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要提高写作能力?要调动自己的脑子,可从每天坚持写一千字开始

要提高写作能力?要调动自己的脑子,可从每天坚持写一千字开始

(视觉中国/图)

不久前与诸友言写作事。说到向来有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针对初学者而言,亦适用于资质平平之人。盖初学者如不勤于笔记,则必不能进业。

然而,今日之记录工具便捷,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却严重降低。动手笔记,比录音整理好得多。录音机一开,懒惰的,连手都不动,人身六根几乎全部瘫痪。

科技设备、工具之类,只是帮助人工作更便利,但千万不要让科技代替人。

我发现许多年轻人用手机录音转换文字用得很熟练,你们也习惯把人家自然的谈话作录音,并依赖录音,再用软件转化成文字,其实,无论录音多么丰富,只是录音中有内容,而人心中没有,一写文案,必然严重缩水。过分依赖录音,人的记忆力必闲置,久而久之,便自然退化疲惰,关键是人的写作能力没有提高。

我一直养成一个习惯:全凭脑记。连笔记都不依靠。所采访过的人和事,全程像录像机一样记录在脑海中,写作时只是对这个情景的取舍而已。

记忆过程就是人感受、感激的过程,根本不会忘。凭借记忆写东西,又是一次感激过程,又快又生动。

想想我曾在媒体那么多年,却几乎没有整理过录音,顶多是回放听一下,让录音唤醒记忆,如果听一段写一段,那太无趣了,太令人难受了。我播放录音的过程,其实又是一次学习和感激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录音转换成文字。

所以说,要提高写作能力,我建议先禁绝使用录音。脑子记不住就训练强化脑子,有录音机,必误人记忆力。

有录音,人便六根疲惰不振,其实录音机在侧,你听别人讲话自然会心神不集中,游离涣散而不觉。凡有所依凭,便自然为之役使或干扰。

人自己的能力不提高,器具越便捷,害人越深。

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录音,你会担心记不住,因此格外聚精会神。有录音,你不得不放松,没有不涣散精神的。正如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必然有刻苦上进的自觉和心劲儿,因为他无可选择;而稍稍富裕、不愁吃穿人家的孩子,就需要用各种方式提醒、教育、激励其上进心,没有办法,否则可能他会不知不觉躺平的。

穷人与富人的代际地位互换,就因此而来。

如果是穷人家的孩子,还不思上进,比富人家的孩子还主动躺平,那就是小人穷斯滥矣,无可救药。同样,自己记忆力不好,还神思涣散,就不是干写作的料。

对有志于写作者,我主张每天可写一千字,是训练记忆、思维和表达的综合方法。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硬挣下去,功不唐捐,养成习惯,终生受益。

这是中山大学黄天骥老师的训练本科生的办法,我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受训的学生,刚开始,很抵触,很抱怨、很抗拒,但硬着头皮不得不完成这个作业,因为占两个学分。一直坚持下来,真可谓终生受益。

我主张每天写一千字。开始自己写不了的,就抄前人的,必须用手写,也可以打字,但不能朗读用声音转换,否则如同自己骗自己。就是要大家训练笨功夫。

继而手写改写前人的。

再继而手写转述别人的。

再再继而……必然会写了。

宋朝人宋祁说:“为文是静中一业。”

每天写至少一千字,文字工不工,先不管它,主要修静工夫、训练笨功夫,养成习惯。

万事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下去,非常简单原始地坚持下去。

写作真是没有捷径和窍门,苏东坡有一则短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又想起曾国藩家书所言——“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又云——

“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尔以后每日宜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临帖宜徐,摹帖宜疾。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因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我早上看文章。有感必手写感言,自然而然,也不觉得这是累事,不计入一天的正式工作,却写了不少东西。

接下来,我主张大家可训练写应用文即实用性写作的能力和功夫。这个才是人生务本之学,书生安身立命,先从实用学起做起。不要一开始就所学非分,工作都找不到,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却习惯摇曳文词、妩媚才情、吟风弄月,还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在当今时代,要学习传统文化,只有一个标准:学不必博,要之有用。行有余力,方以学文。

学习如酿酒,先汲水种米,再用水米酿酒,酒香由水米气候等等机缘组合而成,或芬芳甘冽,或苦涩寡淡,必有所由,终究是粮食酒。不能舍水米而求无由之酒香。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许石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