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星期五”谈金庸:关于武侠世界的二三记忆

“星期五”谈金庸:关于武侠世界的二三记忆

文:太虚宫

编辑:M.Friday

图片:无

星期五言:半个多世纪前,新中国成立初始,一位怀揣着远大政治抱负的民主派人士由香港北上,兜里揣着写给上面的意见书,开始了他短暂的“创世”之行。当然,他没过多久就打道回府了。

且不说碰没碰一鼻子灰,但至少,我认为这段经历对这哥们儿后来的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些作品又对后来的一代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位被某教授称作是“头脑发热的知识分子”的意见人士,叫查良镛,没错,也就是后来的武侠宗师“金庸”啦!

时间回到九十年代初,笔者还是个中学生,一件事情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历史课上,当老师讲到北宋章节时,课堂格外宁静,同学们显得格外认真听讲。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了岳飞,讲到了杨家将,还讲到了成吉思汗,唯独……

眼看就要下课了,终于有人憋不住了,冒着被扇耳光拧耳朵的风险没举手就向讲台发出了疑问:

“老师,郭靖和杨康哪去了!”

大家知道吗,这位同学发出的疑问代表的是我们几乎全班同学要发出的疑问,可见,武侠小说以及电视剧对那一带人的普及与影响(这大概也是历史对那代人的价值之一了)。

再说一件事,我妈跟我叙述的:那是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港版《射雕英雄传》刚上映之时。那时港台电视剧以及外国电视剧都是地方台购买,我所在的小城市,每晚八点,在“新闻联播”、“地方新闻联播”以及“广告”过后,小城几乎是万人空巷,据家长所言,那是都在家看“射雕”呢!

众所周知,83版《射雕英雄传》分三部,总共超过五十集,然而,我们小城播到第二部就停播了。为什么停播?据家人所说,那是被学校老师和单位领导举报的。为什么举报?很简单——大家熬夜看射雕,严重影响了孩子和大人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另据小道传言,已播聚集有很多情节也被删减了,比如说梅超风练九阴白骨爪情节,原因是情节过于恐怖,不易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个理由不是没道理,在我上学时班里的确有同学用九阴白骨爪攻击过他人)

好在没过几年射雕又重播了(不知这是不是电视台的一种“饥饿促销”),那时本人也能读懂些“江湖事”了,其间观剧乐趣不在话下。

不光是射雕,在我的童年里,从段玉到韦小宝,从雪山飞狐到光明顶,哪怕是每部剧片头片尾的歌词曲调,哪怕是一招降龙十八掌的姿势,哪个不是熟记于心,存忆至今。你说这些东西是营养也好,糟粕也罢,它就在那了,一辈子忘不了了。

时至今日,每逢佳节,我总会和家人找来几部老港产老片看看,蓦然回首,啊,“江湖”,这个被金庸在文学和电影中用烂了的词汇,没想竟和现实如此亲近。到底是社会在追忆、模拟作品,还是作品在映照、警示现实,不得而知。好在,快乐还在。

“星期五”谈金庸:关于武侠世界的二三记忆

“星期五文艺”在大年初一借武侠片,携全体武侠人物(包括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给大家拜年了。但提醒大家:如果说金庸武侠代表的是港片严肃儒家的一面,那无疑,它还有其嬉皮和疯癫的一面(不要忽略金庸受莎士比亚的影响呃),明天,大年初二,我们来就聊聊《大话西游》好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