,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结婚成家的应该不多吧!昨天和爸妈、小叔吃饭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