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齿是刘邦最痛恨的人,可谓是从小恨到大,从大恨到老。然而刘邦却没有杀雍齿,反而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就连雍齿本人

作者:汗青札记

雍齿是刘邦最痛恨的人,可谓是从小恨到大,从大恨到老。然而刘邦却没有杀雍齿,反而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就连雍齿本人都深感意外。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雍齿也是刘邦的老乡,雍齿是沛县当地的豪族。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后,拉起一支队伍攻占老家沛县、丰县做为自己的根据地。

刘邦自称沛公,后来,刘邦要到外地继续攻城略地,将这个城邑交给了雍齿留守,自己引兵前去攻打薛地(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没想到刘邦刚走,素来轻视刘邦的雍齿立即就向魏国的周市(曾经是陈胜的部下)投降了(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

刘邦把看守老家的重任交给了雍齿,谁知道,这家伙从心底瞧不起刘邦,毕竟刘邦只是个混混,雍齿是个豪族,身份不一样。

雍齿的叛变让刘邦始料未及,犹如一把尖刀,猛然插进他的心脏,他顿时就气得从马上跌落下来。众人慌了神,赶忙扶起刘邦。刘邦拔出剑,发狂似的大叫:兄弟们,抄家伙,杀回去,把雍齿的皮给我扒了。

丰邑是刘邦的老家,丰邑人都是他的父老乡亲。自己的老窝被雍齿给端掉了,祸起萧墙,他完全不能接受。他带着所有人马,心急火燎地赶往丰邑。

在城下,刘邦破口大骂:雍齿,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为什么要背叛我?雍齿站在城墙上,也对刘邦破口大骂:刘季,我早就看你不顺眼了。你就是一个泼皮无赖,凭什么骑在我的头上拉屎拉尿!

后来看打不过,吓得弃城连夜逃到了魏国。

之后雍齿看到项羽逐渐强大了,于是弃魏国而投降了项羽。项羽甚至给他封了一个不小的官。

雍齿大喜过望,当即死心塌地地跟随楚军作战。他知道刘邦恨自己入骨,于是,不断地给项羽出谋划策,想要置刘邦于死地。

他自幼用惯了下三滥的手段,为了逼刘邦就范,他甚至向项羽建议,可以用刘邦的亲人来威胁刘邦。项羽在雍齿的指引下很快抓到了刘邦的父亲,然后,将他带到两军阵前,扬言刘邦不投降便要活活煮了他。

令雍齿没有料到的是,刘邦面对命悬一线的父亲置若罔闻,甚至,还要求项羽分他一杯羹。看到谈笑自若的刘邦,雍齿哑口无言。

最后雍齿又失算了,眼看刘邦反败为胜,雍齿在关键时刻又一次选择了看不起的刘邦。

当雍齿来到刘邦面前时,刘邦起初要杀了他,雍齿一面流泪一面央求刘邦高抬贵手饶一条命。当时樊哙和萧何都为他求情,刘邦再次收留了雍齿。刘邦在这件事上还是很够哥们义气的。

最后,刘邦也是成功建立了汉朝。

汉朝刚建立,有一天,刘邦出宫溜达,看到一伙人在交头接耳,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回答说:“他们在商量谋反!”

刘邦听后大惊:“天下初定,万众归一,他们为什么要谋反?”

张良解释说:“您以布衣之身,而成大汉天子,这是所有汉军将士的功劳。可您封赏的二十多个功臣,我张良也好,萧何、曹参也罢,都是您的故交亲信啊!您只赏赐自己喜欢的人,而不善待那些您不喜欢,但确实有功劳的人。

这些人远比您喜欢的人要多,他们合计就算分完了天下的土地,也不够赏赐所有功臣。不能得到赏赐,还可能因为过失而被杀害,立下大功却没有好处,他们自然就密谋反叛了啊”!

刘邦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他连忙问:“这可怎么办才好?”张良说:“您平时最恨谁?”刘邦想了下说:“是雍齿,他几次背叛我,因此我一直想杀他!但是因为他确实也立下了大功,因此我不忍心杀他。”张良说:“那你就封雍齿为侯,大家就都放心了!”

刘邦咬牙切齿的说:“你说什么,封谁为侯,封雍齿?办不到,这小子太可恨了,我恨不得现在就杀了他。”张良说:“无论陛下愿不愿意,必须封雍齿为侯,否则事情将不堪设想”。

刘邦听完恍然大悟,立马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众人见到连刘邦最讨厌的雍齿都享有这么高的赏赐,自己的赏赐也不会差,整个大汉再次呈现和谐安宁的景象。

雍齿这个侯位传了许多代,到了后来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的力量,以雍齿孙子雍桓上贡的黄金不足朝廷要求为由,削掉了雍家的侯位。

至于张良呢。

刘邦称帝后,曾经打算给张良封到齐国去,允许张良“自择齐三万户”为封地,而张良却对刘邦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万户侯。”

在张良的话语中也流露出他与刘邦的相见是一种天命,或者说是一种巧合的意思,所以他舍弃了“齐三万户”,而选择了最初他们相见的留城。

或者说,张良才是大智慧。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嫉,做人到这个份上,不通晓人性,显然是不可能的。

雍齿是刘邦最痛恨的人,可谓是从小恨到大,从大恨到老。然而刘邦却没有杀雍齿,反而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就连雍齿本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