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红”中国年怎么过?初心始发地故事更鲜活

最“红”中国年怎么过?初心始发地故事更鲜活

不仅有全新情景党课《开天辟地大事变》的首次演出,还有写春联、编中国结等春节民俗活动……昨天是农历虎年正月初一,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一大红”遇上“春节红”,不仅丰富着红色历史的表达,也给观众带来浓浓年味。

“馆藏的丰厚红色资源,正通过形式创新,突破物理空间从展柜中走出来,并结合新春元素融入日常生活,让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的故事讲得更鲜活、走得更远。”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这样注解。

够鲜活!丰富红色表达“圈粉”Z世代

展厅内,参观者在“开天辟地大事变”展项前驻足。方桌、圆凳、荷叶吊灯,甚至桌上的粉红色荷叶边玻璃花瓶,均以1∶1的比例“再现”中共一大召开时的场景。

最“红”中国年怎么过?初心始发地故事更鲜活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必将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声音响起、幕布升起,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工作人员扮演的一大代表李达、李汉俊等从幕后走到前台,生动演绎着他们探讨、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场景。

最“红”中国年怎么过?初心始发地故事更鲜活

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虎年新推的全新情景党课《开天辟地大事变》的首演。参观者“偶遇”中共一大代表,“目睹”大会召开背后的故事,直呼沉浸感满满。

“在壬寅虎年的开端,借由这一‘伟大的开端’讲述红色历史,让观众能看到、能感受、能读懂。”情景党课监制、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开放主管马玮佳说。

“形式特别新颖,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近在咫尺’的力量。”00后乔晓榕主动报名新春首日的志愿服务。一幕剧结束时,她由衷感叹“初心在哪里、信仰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将把这份力量带给其他参观者。

够年味!将非遗年俗融入红色文化

除了红色党课,场馆内还有不少非遗体验、福字春联等年俗元素交相辉映。

昨天上午,展厅门口的新年非遗体验区热闹起来。精巧的“吉祥中国结”、惟妙惟肖的“中共一大会址”版画拓印……在老师们的指点下,参观者动手体验非遗匠心,感受着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

最“红”中国年怎么过?初心始发地故事更鲜活

一旁,上海市青年美术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宋巍、画家李知弥、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孔繁轩挥毫泼墨,写春联、写福字、画老虎,迎新送福。宋巍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结缘”。去年9月,他的油画作品就入藏中共一大纪念馆。借着春节的特殊节点,青年书画家们将民俗融入红色文化,“也借此向大家拜年!”

最“红”中国年怎么过?初心始发地故事更鲜活

场馆对面的一大文创馆内,春节元素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星火燎原”礼盒、“一大”小老虎玩偶、新年款“真理的味道”大红袍……“又红又潮”的文创产品上新,气氛拉满的同时,也让中共一大纪念馆的“红”融入了日常生活。

“馆藏的革命文物多,超过12.8万件,且十分珍贵。每件文物背后都有故事,值得常忆常新。”为此,中共一大纪念馆以馆藏为基础,近年来持续探索创新。“不能简单地套用文物直观面貌,而是要提取其中红色元素,还原背后的精神力量,启发更深刻的理解。”一大文创相关负责人介绍。

最“红”中国年怎么过?初心始发地故事更鲜活

据透露,一大文创还将持续上新,让更多蕴藏着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文物,成为一件件可以带走的“礼物”,希望在新的一年,更多“红色”能走出展柜、展馆,走入参观者的心灵。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