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春节:转动这“神圣时间”的节点,岁首新正的喜庆悠远绵长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春节:转动这“神圣时间”的节点,岁首新正的喜庆悠远绵长

1月12日,制香工人在越南河内附近的一座村庄工作。越南民众有在春节期间到寺庙上香祈福的习俗。(新华社/法新/图)

东亚汉字文化圈各国共享了很多相似的观念和习俗,以节日为例,端午、中秋、重阳等皆为各国共享,源自中国的春节(农历元旦)也是其中之一。

春节古称元旦、元日、新正、新岁等,就是中原王朝颁布历法“正朔”中一年的第一天,在古代“天下秩序”中受到中国册封的周边国家,也会得到来自中国颁布的历法,因此在这个圈子内的各国其实都是同一天过新年。

长久的历史给东亚各国留下了深刻印记,朝鲜半岛、越南等都使用农历,过农历春节。在韩语中也和古代中国一样,将春节称为元旦、元日、岁首等,越南语中亦称元旦、春节。在传统时代,东亚各国不但通过儒学、汉字联系在一起,在节庆的“神圣时间”上,也被联系在一起。

南朝时期,朝鲜半岛的百济就在使用南朝宋的《元嘉历》,奉南朝为正朔,《周书 异域传上 百济》记载百济“用宋《元嘉历》,以建寅月为岁首”,既然使用同一种历法,自然是和南朝一样在同一天过年。

唐高宗上元二年以来,新罗时期继续使用唐朝的正朔历法,如《册府元龟》卷九七五记载开元十二年,唐玄宗降书新罗王金兴光表彰其“每奉正朔”,新罗使用唐朝的《宣明历》,一直用到了高丽忠宣王时期。而朝鲜李朝则使用明朝《大统历》,奉行中国正朔历法,自然也是按照中国的岁首新正过年。

朝鲜李朝末期的高宗三十二年,开始使用公历,但上千年的习俗根深蒂固,民间和社会上还是习惯用传统农历,仍然过农历春节。后来在日本殖民统治时代,由于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改用公历,也强迫朝鲜人使用公历,说朝鲜人使用的传统农历是“落后的”,禁止朝鲜人使用传统农历,对于朝鲜人过农历春节进行惩罚。如对春节期间过年休息停业的商店、企业收重税惩罚,春节期间朝鲜学生的饭盒里一旦发现有祭祀用的食品,这个学生就会受到学校的严厉处罚。

韩国光复之后,这一殖民时代的文化遗产却被继承了下来,把公历新年定为公休日,一直到1985年的全斗焕和后来的卢泰愚时期才又将传统农历新年恢复为全国公休日。韩国的春节风俗也贴春联,但却是白色的春联,这是自古以来“尚白”的古老传统,甚至有春联上书写“崇祯丁丑后三百七十九年”之类的纪年方式,即丙子虏乱后丁丑年被迫放弃明朝纪年后的纪元方式,这些都和历史文化的记忆联系在一起。

日本从明治维新想要“脱亚入欧”,1873年以来废除传统历法,采用西方公历,过公历新年,但公历新年发压岁钱、拜年之类的习俗,其实源自更久远的传统,即日本历史上也是过春节的。日本从古坟时代就从百济得到了中国南朝的《元嘉历》,其后又使用《仪凤历》《大衍历》《五纪历》《宣明历》,其中《宣明历》使用时间非常久,用了八百多年,直到德川时期才被《贞享历》取代。长期使用中国历法,使得古代日本和中国处于同样的时间坐标之中,衍生出大量和中国相似的节日,其新年也是中国传统的春节。

日本传统春节也和中国人一样,在除夕夜给孩子发压岁钱,称为“年玉”,即年神给人的赐物,到大年初一要给亲友拜年,并参拜本村的神社。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称为“松之内”,和中国一样,把大年初七称为“人日”,要把过年放门口装饰了“岁寒三友”的门松收起来。日本传统春节习俗和中国非常相似,说明这种文化的影响极深远。所以在明治维新后,虽然当时日本政府很想“脱亚入欧”,消除自身东亚文化的痕迹,但其实社会上一般民众对此并不乐于接受。据1889年的调查,当时日本已经废除旧历改用公历十六年了,但除了东京、京都等大城市,其它地方仍然在坚持过传统春节。甚至到1946年,日本农村过公历新年的人也只占百分之四十三,百分之五十多的仍然过传统春节。

由此可见,日本农村更保守的民众其实和朝鲜半岛一样,更倾向于过“落后的”春节,而最积极在日本和朝鲜推行公历的,恰恰是“现代化精英”,而这种“现代化精英”往往使用武断的强制,对传统民俗进行打击。

日韩之外的越南也过春节,越南人将春节称为“大节”,就是最大最重要的节日。越南在历史上也长期使用中国历法,在作为中国交趾郡的时代直接用中国历法,自然是过同样的新年。在建立国家以后,越南仍然使用中国颁赐的历法,如《明史 外国传二 安南》记载洪武元年,“赐日煃《大统历》”,即颁赐越南陈朝国王陈日煃中国的历法,这些对越南社会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越南春节和中国一样,在除夕夜要祭祀祖先、神灵,燃放鞭炮,给小孩分发压岁钱,在大年初一给亲朋好友拜年,且不能扫地倒垃圾,要三天后才能倒。此外,越南春节也祭祀灶王爷,用三条或一条红鲤鱼献给灶王爷,以便让灶王爷骑着飞到天庭,在玉皇大帝处美言赐福。从这些习俗可以看出,越南春节深受中国儒家、道教文化的影响,既有儒家祭祖、重视家庭人伦的一面,也有道教玉皇大帝的信仰。

综合来看,传统的东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她们共享了儒、道、汉字等文化财富,也在时间维度上被抟成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圈。在这个时间的中轴线上,也共享了春节这一“神圣时间”的节点。除夕的钟声敲响在中国,也同样敲响在古老的东亚文化圈;这也是文明的律动,人心的共鸣,岁首新正的喜庆悠远绵长。

李竞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