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技术与设计加持,为冬奥保驾护航

冬奥会作为全球体育盛事,通过体育构建更美好的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为保证此次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各个方面都有无数人付出心血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其中京张高铁作为联通北京与赛场的重要交通方式,注入了诸多冬奥元素,踏入站台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冬奥之旅;而一汽红旗设计制作的雪车作为第一台国产雪车,从技术和设计上都实现了“零”的突破,为北京冬奥会增光添彩。

国产雪车,技术与设计突破壁垒

技术与设计加持,为冬奥保驾护航

中国雪车队

雪车项目起源于瑞士,自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举办开始,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很多中国观众对雪车这一项目相当陌生。雪车也称“有舵雪橇”,是一种乘坐可操纵方向的雪橇在冰道上滑行的运动项目。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中国雪车队才正式组建。因此在装备制造等方面也处于起步阶段。去年9月10日,中国一汽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向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交付国产雪车。它的交付,实现了国产雪车“零”的突破,宣告大陆雪车装备长期以来由国外垄断的历史从此结束。

技术与设计加持,为冬奥保驾护航

国产雪车

本次交付的国产雪车有2人雪车、4人雪车两种制式。在前期设计阶段,面对两辆只能观察,不能拆的对标车,为了深入了解雪车的使用需求,工程师们只能通过采访运动员和教练来拆解需求。通过视频会议,同20余位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了三轮总体访谈、八轮专题访谈,最终将使用场景划分为3个大场景、10个子场景,并分解出46项功能需求和26项性能需求。随着项目推进,工程师们从和我们一样完全不了解雪车项目,到对装备使用的每个细节如数家珍:比赛中雪车要有“起步”“驾驶”“操控”“制动”,比赛外雪车要“维护”“运输”。“起步”阶段又会细分为“推车”“上车”“坐姿调整”……国产雪车凝结了中国一汽和航天科技的顶尖智慧,研发过程攻克了碳纤维壳体、底盘、制动、转向等系统和整车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突破了焊接耐久性分析、紧固件选型、结构强度优化、碳纤维优化、CAE分析工况设定等五项难题。除了最顶尖的科技,在雪车车身上鲜明的中国红,耀眼的五角星,这些元素都时时刻刻证明着,这台雪车是中国研发生产的。

京张高铁,冰雪中的国之重器

技术与设计加持,为冬奥保驾护航

京张高铁,摄影:刘兴华

作为大陆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是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缩影。京张高铁崇礼支线和延庆支线作为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配套工程,在列车内、站台中都进行了丰富、细致、独特的设计,为前往比赛场馆的乘客们带来独具冬奥特色的旅程。

技术与设计加持,为冬奥保驾护航
技术与设计加持,为冬奥保驾护航

京张高铁冬奥主题多功能车厢

在京张高铁的多功能车厢里,餐吧顶端采用的是放射性灯光,动态呈现奥运五环图案,与智能动车组的奥运主题相得益彰。餐吧配有大尺寸显示屏,应用了5G移动通信网络,可实现5G高清赛事转播。餐吧和多功能区域之间是绘有雪花图案的玻璃屏风,多功能区域车顶悬挂着雪花形状的挂饰,车厢墙板张贴着冬奥相框,对冬奥各类赛事、奥运场馆进行介绍,提高民众对冬奥会的认知和关注。在蓝色灯光映衬下,冰雪元素随处可见,使车厢冬奥主题氛围更加浓郁。商务观光区域的电茶炉设计并制作了印有冬奥会徽图案的硅胶材质杯垫,让冬奥元素与车厢设施巧妙结合。还在4号车厢进行了主题装扮,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百天之际,正式亮相。车厢整体以“一路为赢而拼”为主题,走进车厢,便能感受到以冰雪为主视觉的车厢氛围。配合武大靖、谷爱凌等冰雪运动代言人,展现了中国体育健儿的飒爽风姿。车厢座席布置印有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形象的座椅巾,进一步拉近旅客与冬奥的距离。地面贴有“Keep Moving”和为冬奥助威的贴纸,每一句激情澎湃的标语,都让旅客彷佛置身于赛场夺金的激烈氛围之中,配合车载电视冬奥视频赛时转播,让旅客在旅途中与冬奥健儿共同感受赛场的激情。

技术与设计加持,为冬奥保驾护航
技术与设计加持,为冬奥保驾护航

京张高铁车厢冬奥主题壁纸

清河站作为京张高铁的起始站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配套工程,为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展台中各处融入了冰雪元素。站在车站大厅中,抬头望去,可以看到7条自西向东倾斜的白色屋脊就像7条“滑雪道”,“动感雪道 玉带清河”奥运元素和地域特色在这里完美融合,让乘客们仿佛刚一进站就已经置身于激烈的比赛现场。除此之外,候车室的冬季运动冰雪主题挂画装饰墙面,日常功能区中展示着各类海报、宣传画和纪念品,清河站用随处可见的冬奥元素时刻提醒着乘客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空前盛况。

来源:《艺术与设计》杂志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