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全球性芯片短缺,加上中国半导体迅速崛起,美国这次真的要放大招了。

上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表示: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已经非常接近准备就绪。

目的是为了重振美国芯片制造业,确保能够控制芯片生产的全链条。

这个新闻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将原本就不太安宁的芯片行业,搅得更加紊乱。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真·百亿补贴

2021年4月,美国总统拜登和全球芯片行业高管视频会议时,缓缓举起一块硅晶圆。

他承诺美国政府将拿出500亿美元,用在半导体制造和研究方面。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当然,“睡王”也不是说说而已,加快芯片生产回流已被提上日程,很多关键措施已经展开。

在政策方面,数百亿美元的芯片激励计划接近敲定。

去年6月,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所谓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the 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其中包括了一个520亿美元的芯片拨款计划,用于鼓励半导体巨头到美国建厂。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最近,相关法案已经非常接近准备就绪,并且这520亿美元的具体用法已经明确:

390亿美元用来推动芯片企业生产芯片和补贴激励

105亿美元投入到实施计划

剩余的几十亿美元用作建设芯片研发中心等设施,加大对芯片技术的研发

此外,还有消息称美国国会计划授权1900亿美元,用于加强美国的技术和研究以与中国竞争的《芯片法案》(CHIPS Act)。

如果这项提案一旦通过,美国的底气就更足了。

一呼百应

面对美国的“盛情邀约”,半导体行业巨头们也相当捧场。

截至目前,全球三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三星、格芯均已计划在美国扩建芯片厂,总投资合计超过 500 亿美元。

其中,本土作战的英特尔更是财大气粗。

大手一挥,拿出200亿美元的先期投资,在美国俄亥俄州建造两座芯片工厂,创造3000多个就业机会。

预计将在今年内动工,第一座晶圆厂将于2025年投入生产。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步,未来英特尔将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在周边再建设8座芯片工厂。

不出意外的话,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作为“牙膏厂”重振雄风的关键一环,这座超级工厂的含金量也相当之高。

尽管还不知道新晶圆厂将使用哪些制造技术。

但从英特尔公布的制程技术路线图,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 3nm 之后,直接跃进到 20A 的次世代工艺,带领芯片行业突破纳米,进入到埃米时代(1埃米=1/10纳米)。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按照英特尔的设想,20A 的芯片将在2025年开始量产。

从时间点不难看出,英特尔续写摩尔定律的关键之一,就是这座超级工厂。

为此,英特尔花了3亿美元,从 ASML 预订了下一代光刻机,用作生产3nm以下的芯片,预计将部署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或许,到时美国就会如愿以偿,将世界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控制在自己手中。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摆在面前的障碍

当然,想象都是美好的,但摆在美国面前还有很多难题。

首先,美国半导体的制造业并不发达,强行将生产线搬回本土,必将导致成本上涨。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接受采访时,给美国泼了一盆冷水:

美国半导体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优势,将面临巨大的生产成本,所以美国推动半导体本土化无法成功。

此话不假,翻开数据就会发现,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占比,已经从1990年的37%跌落到如今的12%。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而且张忠谋这样说也是有底气的。

目前台积电市占率为55%,占据了全球芯片代工领域的半壁江山。

排名第二的三星份额为18%,这两家亚洲企业加起来,垄断了芯片代工73%的市场。

不仅如此,5nm 以及更先进的芯片,目前只有这两家巨头能够生产,也难怪美国急了。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半导体业者支国平向科技每日推送表示,英特尔想要超越台积电,难度非常大。

一是因为英特尔的模式,二是由于学习曲线不够。

张忠谋在一次演讲中分析,学习曲线是台积电最重要的优势。

所谓的学习曲线,就是随着产品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以一定的比例下降,简单来说就是熟能生巧。

由于亚洲生产成本更低,同时更趋近于下游客户,自然成了芯片代工的大本营。

台积电利用规模优势,通过学习曲线不断降低价格,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而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则是演变成“无晶圆”芯片公司,只负责设计部分。

芯片生产长期依赖台积电等代企业,导致本土芯片制造业萎缩,生产端人才培养机制也断裂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特尔,拥有强大的EDA开发、芯片设计能力。

但在学习曲线面前,“钞能力”有时也会变成“钞没力”。

由于英特尔缺乏尖端芯片的制造经验,且学习曲线不够,就算有钱,也很难在芯片制造领域追上台积电的步伐。

更何况,英特尔的产品主要是PC、服务器以及数据中心,并不是芯片需求的最前沿,推动不了美国先进芯片生产。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此外,美国还面临着其他国家地区的竞争。

半导体作为未来的战略技术,全球竞争异常激烈,觊觎芯片制造龙头地位的不止是美国,韩国、日本、欧盟都在纷纷布局。

欧盟计划到2030年实现生产全球20%的芯片。

韩国更是雄心勃勃,提出了“K半导体战略”。

计划在未来十年,携手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韩企投资4500亿美元,将韩国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4500亿美元,相当于韩国去年GDP的四分之一,相比之下,美国的520亿美元瞬间黯淡无光。

那美国会在竞争中落得下风吗?

大概率不会,毕竟美国“政策工具箱”里,多的是办法。

去年,美国以提高芯片“供应链透明度”为由,态度强硬地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技术节点、良品率、库存量、销售记录等机密数据。

为了督促企业“自愿”交出资料,美国商务部长表示:

如果企业不愿意提交,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其他方法能让他们把数据交给我们。我希望我们不要走到那一步,但如果有必要我们会采取行动。”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迫于压力,台积电、镁光、三星等20多家企业最终还是选择了提交相关资料。

美国掌握这些数据后,就能清楚了解竞争对手未来的芯片布局,并制定反制措施。

相当于开了透视外挂,肆意破坏游戏规则。

压力来到中国这边

美国通过软硬皆施的方法,意图占领芯片技术的制高点,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半导体进口额为3500亿美元,自给率仅为16%。

如果再剔除在中国大陆设厂生产芯片的台积电、三星、海力士等公司,真正的自给率恐怕只有10%。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尽管中国在28nm以上占有一定优势,但还是很难摆脱对进口半导体的依赖。

由于制裁,出货量沦落为 Others 的华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最近镁光解散了上海研发中心,还想带着中国核心员工移民美国。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当然,我们也没有坐以待毙。

根据业内人士向科技每日推送透露:中国在半导体方面的投入,要远远大于美国。

早在2014年,财政部就牵头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第一期投入1000亿元,第二期投入1500亿。

在中芯、汇顶等国内芯片龙头企业上,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制图@亿欧网

有意思的是,月月鸟注意到这个大基金背后,还有一堆国字号企业出资。

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中国烟草总公司。

拼死一搏!美国狂撒500亿美金,欲重夺芯片制造大国地位

—最后—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勇敢地热爱它。”

——罗曼·罗兰

或许没有什么行业,能比半导体更烧钱了。

想打造一家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半导体企业,就要有至少十年不赚钱,还要大量往里面烧钱的觉悟。

三星是这样,台积电更是如此。

当然,除了烧钱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别人的先进方法。

中国半导体要走的路还有很长,美国也不会放松对中国高科技的打压。

不过,向上攀登的路,难道不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沸腾吗?

END

来源丨科技每日推送

欢迎点击易简财经视频号,看最新视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