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跟着镜头游吉林,看看纪录片《粉雪奇遇》里的吉林非遗

非遗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体现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情趣及习俗,具有极其强烈的地域特色。不久前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粉雪奇遇》,不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吉林省特有的美丽景观,也把省内独有的特色非遗呈现给观众。

“煮”出来的丰饶吉林

火锅是吉林人最爱的冬季热门美食,在纪录片《粉雪奇遇》中,来自法国的高山滑雪运动员托马斯在吉林市韩屯村品尝到了风味独特的满族火锅。

跟着镜头游吉林,看看纪录片《粉雪奇遇》里的吉林非遗

满族火锅是有“讲究”的美食,“山珍海味”“飞禽走兽”下入其中,彰显着吉林物产丰饶的“粮仓”属性。考究的食材以炭火煮炖,搭配鲜香提味的蘸料,成就了这道入口浸心的吉林美食。

作为吉林重要的饮食文化代表,满族火锅是有着几百年传承的非遗美食,它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辽金时代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将猎获的鸟兽鱼虾和采集的植物用陶瓷锅或泥锅炖煮,便是火锅的雏形;一说是清代乾隆皇帝喜吃火锅,在他巡幸吉林乌拉以及南巡时,地方官员投其所好争相进贡火锅,吃火锅便成了当时的风尚……无论满族火锅起于何时源于何因,这道热气蒸腾的美食早已成为吉林人割舍不断的情怀,亲友相聚、佳节团圆,一顿红红火火的满族火锅更能烘托出热闹的气氛。

“绣”出来的美丽吉林

在韩屯村拍摄《粉雪奇遇》时,春节即将到来,托马斯看到,韩屯村的家家户户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满族旗袍。这种含蓄、内敛的满族服饰与朝鲜族服饰、蒙古族服饰等一并清晰展示着吉林省多民族聚居的特点。

跟着镜头游吉林,看看纪录片《粉雪奇遇》里的吉林非遗

满族旗袍并非是人们印象中女子的专宠,而是满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着的服装,且在不同季节、不同场合,满族旗袍都有不同的形态和样式。在独特的裁剪和针法加工下,满族旗袍的表面“见缝不见针”,搭配上繁复精致的刺绣工艺,满族旗袍有着令人难忘的美丽。除了好看,满族旗袍也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后装式衣领可以随时拆卸清洗,随着季节变化还可以更换单领、夹领和皮领。

2021年,满族旗袍的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人们再次关注到这项代表“美”的传统技艺,也让人们看到,吉林非遗在一代代传承人的继承中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文化内涵,更在现代生活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剪”出来的文化吉林

中国剪纸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而满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已成为吉林的文化名片和符号。在《粉雪奇遇》中,托马斯也亲身体验了满族剪纸的乐趣。

跟着镜头游吉林,看看纪录片《粉雪奇遇》里的吉林非遗

满族剪纸蕴涵丰富,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承载着长白山一带厚重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满族剪纸内容多元、样式特别,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景等都剪成作品,也记录下当地的自然风貌、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是透视满族文化的珍品。

目前,满族剪纸的多个类别已列入国家级和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吉林文旅事业的发展,满族剪纸的市场价值也逐渐显露,一幅幅精美的剪纸经过包装制作投放到文旅市场中,为吉林经济发展、传承保护民间艺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裴雨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