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纽约"老枪"周龙章飘扬香港梦 纽约戏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他成年后很漂亮。在《梦见纽约》一书的序言中,王定轩对周龙章进行了评论。

主笔/马

纽约"老枪"周龙章飘扬香港梦 纽约戏曲

周龙章和钟楚红年轻时

俗话说,"到纽约混杂的世界,总是围绕着周龙璋的脉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中国文艺圈大小明星、著名非著名艺术家,但都想出现在纽约的舞台上,几乎都是周龙章幕后的张璐。于是,他为《纽约中国艺术教父》加了一顶帽子。当然,这顶帽子,他不认识,他说,这个名字应该给张北海起。

2016年,周龙章将自己40年的经验整理成一本关于中国人在纽约兴衰的书。其中最多的,还是邓立军、罗大佑、王飞等人当年在纽约的"深八卦"。他很有趣,很有分寸。在家里,这本书被称为"梦想纽约"。"梦想人生"几十年来,周龙章说,他不相信上帝,而是信仰:"各种生活,半分都不能被人制造出来。当谈到"成功"时,他总结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情",以及"由正确的人"。

"生活是'仙女,老虎,狗'。"周龙章说。

"他受苦,他受苦,他拯救;他帮助,他帮助自己,他帮助别人。在《梦想纽约》一书的序言中,大儒家王定章对周龙章进行了评论。

<h1>下降</h1>

在海上漂流了三天三夜,15岁的周龙章已经吐出了胃里最后一粒食物。他拖着虚弱的身体,背对着小船板扶他坐下,心中难免有些焦急:要到香港多久?

突然,船上传来一阵骚动。船夫们喊道:警察来了,下去!下去!船主走到船尾,抬起马桶,示意甲板上的人进入马桶下的黑暗隔间。他警告这些人:"如果被警察抓住,他们将被扔进海里。"

甲板上的偷渡者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周龙章头顶上是一大片浸泡在海水中的帆布,又湿又冷。在他身旁是一个肚子很大的女人。周龙璋瞥了她一眼,分辨不清眼里闪过的是绝望还是希望。

头顶的帆布传来"扭曲"的声音,周龙璋迅速闪开,帆布被切开,刀刃刺入。

半个世纪后,回想起这一幕,周龙章的眼睛里还闪烁着五味光芒:"吓死了,气氛不敢说出来。我和那些在同一条船上的人排成一排,双手放在我的手上,汗流浃背的头发......终于过去了,厕所开了,一个头接一个头钻出来,我看了一眼:啊,都是高层建筑,终于到了香港!抬头看着脸,然后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个十几岁的懦夫,他不会给自己一条回头路。后来,周龙璋这样这样说起自己。

20世纪60年代,15岁的周龙章从台湾高雄登上一艘船,走私进入香港,因为他自觉地被家人排斥。

周龙章的家人非常聪明。周邦君爷爷是海滩上的名人,经营中西药房、上海闵义制药厂和中西广播电台,成立于1929年的星化工有限公司,是"上海嘉华"的前身。"星星"公司生产的"星星"牌露水是众所周知的,1949年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六神"。

周龙璋四兄妹跟着父母周文东,徐慧珠不久后移居台湾,母亲去世,父亲再婚,从此无事做商,家庭产业由外派母亲(阿姨)周文轩负责,周龙璋和妹妹周凤璋也交给送母抚养。

在台湾长大的周龙章,从来没见过家人在沙滩上繁华,但在台湾,爷爷每个生日都逃避生活,躲在阳明山的一所房子里。但我们还是会找到他,不是给他一条命,几十名上百名工作人员跪下来给他一把锄头,他会给上百个人一元宝,周龙璋也会得到一个。

按照工厂设定的命运,周龙章本应已经在舒适的环境中长大,读书,继承家族产业,做一个快乐的年轻老板。

在1950年代的台北,缺乏娱乐形式。周小川家附近有一座永乐剧场,每晚都有京剧场上演。从两岁起,爷爷就带周龙璋去剧院看戏,他会尖叫啊,跟着电话上台。

长大后,周龙章每天踩着自行车去看戏,然后想学戏剧、演戏。

周文轩阿姨是一位女强人,曾任国民党台北市增设"立法委员会",是宋美玲的妹妹淘宝,交流都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规范中,戏剧与"花""婊子"并肩而立,是最被鄙视的职业。周龙璋完全脱离了常态长大,不爱读书,要当戏,还有点"妈妈",这对周文轩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周父母怎么阳光能当戏,所以丢掉周的面子。"想演戏的周龙章,决心逃跑,去香港。

当我们到达香港时,我们自己的专业人员负责走私客人。周龙章用3500元买了一张身份证件,上面的男孩和他差不多大,叫周艾伦。从那时起,他就是周星驰。

"我是一条龙,小名叫阿隆,我的姓氏是周,我的发音和周艾伦的发音非常相似,有点像天赐之物。后来,周龙章这样说。

<h1>香港</h1>

刚到香港时,周龙章在庙街租了一张床。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演艺梦想,进入"华南剧团"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戏剧和电影表演。教他们表演的老师不仅是校长顾文宗,还有严厉、何梦华等导演,舞蹈老师是江青、郑培培。

畢業後,他成功與邵氏影业簽約,開始演戲,每月收入僅為200港元,主演戲劇可獲得500港元的獎勵。当时,何梦华执导的电影《西游》系列,需要小演员来扮演孙悟空,顾文宗把周龙章介绍给何梦华。接到录取通知后,周龙章高兴地躲在厕所里哭了起来。

为了玩孙悟空,他每天去香港植物园观察猴子的习性,几个月后,突然变成了猴子。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主演了电影"丝洞"和"女儿国度"。然而,电影是红色的,但人们不是红色的。胡金轩、张雪等导演都曾与周龙璋分析:他太矮,没有明星条件,很难上手。

1971年,周龙章决定退出演艺圈,去北美留学。

采访中,谈及短暂的明星生涯,周龙章没有遗憾,只有解脱:"我感谢上帝让我有了这个智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扮演了主角,看到了自己的弱点,马上就可以走开,这是一个大智慧。"

其实他不喜欢电影世界:"太难了。我没有精力浪费时间与人作战。娱乐圈不像画家,面对一张画纸,爱画怎么画怎么画。在娱乐圈里,上上下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你的未来中去,这是不被允许的。"

"我做到了,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而且很及时,一切都很好。"周龙章说。

<h1>纽约</h1>

1971年,周龙章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学习酒店管理。六个月后,因为二哥周美章在纽约学习,周龙章从多伦多搬到了纽约。当他第一次到达纽约时,他身上只有80美元。两个月后,在周美章和姨妈周文轩的帮助下,他在曼哈顿第14街开了一家不到20平方米的小礼品店,从此在纽约扎根。

工作之余,他经营着一个"舞龙队",与几个朋友一起,在周末或节假日在当地的唐人街附近表演中国舞蹈和戏剧,并教授舞蹈和戏剧。

1975年,纽约有80万华人,但没有一个致力于为华人服务的艺术界。美国政府鼓励推广多元文化主义,纽约联邦艺术委员会的一位代表与周龙章接洽,领导中国艺术协会的成立。今年,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中美术协会成立,周龙章担任理事。从那时起,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周先生回忆说,当时纽约只有一个唐人街,由大约四五条街道组成。

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将位于百老汇中心的曼哈顿大厦改建为低收入艺术家的公寓,作为美中艺术协会的重要会员,周龙章申请了一套。从此,在这套公寓里,谭盾、陈丹青等艺人进进出出,"没有白丁"。

在 1970 年代,第 42 街是纽约最混乱的地方,犯罪率高得惊人,到处都是毒贩,和帮派,性商店和黄色电影院。纽约人将第34至59街地区称为"地狱厨房"。在这里,周龙璋看到他的同伴被抢劫的帮派枪杀,也看到这座城市逐渐成为纽约的艺术之城,繁华的城市中心。

从1975年到1979年,在中美正式建交之前,中国与台湾、香港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美中两国提供了取得长足进步的空间。"当时大陆还不开放,台湾急于争取国际市场,只是我们在纽约,美国政府也提供了资金,我们有能力做一些手续,美国和中国在大陆、台湾、香港的沟通在'对地方'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周龙章回忆道。因此,在各种力量的联合力量下,美中两国逐渐成为中美、大陆、台湾和香港之间的沟通桥梁。

自19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艺术家几乎只在美国寻求帮助。想要进入林肯中心等世界级艺术厅,或在纽约其他知名艺术中心演出的著名艺术家和演艺人员,也由周龙章经营。

"1980年代的林肯中心不像现在这样,你可以用钱租房。"周龙章说。据陈丹清介绍,当时,每年有大大小小的200多场活动:"海峡两岸所有著名艺术家——演艺、戏剧、电影、音乐——只要谁想来纽约一会儿半,就要问一个真假的陈述, 四处走动,不是门,而是你触碰周龙章的脉搏,就会有一场戏,就会有成功。"

三四十年过去了,周龙章积累了很多明星轶事。《光纽约说人》记录了很多这些大明星的侧面素描。

1990年,罗大佑去了纽约,周龙章在林肯中心一年一度的户外艺术节上给他举办了一场音乐会。那一年,罗大佑在纽约成立了一家音乐工厂,签下了两位新艺人王景轩和娃娃,将他们带到纽约训练。周龙章负责找两个新生找学校学习表演和声乐,每天开车,收到半年多。周龙章眼中的王飞,有着"酷鬼气"。

他说张子怡:"才21岁,小脑袋,尤其是那张脸只有那么大的一巴掌,青秀秀,说美,说美不能说,人真的气喘吁吁,不是电影界的习惯,而是有点公主脾。"

他讲述了邓立军死前的生活故事。成千上万的人羡慕明星,在他眼里,却是一个少年会出来养家糊口,不爱虚荣也不喜欢名牌、享乐主义的"勤劳人":"像邓丽君那么红,亿万人崇拜她,爱她,听她的歌。结果如何?结果,她在泰国清迈的一家酒店里,每天打电话不应该,叫地上没有门,一个人死了。这难道不是生活中的一个大笑话吗?"

陈丹清说,周龙章:"他带领我了解了纽约的这一部分,欣赏演艺圈乃至各种虚荣圈的荒谬、空虚、欢乐,看到了华侨华人的伟大与可怜。"

外人看中國的美麗,各種風景無限,衣著和芬芳的影子,但事實上,美國和中國的資金,主要是由聯邦政府和州議長每年分配資金,每年數百項活動,78萬美元的資金非常有限。于是,周龙章想到了请纽约的华人富商"收养":"比如顾正秋来了,梅薇来了,这边的票友们都在争先恐后地收养。这领养头等舱票,那领养住宿。我通常选择有大房子的人,并安排住在他们的家中,比酒店,酒店更好。"

傅聪来了,会选择家里有好钢琴的;马有友来了,总是住在波士顿嫂子的房子里,梅花背负着波士顿到纽约机票的负担;胡金轩来到纽约,大多住在张北海(注:小说《小说作者》)家,两位酒仙煮酒英雄。

更多的人来到纽约,住在周龙章的家里。周龙章家只有一个房间和一个大厅,当客人来的时候,他让客人睡在床上,沙发上或地板上。

1990年,梅花邀请中国京剧明星张俊秋、台湾名人顾正秋赴美在林肯中心演出《花园之梦》,并颁发"终身成就奖"。"双秋"在纽约、星耀北美聚集,被梨园作为一项活动通过,在当时两岸关系的背景下,它也被视为团结的象征。然而,在幕后,周龙章却被指控"蓄意挑衅"。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周龙章跪在后台,头脑清醒。因为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他的一只耳朵当场血流,后来,这只耳朵永远失聪了。

从1975年至今,40年来,周龙章的定位一直是"跑龙集"。罗大佑说了一句话,周龙章是什么?周龙章是奔跑的龙服。我的工作是让所有大个子们长跑,让他们跑得圆满的。周龙章是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

<h1>玩梦</h1>

也许是因为长期与名人打交道,周龙章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特别的谦逊。

"他一直非常低调和谦虚,说他所做的没什么价值,但他会非常真诚和热情地赞扬别人的成就。一位与他关系密切的朋友说。

美国纪录片导演陈美军认为周龙章是"贾宝玉"式的人物:"他总是出现在为他人服务中,特别好对女孩子,女孩子的照顾服务很周到。"

1990年,陈美军来美国学习,夏天到纽约访问美国和中国工作,在学校工作,于是和周龙章一起认识。梅花的办公室里只有两个人:周龙章和他的助手。陈美军对周永康同时用英语、普通话和广东话打电话印象深刻。

陈美军说,周龙章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他会给我打电话,然后告诉我我有多想念你啊,已经走了很久,你来纽约住我家。他慷慨地提供了一个居住和好朋友的地方。她开玩笑地称周龙章的家为"名人的巢穴":"一个小房间和一个大厅,但很温暖。"

1990年代末,陈美军着手拍摄梅兰芳的《世界》,希望能以电影的形式向西方社会推广京剧。她邀请周龙璋参加电影的拍摄,讲解京剧历史,京剧知识,饰演梅兰芳。

在《梦见纽约》中,周龙章用了一贯的自谦:"坦率地说,我怎么能,怎么能串起一代大师的风格呢?对此,我只能说,在梅兰芳的众多纪录片中,这绝对不是最好的一部,只是我一生中众多大胆的行为之一。"

不过,在陈美军眼中,周龙章是最合适的人选。自從1970年代來到紐約以來,周先生一直非常活躍於社區活動。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各个学校,向美国学生介绍京剧。

"他会以一种轻松而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人们进入京剧的世界。他最引以为傲的角色是孙悟空,他会给他的学生表演孙悟空,但他最喜欢的是丹角。他是中西文化的集聚一体,由他介绍京剧,介绍梅兰芳是最合适的。"陈美军说。

在拍摄过程中,周龙章极其严肃,一个镜头翻拍20次也不变色。

梅兰芳的世界在2000年参加了柏林电影节,陈美军和周龙章一起去柏林走红毯,周龙章穿着纯白色的古驰西装,很自豪地告诉陈美军,张国荣也通过这样的布景。陈美军说,周龙章喜欢收藏名牌太阳镜,"他有100副太阳镜。"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成立以来,梅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进军纽约的理想选择。在199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增长,各级政府每年补贴美中艺术协会,除了企业赞助外,最多数十万美元。周龙章精心操作,长期员工除周龙璋外,是他的秘书,组织的活动均为临时员工或志愿者。他经营着一家新酒吧The Silk Cave,他的收入用于支持美国人和艺术家的朋友。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削减补贴,美国和中国的运营资金不时通过筹款削减。

"迈出一步,看看你吃了什么。这是周龙章总结他那一代中国人在纽约的立足点、发展、商业。

2000年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纽约为华人表演艺术的机构也越来越多。来到纽约的新一代"新漂流",带着一些钱,来到美国后也把事情安排得很好,学习绘画,学习音乐,对梅花的依赖越来越少。

周龙章敏锐地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偶尔也会自鄙"过度兴奋"。

2010年,首届纽约中国电影节在林肯中心举行。在接下来的三年(2011-2013)中,该节日举行了三次。2014年,由于资金匮乏,人员复杂,突然走到了尽头。直到2017年,第五届才终于举行。

"关上悲伤的关口,敲掉牙齿,吞下鲜血。周龙章这样描述他的作品。他说,40年来,他一直在做小事:"小心翼翼,把小事做好,能够做40年,这并不容易。"

40年来,从童玉、张俊秋、顾正秋、燕陵到赵薇、章子义、吴秀波等,中国文艺界的所有著名人物都曾受周龙章的邀请,走林肯艺术中心的红地毯。从戏剧到电影,周龙章一直孜孜不倦地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他成年后很漂亮。在《梦见纽约》一书的序言中,王定轩对周龙章进行了评论。王定轩先生非常欣赏周龙章的生活方式和接待礼遇:"落魄大方,包容持不同政见者,去除芥末,可以调和中国与海洋的关系,围绕主流社会,适应艺术家的体型,完成他们的表演活动,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或欣赏中国艺术。"

事实上,周说,梅花在过去40年里接触和帮助过的艺术家中,有90%是无名的。名人,名人,只有10%的工作。《梦幻纽约》这本书给人的印象是他周围都是名人,但只是因为"书好玩,谁红谁会写!"

说到做事的诀窍,周龙章只有一个字——诚意。他不仅陪伴和守护着这些一流的艺术家,还陪伴和帮助他们的家人。陈丹清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母亲一直在纽约,周龙璋一直照顾她,直到她去世。

在周龙章眼里,河湖上的东西无非是"你过去了,我过去了,我们高了,就是过去了。"

陈丹清说,周龙章是他的"私人教授","没有龙印,我无法想象人们如何理解如何像泥巴一样在美国生存。"

很少有人提到,在纽约,环境如此复杂,生存如此艰难,周还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戏剧艺术硕士学位;就像一个15岁的从台湾偷运到香港,住在庙街一样,他不忘在珠海大学完成了艺术教育课程。

近年来,周龙章也经常回国,每次回国,他都会发自内心地赞美中国的发展,真切地感觉到中国的发展特别快,特别好。他说:"这些年来,一步一步,看到招兵,有时还是觉得海外华人是二等公民,所以什么时候,中国人必须打仗。"

在《纽约梦》出版之前,周龙章对写书一无所知。当出版社向他索要草稿时,他突然发现,这是总结40年的好机会。

"我不想让别人写关于我的事情,我想写它,我自己写。他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