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就是年味儿#写春联的记忆我出生的小山村有三十多户人家,是一个祖宗繁衍而来,村里读书的人不多,而且一般都在外工作,所以

作者:机智的铅笔7

#这就是年味儿#写春联的记忆

我出生的小山村有三十多

户人家,是一个祖宗繁衍而来,村里读书的人不多,而且一般都在外工作,所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没有大量的印刷体春联出现之前,一到春节前夕,村里的中学生、大学生就会接受一项感到很光彩的任务,那就是为自家和叔伯、兄弟家写春联。

也许是我书读得比较好,毛笔字在学校也总是拿奖,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写自己家的春联,慢慢地到大三、大四时,全村除几户有中学生、大学生的叔伯家外,其他人家的春联全给我承包了,一般从腊月二十二左右开始动笔,一直写到除夕,直到我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才停止了这项不计时间、没有报酬的脑力和亲情大派送。

春联有一定的讲究,体现的是喜庆吉祥,所以我在选撰、书写春联时比较注意,并把注意事项告诉要我写春联的叔伯、兄弟,免得闹笑话。

首先我会根据贴春联的位置和主人家的情况来确定春联内容。我刚写春联时,是从《春联集锦》、《对联大全》等里面选内容,后来感觉有的春联难以表达心中之意,就尝试学习自撰春联,什么平对仄,名对名动对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合掌之类的对联要求逐步熟悉,几年努力之后,勉强能应付写春联的需要了。

我的村子有上中下三个联栋“公厅”,“上公厅”设有“神龛”,这是全村人年节等重大活动的中心场所,神龛的对联是老辈人传下来固定的,不能改动,神龛上部祖宗牌位旁的对联,上联写“注礼堂前行周礼”,下联写“解经座下诵孝经”,横批是我这个姓氏的堂号“注礼堂”(各位尊敬的读者大人猜到我姓什么了么?);神龛下部是土地神的牌位,对联也是固定的,上联写“土中生白玉”,下联写“地内出黄金”,横批“三多衍庆”。

公厅前的大门,根据春节这一时令,写一些气势比较宏大吉祥的春联,如“国泰民安”之类,可不能写“六畜兴旺”之类容易引起联想的春联词语,否则大家会笑喷的。

各家的大门和侧门、内门等,则结合各家的实际情况,选取或撰写相适应的春联。

在春联之外,还要写一些四个字的红纸条,也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我们叫“匾”,如贴在门页上的“开门大吉,出行大吉”;贴在谷仓上的“五谷丰登”;贴在衣柜上的“丰衣足食”(有点牵强);贴在橱柜上的“美味清香”;贴在水缸上的“水中取宝”(取什么宝?不懂);贴在楼梯上的“步步高升”;贴在牛栏上的“水草通行”(不太懂);贴在猪栏上的“六畜兴旺”;贴在鸡鸭栏上的“鸡鸭成群”。有次我自以为是将贴在楼梯上的匾改成“平步青云”,让老父亲一顿教育,乖乖地又改回“步步高升”。

其次是写春联尽量工整。我的行书比较好,但一般不去往草书方向行笔,也很少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七十年代推广过的简体字,方便小学水平的长辈和小辈看得懂,毕竟春联是毋须长期保存的书法作品,能认能懂就行了。

再次是在每副对联的背面,写“上”或“下”字,告诉主人站在房门外面,面朝门时的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不要贴反了。我工作多年后,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单位,就出现过这种将上下联贴反的事。中央台曾说下联贴面朝门时的右手边也行,虽然权威,但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毕竟传统的的东西须得按传统的做法,才有那种韵味。

我不为有中学生以上的人家写春联。我的理由是写春联是锻炼文言文、书法的好机会,他们此时不写,更待何时?孔夫子不嫌字丑,总得去尝试和学习。在他们写的时候,我就帮着做些裁纸之类的辅助事项,对一些字词的选取写法,交流一下心得体会,大家共同提高,其乐融融。

因为帮叔伯、兄弟家写春联,基本上是从早上八、九点钟开始,晚上八、九点才能休息,写得是头脑发热(精神专注)、四肢发抖(天气寒冷)。写春联我自带毛笔,纸墨由主人家提供,写到哪家到饭点了,就在哪家吃饭,主人一般还会给包一、二块钱的香烟,算是给我的酬劳吧(哈哈太不值钱了)。母亲也会因为我没时间为自家做些过年的准备而有所唠叨,不过内心还是感到很骄傲自豪的。

每当我看到亲手写的春联,在家家户户贴上,那喜庆的红色,吉祥的词语,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温暖和希望,我就觉得,我似乎化身为春天的使者,送来了幸福和吉祥,而我自己,也陶醉在无比的快乐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