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奥场馆:与自然融合,与历史贴近丨冬奥特刊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举行,共计25个场馆,包括12个竞赛场馆和13个非竞赛场馆。其中,国家体育场作为非竞赛场馆,将承担本届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由于北京是世界上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因此,鸟巢也将成为首座双奥场馆。

冬奥会上,像鸟巢这样集智慧与科技为一体的比赛场馆成为本届盛会的一大亮点。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中,无论是场馆建设、基础设施,还是智慧服务、绿色能源等方面,这些冬奥场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场馆设计者们克服建设与改造的难题,将冬奥与科技深度融合,将冬奥与自然贴近,将冬奥与历史紧密联系,必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在所有12个竞赛场馆中,北京赛区包括了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将承担冬奥会全部冰上项目和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的大跳台项目比赛。延庆赛区则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张家口赛区包括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场、国家跳台滑雪场和云顶滑雪公园。

冬奥场馆:与自然融合,与历史贴近丨冬奥特刊

首钢滑雪大跳台首钢滑雪大跳台:一台两用的雪飞天

“雪飞天”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一个雪上竞赛场馆,将承担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两个比赛项目,产生四枚金牌。

滑雪大跳台有个好听的名字:雪飞天。在这里,场馆将冬奥比赛和工业遗产旧址充分结合起来,就连国际雪联考察团队也赞不绝口,称其是奥林匹克运动带动城市更新的现实范例。

从外形来看,首钢滑雪大跳台既像一条优美流畅的飞天飘带,又像一只巨大剔透的水晶鞋,又巧妙地融入了敦煌壁画“飞天”元素。比赛时,运动员将从“鞋跟”最高处的助滑区出发,到48米高的起跳区腾空,在空中完成空翻、回转等技术动作。

最值得称道的是,研究设计人员根据不同项目的赛道特点,利用模块拼装,在大跳台的斜台区,用大约1100个模块“搭积木”,使赛道曲面发生改变,实现了单板滑雪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道的快速切换。大跳台项目协调部负责人刘玉川介绍:“通过改变钢结构的搭建,改变起跳台的角度,就好像用模块‘搭积木’,使赛道曲面发生改变,实现转换需求,可反复多次搭建。”

冬奥场馆:与自然融合,与历史贴近丨冬奥特刊

首钢滑雪大跳台

在造雪功能方面,科研人员最新研制的智慧造雪机将展示强大的功能。据悉,这种造雪机拥有塔式旋转支架,因为站得更高,比传统机器射程范围更大、更广。同时,科研人员借助注水、压实等技术手段,成功制造出符合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雪质,通过压雪机和雪硬度仪,快速对赛道进行修整,从而保证赛道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完成了“储雪”实验,经过春、夏、秋季的“考验”,约有60%的雪被储存下来,从造雪、保雪、储雪三个方面,确保北京冬奥会的“用雪自由”。

冬奥场馆:与自然融合,与历史贴近丨冬奥特刊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峦密林里的“马拉松”

越野滑雪被称为“冬季马拉松”,在长城脚下滑雪,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给予了参赛者跨越历史的厚重感。这座位于崇礼冬奥核心区的比赛中心,依山势而建,拥有总长9.7公里的赛道,分为东侧山谷的竞赛赛道和南侧山谷的训练赛道,距离明长城遗址最近一处仅十几米。

在越野赛道中,三分之一为上坡,三分之一为下坡,三分之一为起伏,比赛对上坡坡度有明确要求,这对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在这里,赛道长是最鲜明的特点。除此之外,为了保护长城古迹,赛道设计之初就确定不能破坏周围原生树木,项目团队充分考虑既有山地特点,结合赛道要求,巧妙规划赛道环绕布设,避免了林木伐移,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中滑雪感觉特别好,与山峦、密林、白雪融为一体。

此外,由于张家口赛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采用智能化造雪系统,将所有造雪设备集成到一个平台,进行移动式造雪,灵活补充不同赛道的用雪。

冬奥会期间,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将有2场越野比赛和3场北欧两项比赛在夜晚进行,为了保证照明效果,场地内将设置59根照明灯杆,满足夜间比赛和转播照明。

这里将承担冬奥会越野滑雪男子15公里、女子10公里和北欧两项等比赛,产生15枚金牌。根据赛程,冬奥会首金或将在这里产生,2月5日下午,这里将举行越野滑雪女子双追逐比赛(7.5公里传统技术+7.5公里自由技术)。冬奥会后,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将被打造成山地公园和户外冰上娱乐中心。

冬奥场馆:与自然融合,与历史贴近丨冬奥特刊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山谷间的雪如意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大陆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也是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跳台剖面因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S形曲线契合,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雪如意”。

“雪如意”由顶峰、出发区、滑道区、看台区组成,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也是世界上最具设计感的跳台滑雪场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

在“雪如意”的顶峰——“柄首”部分,是可容纳500人的顶峰俱乐部,它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赛视角。在“柄身”即赛道部分,一条168米长的大跳台赛道架在空中,从侧面看去,宛如一座身形柔美的“高架桥”,恰到好处地展露优美的S形曲线。比赛时,运动员从赛道上疾驰而下,在飞行时将有非常愉悦的视野感受,还能看到远处的长城遗迹,最后将在“雪如意”底部足球场内的结束区完成动作。

冬奥会期间,这里将承担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的比赛,一共将产生8枚金牌,10场比赛中的6场在晚上举行,为此,雪如意设置了15根大型灯柱,可满足“亮如白昼”的光照需求。

冬奥场馆:与自然融合,与历史贴近丨冬奥特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