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什么人有潜在的血栓风险?春节宅家搓麻时别忘勾脚避血栓!

前不久,一位60岁的大爷因为打石膏的腿痒痒,居然挠进了急症科,这个视频在网上疯传……

崴了脚、骨折打个石膏就能引发肺栓塞的案例屡见不鲜,很多人都听到过。但为什么更多的人长期卧床、久坐几天几夜都不得,有的人年纪轻轻也会得呢?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的高倩医生为我们讲解了其中的玄机,其中,避免血栓的妙招可一定要知道。

怎么崴个脚还会发生肺栓塞呢?

高倩大夫介绍说,肺栓塞是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

我们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时,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血栓高风险。

例如像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者久病在床等,由于缺少水分和运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血液内的栓块更易挂壁、沉积,形成血栓。

年纪轻轻也会血栓?什么人是血栓的潜在人群?

说到血栓,很多人会觉得中老年人才是易发人群,年轻人不怕!但其实并不是。高倩医生之前就接诊过一位大学生,小伙子连着三天熬夜打游戏,突然出现胸闷症状,最后检查发现是发生了急性肺栓塞,急送医院抢救。

有患者经常问,为什么有的人坐了更久,却没有发生血栓呢?

高倩医生介绍,临床上是存在易栓症人群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测的证据,通常将易栓症分成两大类: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的人通常可通过验血检查出存在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III、狼疮抗凝物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非常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

高倩医生介绍,血栓高危人群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一些相对低风险的事件就会让他们出现血栓,例如坐长途车、坐飞机等等,在别人看来是挺正常不过的事,他们就可能发生血栓。在临床上,除了一些明确病因的,像开头视频里的骨折大爷、还有潜在的肿瘤患者、长期卧床的病人等等,一旦发生血栓,我们会首先考虑他是不是血栓高危人群。

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而且一旦诊断肺栓塞长期抗凝,谨慎停药。如果出现急性血栓的话,我们会用一些药物抗凝,急性血栓后转成慢性血栓的话,我们会考虑后续介入或者手术治疗。

2-3小时别忘起来活动一次,1个小动作轻松避血栓

高倩医生提醒,对于普通人,久坐不动是最容易引发血栓的,一般4-6小时不动就可能发生血栓,而75%-90%的肺栓塞都是由下肢的栓子而来。因此,专家特别强调,坐了2-3小时,最好就能起来活动一圈,只要走走路,下肢肌肉一收缩,血流动起来,形成血栓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此外,有静脉曲张的人群,可以提前穿上弹力袜,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备一个腿部按摩仪,在久坐的时候用上。如果实在就是一忙就忘,一坐懒得起,没法走动,高倩医生也给大家推荐一个小动作,简单易行,轻松预防血栓。

踝泵练习,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具体方法:双膝自然伸展,用尽全力勾脚10秒钟后再用尽全力绷脚,反复进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越多越好。每次勾脚、绷脚要尽量达到最大幅度,动作要尽可能缓慢柔和,双脚同时做效果更佳。

什么人有潜在的血栓风险?春节宅家搓麻时别忘勾脚避血栓!

血栓出现有迹可循,哪些危险信号

高倩医生介绍,血栓形成初期,身体是很难察觉的,一旦发生血栓很可能直接危及生命。因此,要及早发现身体所传递的重要信号。

下肢不对称肿

当血栓在静脉中形成,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压力会导致液体扩散到腿部组织,最容易辨识的就是突然单侧腿肿了,常见于膝盖以下部位。如果感觉小腿明显肿胀,就要高度注意。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如果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胸闷气短情况,且不能缓解,突然发作摔倒,突然起身活动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高倩医生最后强调,今年春节处在疫情当下,大家会更多的宅在家里,免不了久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就显得更加重要。

什么人有潜在的血栓风险?春节宅家搓麻时别忘勾脚避血栓!

专家简介 高倩

医学博士,中日医院主治医师,中日医院PCCM专科毕业生,中日医院院士工作室成员,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成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