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连文:演艺生涯全是给刘少奇的,也值得《火花与火》系列采访

作者:Beiqing.com
郭连文:演艺生涯全是给刘少奇的,也值得《火花与火》系列采访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新京报推出了一系列关于"火花豫园——影视党员形象"的专访。聚集了老、中、青年三代演员,他们因角色和党员,受到党员精神的洗礼,从而形成了终生自觉追求的信念,在演出的道路上严格自律,勇往直前。

跨越百年,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演员的叙事,我们努力还原那段时间,用优秀党员的形象树立起来,发扬新一代党员的精神。

新京报娱乐×新京报搬家新闻联合产品

作为饰演刘少奇的特约演员,郭连文很清楚,他需要掏空自己,暗恋,从造型、外表甚至精神上无限接近伟人。而作为演员,他始终坚信奉献是最基本的品质,以经验、精益求精,才能贡献出最完美的表演。

当被问及把这些年所有的演艺经历都奉献给一个角色会不会是可惜的,他毫不犹豫地说:"有什么遗憾,就算演艺事业已经给了刘少奇同志,也值得!虽然剧前后多次,但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角色不同年龄,遇到的人与事都不一样,思维在变化,这些都需要演员在白纸上重新描绘,是一种考验。"

郭连文认为,演员的事业,需要努力实现双歌美德,"就像《长征》中那部救命的戏,是我最苦涩、最难忘的回忆,但只有这样,我才能对自己的表演感到满意。"

郭连文:演艺生涯全是给刘少奇的,也值得《火花与火》系列采访

郭连文在今年的电视剧《大结局》中再次出演刘少奇。

我第一次试戏的时候,王光梅说:"就像这样。

"刘少奇同志的妻子王光梅同志和曾在革命中与他共事过的老同志们看到我,说我太像年轻时的刘少奇了,我的出现让他们想起了过去。"

在成为饰演刘少奇的特约演员之前,郭连文在影视行业工作多年。从华语戏剧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并于1985年出演了一部电影,但只出演了龙装,很难引起注意。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影视产业发展迅速,为郭连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在热播电视剧《欲望》中饰演一个诚实的工人,在电影《朱格公明》中饰演司马瑜,在《大转弯——西南鲁之战》中饰演大转弯-进入大别山",由陆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刘登饰演杨勇。但这些角色都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他遇到了电视剧《少奇同志》。

1998年,当郭连文出演电视剧《蓝三环》时,化妆师觉得自己看起来有点像刘少奇,成为郭连文转型的重要节点。同年,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筹备了电视剧《少奇同志》,在全国各地选拔演员。因为长得像刘少奇,郭连文被推荐到团里,经过几轮选拔,他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演员。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演大男人的特级演员,当我得知自己被选中出演刘少奇的时候,起初我并不相信,导演一直说我能做到,但我心里还是没有底气。直到后来,当我见到刘少奇同志的妻子王光梅,以及和他一起参加过革命工作的老同志时,他们才惊讶地说,我太像刘少奇年轻时了,我的在场让他们想起了过去,鼓励我大胆地表现。郭连文说,在整个审判过程中,他的心都很害羞,现在他记得身穿白衬衫站在王光梅面前,她惊讶地说"真的很喜欢"的那一幕。

郭连文:演艺生涯全是给刘少奇的,也值得《火花与火》系列采访

郭连文.摄影:郑新潮,新京报记者

要演一个伟大的男人,演员应该专注于自己的长处

"要演一个伟人,演员要注重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明白差异的深度、强度、广度,你懂得、分析、走出去,做好。

对于郭连文来说,参演《少奇同志》将面临很大的压力,观众心中的刘少奇一直有着固定的形象,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白发苍苍的样子,他不知道自己的外表,可以接受。于是,他开始认真研究关于刘少奇的各种信息,一到他自由地咨询王光梅和刘少奇身边的人,反复猜测,修行......"王光梅告诉我,刘少奇一般不会发脾气,对别人都很尊重,也非常体贴大家的辛勤。但是,如果他的工作做得不好,他犯了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他会发脾气。但事后看来,他会觉得有点过分,并要求某人道歉。从这一刻起,我能感觉到少奇同志是一个非常有教养、非常谦逊善良的人,所以我在剧中也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脾脏。"

《少奇同志》播出后,郭连文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成功从外表升级为神,剧中一个动作,一看,就能找到少奇同志的影子。

也是从剧开始,郭连文正式成为特约演员,饰演刘少奇同志,邀请他出演的团体越来越多,包括《长征》《新四军》《延安之歌》等众多红色影视作品,他完美生动地演绎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刘少奇的形象。"我对邵奇同志的理解、研究和经验是不一样的,虽然过去有一些信息,但我只能根据我所认识到的,根据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演一个伟人,演员要集中精力发挥各自的长处,每个人懂得深度、强度、广度都不一样,你深刻理解、分析、开明地演好,就行了。"

郭连文:演艺生涯全是给刘少奇的,也值得《火花与火》系列采访

郭连文还用刘少奇的名言"立志高远,攀登高峰"来要求自己。

因为长时间扮演同一个角色,郭连文早就把学习刘少奇当成自己的习惯:"演员总是处在演角色的情境中,所以语气和笑容,都不能改变,潜移默化会受到邵奇同志的影响,我身边的朋友都发现我们越来越喜欢。"他记得在安远拍摄时,他和刘少奇同志参加老革命参加罢工后看到他,说,'郭连文,你走路、说话、眼睛,一举一动都太像邵奇同志了',想着这些与少奇同志一起工作,战斗的人可以证实他的表现,郭连文非常高兴。

用长征的精神拍摄《长征》,至今恐慌

"在影院里有一种感觉,这是在哪里拍摄的?"我们真的用长征的精神来制作长征,为了制作这部剧,我们都真的经历了长征。"

伟大人物到极致,就是郭连文坚持了几十年这件事,从第一次饰演刘少奇开始,他面临着一个非常困难的拍摄任务,也因为这个角色而遭受了很多痛苦。拍摄《邵奇同志》的时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拍摄,夏天拍摄的冬季剧,炎热难忍,只能穿一件长衬衫,戴上帽子,戴着羊毛围巾,因为有很多描绘地下派对的活动,白天不能开灯,甚至在房间里设置了加热器, 每次拍摄后,人们都是湿的。"现场有两件白衬衫,我穿了这件衬衫。

在拍摄电视剧《长征》时,他差点丧命。在剧中,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导演特意加了刘少奇扛着小兵穿过草地的戏法。拍摄于海拔3800米的高原,严重缺氧,正常行走都是呼吸困难,郭连文还根据剧情需要携带公文包、干粮袋、两支步枪和一把手枪,并扛着一名小兵走出远方。大家都担心自己吃不下,但郭连文坚持没事。他回忆说,当时以为体质不错,能扛小兵,突然感到气喘吁吁,"戏还是长镜头,我必须是一个喘息者,镜头推,全景,半视,特写,感觉严重缺氧,胸腔爆炸,但导演没有叫停停停。拍完戏后,我只听到摄制组跑过来说'救郭先生',然后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说,每次想到这个场景都感到害怕:"我看了摄影师的照片就知道了悲惨的情况,脸色苍白,嘴唇几乎裂开,连化妆都不用,还要眯着眼睛,歪歪歪扭扭的帽子,感觉半死不活。他提高了音量:"有一种感觉,我们真的是在用长征的精神来制作《长征》,这比看任何电视剧都更有教养。"

郭连文:演艺生涯全是给刘少奇的,也值得《火花与火》系列采访

即便如此,郭连文一直以为扮演刘少奇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家人也为他感到骄傲。她是我最忠实的粉丝,然后我为我的家人做了一个很大的电视改变。我的家人非常喜欢看我的表演,除了他们对邵奇同志的感情,还有我有机会扮演伟大的人,也是他们伟大的荣誉。"

周慧晓万,新京报高级记者

照片 郑新潮

主编吴东尼校对赵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