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作者:长安武穴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1977年8月30日至9月8日,应中国政府邀请,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毛泽东逝世以来第一位接待中国之行的外国元首。

铁托的访问,标志着双方在沉重的历史制约中取得突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出发,拉开了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序幕,在我国外交史和政党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谈判之旅进行得很顺利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1977年8月30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访华,华国锋、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他。

8月30日,铁托抵达北京,在机场受到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年等人的欢迎,并在天安门广场受到8万人的欢迎。当晚,华国丰为铁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邓小平、李先年、邓英超等人出席并举杯庆祝铁托。第二天早上,铁托与华国丰举行了会谈。稍稍寒蝉鸣后,华国锋向铁托敞开心扉: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得很好,共同点是主要方面,我们政治局同意,是时候考虑恢复两党关系了。过去已经过去,现在两党可以恢复内部联系,经过双方的努力,正式恢复两党合作。邓小平插话说:过去已经过去了。

铁托在与坐在他旁边的多兰茨(时任南盟中央局执行委员会书记)短暂交换意见后说,中方的讲话和建议让他们非常高兴,过去已经过去,最好向前看,对双方恢复的方式有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迄今为止,经过约40分钟的会谈,中南两国领导人已就恢复双方关系达成原则协议。

会谈当晚,铁托从钓鱼台国宾馆18楼走下楼,手里拿着两瓶酒,对随行人员说,今天上午会谈非常成功,兄弟们,我们已经开始恢复与中国的两党关系!让我们一起喝几杯来庆祝。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铁托总统在华国丰总统的陪同下,乘坐敞篷车穿过天安门广场,受到首都人群的热烈欢迎。

除会谈外,铁托还提出向当时尚未正式向公众开放的毛主席纪念碑致敬,以向毛泽东致敬。当时85岁的铁托仍然兴奋地参观长城并爬上第一关。当听到"不去长城不是好人"的介绍时,铁托非常激动,随后用伞作为剑,拿出了几种攻击战术,逼迫更多的兰茨后退一步。这种情况,让姬鹏飞外长等陪同人员笑得比。

在刘庄位于西湖的住所,铁托与代表团成员一起唱起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老歌。靠近他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只见过两次。铁托在李仙年陪同下,回国前先访问了上海、杭州、乌鲁木齐。9月6日,铁托回到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那里他受到了60万公民的欢迎,占该市人口的一半,以及3000名艺术家在非常热烈的气氛中沿着街道表演。铁托说,他对这次访问"非常满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非言语描述"和"这一伟大的经历将永远被铭记"。

铁托对中国的访问如云般顺利,但接待的准备工作却是艰难而复杂的。从向中央报告会谈方针、制定会谈计划、完成会谈稿到各种场合的讲话,前半年、后两个变化、三个重大变化的方向,局部变化将不胜枚举。铁托访华的关键问题是两党关系,当时普遍分为几种意见:一是不主张恢复两党关系;二是主张

直到访问前三天,中央政府仍在开会讨论南盟的大门有多大,是"打开前门"还是"打开后门"。最后,根据邓小平、叶建英、李先年等人的说法,决定打开前门,恢复两党关系。但为了避免弯得太快,等到我在国内外做好工作后再正式恢复两党关系。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8月30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英超前往酒店见铁托主席。

铁托访华的接待准备工作如此艰难曲折,历史原因有很多。在国际一级,所谓南斯拉夫问题由来已久,涉及共产国际、欧洲共产党和劳动党情报局、南苏关系、中苏关系、"博匈事件"、"布拉格之春"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0年来辩论的几乎所有问题。在国内层面,两党关系已经中止了近20年。15年来,我也一直将南共体定性为修正主义者,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南方的批评已经升级为口头辱骂和羞辱,几乎没有改变的余地。

这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记载,只有这些书的日光浴才知道它有多重;其中,南南韩关系尤为重要复杂,两国关系往往纠缠不清,难以解决。

好时光和坏的南苏联关系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南苏联关系双方的关键人物是斯大林,正如他所知道的那样,另一方是铁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产国际要求东欧共产党进行"两阶段"革命理论,即第一阶段打赢反法西斯战争,第二阶段,等待战后社会主义革命。但是,MERCOSO认为,这是一场由MERCOSO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农民是主要成员,所有民族共同参与。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必须齐头并进。1943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成立,这是一个具有人民权力性质的机构。从那时起,南苏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痕,斯大林对铁托的特立独行产生了怀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斯大林的旁观者下,1947年9月,包括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内的九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波兰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主要任务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工作,交流经验和交流信息。斯大林的意图显然是控制东欧国家的战后发展,要求他们严格复制苏联模式,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反对这一点。1948 年 3 月 27 日,两党之间的分歧公之于众。

直到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南苏关系才有了更大的转机。6月,苏方提议双方派遣大使,使两国关系正常化。1955年5月,赫鲁晓夫率政府代表团访问韩国,在机场宣布苏南关系史上的"黑暗日子"已经过去,希望双方放弃过去,消除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障碍。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1955年6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带着道歉来到贝尔格莱德,表达了苏联对铁托的新态度。

就在两国关系全面改善的同时,"波匈事件"发生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再次爆发。1956年9月19日,赫鲁晓夫秘密前往南斯拉夫亚德里亚海岸度假,与铁托会面,以检验铁托对东欧局势的态度,并向南方施加压力。一周后,铁托前往克里米亚进行"狩猎之旅",继续与赫鲁晓夫进行谈判。11月,铁托在沿海城市普拉的一次演讲中说,苏联在10月24日向匈牙利派遣第一批军队是绝对错误的,11月4日的第二次干预同样令人遗憾,但是必要的,因为匈牙利有社会主义颠覆的危险。

1957年11月,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开会,通过了《莫斯科宣言》。南方认为,该宣言中的一系列观点和评论与南共体的立场大不相同,因此拒绝签署。特别是,南先生强烈反对捍卫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领导的观点,强调苏联和苏联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运动中"思想、组织和其他问题的仲裁者",也不能"在当代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仲裁权"。1958年,七大merCOSO大会通过了MERCOSO计划,引起了轰动,并受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攻击。

1968年8月21日,苏联等五个中国国家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兵,MERCOSO坚决反对这种军事干预,积极动员战争。苏联的部队部署也让罗马尼亚感到紧张。8月23日,罗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周恩来总理破例出席。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希望周恩来谈谈东欧局势。周恩来说,要我说话我就"开枪"。罗马尼亚驻华大使表示,他对总理的"火与怒"表示欢迎。周恩来强烈谴责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都对周恩来的讲话非常满意,感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此后,铁托和齐奥塞斯库在南欧结成共同同盟,中罗马关系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中南关系逐渐升温,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1971年勃列日涅夫访问南方后,两国关系很快恢复正常。从那时起,中国就进入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舞台的中心,取代了南斯拉夫与苏联的长期而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导致1969年在东部宝岛Tielekzi发生武装冲突。

中南关系曲折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1977年9月,叶剑英陪同铁托(左)观看体育节目。

中南关系的曲折与南苏关系纠缠不清,几十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两党相距千里,但在东西线上与法西斯分子作战,没有直接联系,但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政策,坚持武装斗争,在解放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两党都视对方为同战线上的同志和相互信任的同志。双方通过自己的媒体表达了对彼此的极大关切、声援和钦佩。

延安和重庆的共产党报纸广泛报道了南方共和国的反法西斯起义,仅《解放日报》在1941年至1945年间就发表了近600条相关信息和评论。MERCOSO游击队也对中国人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做了很多报道,称两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有着"相同的命运和斗争"。根据埃德加的说法,南斯拉夫游击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斯诺的书籍和材料编辑出版了两本小册子,"中国游击队的长征"和"中国青年的斗争",以庆祝中国公民斗争的成就,并激发南共游击队的战斗精神。

然而,到了1948年,共产党和劳动党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的决议一如既往地雷鸣般,令中国共产党感到惊讶。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南方共产党的态度只能与苏联的态度相一致。中国共产党"完全同意"情报机构的决议,并公开表示支持。但中国共产党仍然对中国共产党的声明不满意。据于占(1960年代外交部苏司司长,文化大革命后副部长)说,刘少奇曾告诉他,当时党中央没有出台决议,最后以刘少奇的名义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论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

1953年6月,斯大林逝世近三个月后,苏联提出改善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两国重新任命了大使。1954年,赫鲁晓夫派专程前往中国会见毛泽东,并通知中国共产党决定会见铁托,以改善两国关系。后来,中央委员会转达了南方共同市场同时改善与人民民主政体关系的愿望。中共中央决定,驻苏联大使张问天应与南方驻莫斯科大使就建立外交关系举行会谈。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铁托元帅的头颅印在5000第纳尔的纸币上

早在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南斯拉夫政府就于10月5日发表声明承认。当时,考虑到苏联的态度,中国没有立即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而是搁置了外交关系问题。建交需要双方声明和承认,经过几次曲折,周恩来外长致函南斯拉夫外长,确认中方"欢迎"与南斯拉夫建交,并在建交谈判最终完成之前互派大使。1955年1月10日,中国和南非同时发表了建交公报。双方后来确认,1955年1月2日是中南建交之日。1955年3月,中国任命吴秀全为首任驻华南大使。此后,中南两国外交关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吴秀泉在科研工作到达后立即赶到。他认为,南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独立的政策,探索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机械地采用马来主义的一般原则,也没有复制外国经验,坚持政治和经济独立,其精神在实践中是可取和有效的。

但是,正如吴秀全在回忆录中所说,中南关系的发展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中南关系的影响和制约。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南关系不仅没有如期发展,反而发生了急剧逆转。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斯大林和铁托元帅

1958年初,MERCOSO正准备召开七次主要会议,并为此提出了"MERCOSO方案"。国内要求使馆完整汇报并提出意见。根据《莫斯科宣言》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九项共同标准,使馆将其与"MERCOSO纲领"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结论认为,南方共产党至少有六项条款符合这些共同法。其中只有一个是苏联不能接受和坚决抵制的:南方共同市场纲领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与兄弟政党平等的原则,反对任何一个国家政党的垄断和霸权。这篇文章也不符合我们党的观点。当时,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阵营是客观存在的,必须保持这个阵营的团结。这个阵营必须有一个头,那就是苏联。由于苏联抵制"南方共产党七大",各党派被要求只派出观察员,不能派出代表团。会议一结束,内务指示吴秀全立即回国报到岗位。

吴秀泉本来会回家汇报职责,但做法是不说再见就离任。不久,南斯拉夫还召回了驻华大使。最初的意识形态分歧迅速影响了外交关系,两国虽然没有正式宣布,但实际上已被降级为临时代办外交关系。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1968年8月,苏联向捷克斯洛伐克派兵后,中国和南斯拉夫找到了利益的交汇点。10月1日,毛泽东对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库说:铁托也很紧张,南斯拉夫已经成为我们的间接盟友。1969年,当中苏战争发展成武装冲突时,中国放松了与韩国的关系,后来停止了对韩国的公开指责。同时,南斯拉夫也改变了以前支持苏联批评我的态度(主要是在国际问题上),在中苏边界问题上采取了不偏袒任何一方的立场。1969年,韩国外交部正式向中方提出互派大使,以恢复两国关系正常化。在中方积极回应和承诺派大使的情况下,韩国首先派出中国驻华大使一年。抵达北京六天后,南昌的新任驻华大使向董必武副总统递交了国书。一周后,周恩来又一次礼节性拜访。据南方外交部介绍,南方驻华大使表示,南方大使来华后的活动"速度、气氛、待遇和规格都非常满意"。1970年8月,曾涛成为第二任驻南斯拉夫大使,中南关系在停摆12年后恢复正常。

曾涛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积极开展工作,中南关系稳步发展。

1974年12月,外交部副部长于占应邀访问华南地区,这是自1958年以来首次派往南方的高级别代表团,也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罕见的一次访问。南方非常重视这一点。南斯拉夫助理外交部长兼总干事在与南斯拉夫接壤的边界受到欢迎,南斯拉夫总理和副总理向他们致意。在与韩国外长会谈中,俞敏洪重申支持韩国的不结盟政策,支持韩国维护独立主权、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双方还深入讨论了我提出的三个世界分裂的理论、与南方领导的不结盟运动的关系等问题。1975年10月6日,南斯拉夫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总理)比迪克先生应周恩来的邀请访问中国。10月8日上午,毛泽东接见了比德,在谈及国际形势后,毛泽东称赞铁托说:"铁托,中国人是铁托,铁托是铁......不怕苏联的压迫。毛泽东还要求比迪克转达他对铁托和卡德尔的问候。比迪克曾邀请邓小平访问华南地区。外交部还提出了1976年上半年的时间表。后来,由于张春桥置身于阻挠之中,南访被搁置。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两党之间有太多的争斗,太多的曲折,太多不清楚的对错。虽然毛泽东晚年对铁托的评论为铁托访华铺平了道路,但双方争议和批评的大部分问题都被消除,但如何处理党内关系仍然是铁托访问无法回避的问题。

谨慎处理敏感话题

揭秘:1977年铁托访华的台前幕后

华国锋主席同来访的南斯拉夫总统亲切握手。华国锋主席同来访的南斯拉夫总统亲切握手。

在铁托访华前两个月,外交部组织了一次由驻华使节对湖南省和江西省的访问。出发的那天早上,南斯拉夫驻华大使德雷沃维奇一进机场就匆匆迎接我,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谈,我赶紧找到苏联主任于洪良,一起去贵宾室。德鲁罗维奇说,铁托在访问苏联之前曾在苏联短暂停留,探望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他已经几十年没见过她了。然后,德鲁洛维奇认真地说,这绝不是中苏之间的平衡,希望外交部尽快向中央报告这一情况,请中方理解。如果需要解释,他可以去外交部解释情况,特使的行程将不参加。

于洪良主任说,现在写一份简报,由他发布,立即发给外交部,请大使放心。在湖南的一个晚上,德鲁罗维奇请我去他的房间喝一杯。"我们已经认识多年了,我们是老朋友,"他说。"我想请你今天以朋友的身份分享你的观点。他说,南盟总书记多兰兹与铁托的访问,他只有党的办公室,没有政府职位,在没有双方恢复关系的情况下,他参加代表团访华似乎很不方便。韩国不希望中国将多兰兹视为修正主义总书记,就像它最近在接待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卡图舍夫时所做的那样。因此,他想到了第二种选择,即在多兰兹抵达北京之后,只作为南方驻华大使的客人,不与代表团一起活动。他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还没有下定决心向国家提出建议。

当时,中央决定立即恢复两党关系,我建议多兰兹与铁托访华。但考虑到外交不是一件小事,我说,作为朋友,大使非常信任我,我必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请允许我明天回复你。那天晚上,我向于洪良汇报。"似乎中央决策不会改变,给大使一颗令人心跳停止的药丸将是有益的,以免他的提议与我们的考虑不一致,"他说。第二天,我对德鲁罗维奇说了"我的想法"。"你整晚都在仔细想,"他笑着说。显然,他明白,这是苏联主任于洪良的观点。

1977年8月29日,铁托访华接近尾声时,外交部副部长于战立即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原来,礼宾部在明天的宴会上问过他,铁托的座卡怎么写。我们设想了几种选择,我建议只写"同志"这个词。因为,第二天早上会谈将直接进入主题,谈论恢复两党关系,"同志"一词一定让铁托觉得什么有利于第二天的会谈。于占还是很小心的,他抽了一根烟后又想了想,然后拿起电话对礼宾部说:"铁托同志。

在为铁托访华做准备的六个月里,我一直为主任于忠秀放下手,整天埋头起草、修改铁托访华文件,当得知按照计划恢复两党关系时,我们加班加点,再忙累也感到舒服。由于时间限制,于洪良主任做了自己的事情,起草了会谈开始的华国丰开场白。我们也经常说,中央决策必须由一个高个子男人做出。后来才知道,铁托来访的接待,确实是邓小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的开始。

铁托访华三个月后,1977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国庆节,华国锋向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致贺电。这表明双方关系已恢复正常。

资料来源:《向超》2013年第02期,作者:于亨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