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2年报刊发表文章第12篇《粮油市场报》||插了梅花便过年

作者:白柳读史

文◆刘中才

春意将至,大寒也来了。岁暮声远,我开始筹备新年里的吃穿用度。

过年是不能马虎的,泡茶的水要亲自烧,招待客人的糖豆酸枣需是个头大的。几十年来,春联总是自己写,到响马街上买来殷红的对子,一定是要贴金的那种,对开两尺宽、六尺长,在午后暖阳照进轩窗时,用大号的提斗羊毫蘸足了墨,一笔一笔写下来。

2022年报刊发表文章第12篇《粮油市场报》||插了梅花便过年

梅报春晖

扫尘自是不能少。屋子里存放了一年的陈物都要悉数搬到院子里,接受新年日光的沐浴。灶台上的灶王神也要在小年的晚上换成新的,那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新年寄语显得庄严而隆重。除旧布新的日子里,阳光最暖,我们趴在灶王神上一句一句的念“财神正东、喜神西北,三姑看蚕、七日得辛。”许知来年的日子不好过,付出的努力要比去年多,于是在小年夜里,我们虔诚的向灶王神烧香祭拜,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022年报刊发表文章第12篇《粮油市场报》||插了梅花便过年

寒梅俏雪

小孩子却当作新奇,只顾着四处乱窜,久等着除夕早晨穿上新买的衣裳,并不在意各路神仙。而除过尘的屋子里变得焕然一新,所有的物什都遵照各自的秩序被归置妥当,那些陈年里弃之不用的杂物则被堆叠在一起,成为过往。

年关近,心里也跟着起伏,年集是最热闹的元素,出了门一路上欢声笑语,偶遇几个同乡,打个照面也并不多言,感觉像是心有灵犀,彼此都知道出行的目的。车把手上挂着提包,去的时候瘪瘪的,回来已经鼓鼓囊囊,不必敞开说就已知道,这一定是买到了中意的年货。年集上囊括了四季里最多的好物,刚出炉的年糕,还散发着黍子的幽香;糖葫芦都是现做,滚开的糖稀一起一伏,把山楂果点缀得淋漓尽致。大人围着生鲜菜蔬转悠,只想挑拣最能代表自己心意的食材。其实最有观感的还数鞭炮烟花摊,钻天猴、二踢脚、石榴弹,都好看着呢。

2022年报刊发表文章第12篇《粮油市场报》||插了梅花便过年

雪映梅趣

年俗里,最讲究的也是农村人。蒸馒头、做鱼糕、晒香肠、炸酥肉,每天都有事可做,人们愿意在除旧迎新的最后日子里忙碌,尽可能地充实,把喧嚣的气氛营造出来,彰显一户人丁兴旺。

在农村人的年俗里,请财神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代表着财源广进、金玉满堂,财神上的联幅也很有韵味,上联写的是“招财童子至”,下联则辅以“利市仙官来”,你别看它不算雅致,却代表了万家灯火一年的心声。

2022年报刊发表文章第12篇《粮油市场报》||插了梅花便过年

插了梅花便过年

请了财神,年就真的来了。除夕清晨,我们会早早的起床,把自然沉淀了一个星期的春联小心翼翼的从橱柜里拿出来,在背面抹上浆糊贴到大门上。各家的春联都不一样,我最喜欢的还数“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彼时的腊梅开得正浓,冰雪尚未消融的枝头,满树梅花影影绰绰,伫立在寒风未醒的大地上,分外妖娆。每每此时,我会蹑着手脚折来两枝,插进藏青色的瓷瓶里,花的粉与瓶的蓝相映成趣,在茶几上仙翠欲滴,整间屋子也显得迥然不同。

2022年报刊发表文章第12篇《粮油市场报》||插了梅花便过年

《粮油市场报》发表

插了梅花,这一年就踏实了下来。大人们开始拥炉煮茶、走亲访友,把那些藏在心里的话说出来,用笑声填满回忆里的缝隙。此时,人都长了一岁,岁月沉浮里,时光被拉得很短,而我们跟着年,也一路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