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板泉中小 家校共育】新春时节,把这些春节礼仪教给孩子吧!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在热闹喜庆的春节假期,探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个孩子的教养,在聚会中最能得到充分体现。

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春节礼仪,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成为一个懂礼貌、守礼仪的人。

作为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哪些春节的礼仪呢?播播老师分以下五个方面来重点谈谈——

拜年礼仪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春节拜年的风俗,拜年能给大家增添喜庆,活跃春节热闹的氛围~

那么,拜年会有哪些礼仪讲究呢?

1.注意拜年时间

说到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又会给人“缺少诚意”的感觉。

所以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做客,选在9点~11点、14点~17点期间为宜。而逗留时间一般以0.5小时~1小时最为适合,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之后来拜年的客人。(除非是约好一起吃饭,否则不便久留)

2.注意称呼用语

拜年时,搞不清七大姑、八大姨的称呼是很多孩子的通病。拿了红包,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那就尴尬了。所以,这些亲戚的称呼要让孩子弄个清楚: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父、伯伯、大爷

伯母:伯父的妻子,也称大妈、大娘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父、叔叔

婶:叔叔的妻子,也称叔母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妈

姑父: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母:舅舅的妻子也称舅妈、妗母、妗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母

姨父:姨母的丈夫

3.见面要多说吉利话

在春节期间,气氛都是很喜庆的,所以要多说一些吉利的话。简单的可以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等,也可以多说一些长一点的祝福语。

如果孩子不会,那么家长就要提前教会他们,避免在拜年的时候尴尬。

【板泉中小 家校共育】新春时节,把这些春节礼仪教给孩子吧!

图源 | pixabay

做客礼仪

过年少不了去亲朋好友家做客,这个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后,首先要学会打招呼。

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

进门后,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乱跑乱闯。没有主人的允许,不要随意走近卧室灯私密区域,更不要随意乱动主人的东西。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

当离开时,要礼貌地与主人道别,并对此次的邀请表示感谢。

总结一下,春节去别人家里做客,家长需要教会孩子这些礼仪:

敲门先轻敲一下,再连敲(或按门铃),让主人有心理准备;

如果是第一次见,进门要先打招呼,然后主动做自我介绍;

衣着整洁,多说新年祝福;

坐有坐相,不翘二郎腿,不抖腿;

站有站姿,不斜靠门框;

进屋不乱窜,尤其在未经主人允许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翻东西或进其他房间;

适时参与交流or回应,要适当与主人对话,别进门就开始玩手机;

学会道别,要先与主人正面道别再出门。

待客礼仪

春节期间,肯定会有许多亲朋好友登门拜访,这个时候,作为“东家”的孩子,应该有哪些礼仪呢?

1.热情迎接客人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待客人进屋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客人来了,用"请"的手势把客人请进门,并请客人坐下,双手递茶给客人喝,同时说"请喝茶"等等。

千万不要认为待人接物只是爸爸妈妈的事情,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如何舒服自然地与人相处。

2.大人说话孩子不插嘴

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3.与客人交谈要真诚得体

在接待客人的过程中要善于得体地与客人交谈。交谈时注意交谈的礼仪,态度要诚恳,不要显出厌倦或不耐烦的样子。

4.学会分享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

要懂得跟他们分享自己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玩具,好看的书籍等等,为孩子塑造懂得分享和包容的品质。

5.礼貌道别

【板泉中小 家校共育】新春时节,把这些春节礼仪教给孩子吧!

红包礼仪

1.接过红包要致谢

过年长辈给压岁钱,预示孩子一年平平安安。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孩子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

2.红包不可当面拆

爸爸妈妈要提前跟孩子说好,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最好的做法是道谢后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孩子自己的袋子里。

餐桌礼仪

良好的餐桌礼仪是一个人人品和素质的基本体现,是家庭长期熏陶的结果。

过年期间吃饭是年味最浓的环节,这时候也最能反映出孩子教养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些餐桌行为就是非常不礼貌的:

抢在大人说话前嚷嚷着点自己喜欢的菜;

长辈没动筷子的时候就先下了筷子;

随意翻动饭菜,挑三拣四弄得身边一片狼藉,不考虑他人感受;

吃饭吧唧嘴,喝汤吸得很响,吃饭时很吵闹;

吃完抹嘴就走人,不和长辈示意打招呼。

无论是孩子的吃相,在饭桌上的语言,对家人、朋友、服务员的态度,都能反映出他的人品和教养,这也是体现家风的重要时刻,所以在人多的场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礼节问题。

春节期间,这些得体的餐桌礼仪,家长一定要交给孩子——

1.用餐前

在吃饭之前,让孩子帮着摆放碗筷、端菜等。孩子对于再想吃的食物,也不可以饭前“偷嘴”,这样会显得很没有耐心和教养。

吃饭前,还要记得洗手,这是最基本的生活卫生小常识。

一切准备好后,让孩子邀请长辈入座用餐,学会礼让。

2.用餐时

餐桌上,坐姿要端正,不要乱跑。

不要用筷子在盘子翻来覆去,尽量只夹面前的菜,看准了再去夹,带汤汁的肉菜要小心夹。另外,夹菜时,不要指着别人。

对于喜欢的食物,也不能一个吃光,要适当克制,留一些给别人吃。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

嘴里有食物时不讲话,等食物下咽以后再说话。讲话声音不能太大,更不可哈哈大笑,这样会显得非常没有教养。

3.用餐后

尽量不要提前下桌,如果自己提前下桌,也一定要跟桌上的长辈打招呼,类似于“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这样的话。

【板泉中小 家校共育】新春时节,把这些春节礼仪教给孩子吧!

◆◆◆◆◆◆

以上就是播播老师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礼仪。

春节礼仪,最是能看出一个孩子的教养。有了这些适当的礼仪约束和风俗规则,才能把孩子塑造成为一个更懂礼貌、更谦和、更好相处的人。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将文明与礼仪、行为与规范的种子,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如果在这样的礼仪教育下浸润,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中可能会走得更远更好,也更容易收获他人的尊敬和喜爱!

【板泉中小 家校共育】新春时节,把这些春节礼仪教给孩子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