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顺德“和美术馆”开年首展将启幕,数十位艺术家共同探索如何“回到未来”

2月4日(大年初四)起,“ON | OFF 2021:回到未来”将作为顺德和美术馆开年首展,探索中国当代艺术在后全球化时代未竟的叙事。展期至4月17日。

在“ON | OFF”在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九年之后,策展人孙冬冬以2021年的时间界定,重新审视了这一主题在近年来的延续与发展。

数十位艺术家呈现当代中国时间性

展览将以群展形式,呈现数十位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时间性。“ON | OFF”标注上新的时间与副标题,旨在从当下日趋激烈的后全球化时代“整合与脱钩”的张力之中,重温与延续2013 年展览未竟的主题叙事。展题的后半部分“回到未来”,以好莱坞科幻喜剧电影《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和迪士尼乐园旋转舞台表演项目Carousel of Progress 之名为灵感来源,作为一种对前半部分展题的注释,包含着基于当下,返回过去与未来前进的愿景。

顺德“和美术馆”开年首展将启幕,数十位艺术家共同探索如何“回到未来”

展览现场

返回、反复与螺旋,是本次展览着重强调的策展理念,一方面是出于对“和美术馆”空间形态的诗意比兴,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作品之间观念的复沓叠增,让观众在时间与生命、全球与在地、回忆与历史的律动中,感应美术馆空间与展览空间共同构建出的宇宙观照。

顺德“和美术馆”开年首展将启幕,数十位艺术家共同探索如何“回到未来”

李燎《软弱性》

在作品中找寻时间与生命的“辩论”答案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时间姿容”“回忆空间”与“多重回响”,从人类对于时间的认知与感受出发,将宇宙运动、人类命运、历史时刻等宏大议题,下行与凝结为某种此时此刻的时代情绪,并在与艺术家个体实践的相互映射的关系中, 将人类对于未来的许诺转换为一种超越时空桎梏的生命能量。

时间是意识,也是概念,人类通过时间认知与感受自然运动与生命运动,并通过对时间的不同描述,处理着我们的生命经验与生命记忆,历史、时代、命运,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时间向我们展现出的各种姿容,都包含在一种往复回环的日常生活之中。

顺德“和美术馆”开年首展将启幕,数十位艺术家共同探索如何“回到未来”

王郁洋《人造月2》

在“时间姿容”单元的参展作品中,艺术家王郁洋制造了一个“月亮”,营造极具未来感的现场。该作品名为《人造月2》,直径达4米,用了260多枚透明的偏光片,在纯色的日光灯源下,通过旋转呈现出了目眩神迷的色彩。每一个偏光片的运动是随机产生的,所以观众看到的球体是不断变化的。王郁洋正通过这个巨大的球体结构证明,我们身处的系统结构与信息中心,它们是许多可见与不可见的结合,它们展现出丰富变幻与无限可能,并希望通过这件作品传达他对当下各种人造自然环境的一种反思。

顺德“和美术馆”开年首展将启幕,数十位艺术家共同探索如何“回到未来”

回忆不同于知识化的记忆,总是从当下出发,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凭借着想象力,在遗忘的废墟上建立起的一个个意识与心理的生命空间。对于过去而言,这是一个新的世界,它通过一种新的感知的生产性行为,召唤我们的感知重新回来。上亿年的冰川、绵延的昆仑山脉、深邃的峡谷、远古的遗址……这些有着“历史刻痕”风景出现在“回忆空间”这一单元。

“多重回响”单元则强调一个等待在未来被整合的弥散化的精神现场,它是一种经历“加速”后,在此时此刻所反映出的时代症候。回忆是构建自身的重要媒介,如同一首关于自己思想的长诗,在回望中,生命的灵光闪现在多元身份的形象之上,最终回归在一种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中,思考我们共同的未来。

顺德“和美术馆”开年首展将启幕,数十位艺术家共同探索如何“回到未来”

梁硕《辋川复》

在这一部分的参展作品中,12米长卷《辋川复》试图探讨想象和现实、古典诗画与当代艺术、纸上作品和真实景观之间的融合。艺术家梁硕于2018年3月和2019年6月两次驻地考察辋川,他结合身体经验、山居常识、诗歌、历史、民间传说等综合认知,其中即包含从王维诗画中建立起来的对辋川的设想,身体力行地对现实辋川的山河形势、民生现状做了系统的再认识,以此呈现“今日辋川十四景”,表明他对这个传统题材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现代性的探讨。

顺德“和美术馆”开年首展将启幕,数十位艺术家共同探索如何“回到未来”

高露迪《我的五官》

策展人孙冬冬表示,展出作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装置与影像等多种艺术媒介,涉及媒体社会、自然环境、身份认同、地理疆域等不同议题,但都共同呈现出一种源于生命内在的自省精神——何所来、何所去的自省,对应于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语境,使得艺术不仅是作为保存记忆的媒介,还是一种观察主体召唤历史意识,从而超越时空的有情实践。在不同时空的呼应,汇合,流动,交错之中,“ON | OFF 2021:回到未来”呈现一场关于时间与生命的辩论,而辩论的答案,正隐藏在艺术空间那些震耳欲聋的寂静之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莫斯其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