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家语】季康子非常喜欢有才能的人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正论解第四十一

【原文】

齐国书(注1)伐鲁,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御之,樊迟为右。师不逾沟,樊迟曰(注2):“非不能也,不信子(注3)。请三刻而逾之(注4)。”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齐军遁(注5)。冉有用戈,故能入焉。孔子闻之曰:“义也(注6)。”

既战,季孙谓冉有曰:“子之于战,学之乎?性(注7)达之乎?”对曰:“学之。”季孙曰:“从事孔子,恶乎学?”冉有曰:“即学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圣,无不该(注8),文武并用兼通。求也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季孙悦。樊迟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孙于是乎可谓悦人之有能矣。”

【注释】

(注1)国书:齐国正卿。《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很明显,国书与高无丕均为齐国国卿。王肃注:“国书,齐卿。”书,原正文及注皆作“师”,据四库本、同文本改。

(注2)师不逾沟,樊迟曰:此七字原脱,据陈本、文献集本及燕山本补。

(注3)不信子:不信任季孙氏。王肃注:“言季孙德不素著,为民所信也。”子,四库本、同文本作“乎”。

(注4)请三刻而逾之:王肃注:“与众要信,三刻而逾沟也。”刻,一说为古代计时单位,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至清代方用时钟,以十五分钟为一刻,四刻为一小时。误。此处应为限定之意,引申为命令、申令。此用法又见《白石神君碑》:“指日刻期,应时有验。”

(注5)遁:王肃注:“遁,逃。”

(注6)义也:王肃注:“在军能却敌,合于(于,四库本作“法”)义。”

(注7)性:天赋,本性。

(注8)该:通“赅”,完备。王肃注:“该,包。”这里指孔子才智过人,无所不通。

【通解】

齐国国师率兵攻伐鲁国,季康子派冉求率左军抵御,樊迟为车右。鲁国军队不愿越壕沟迎战。樊迟说:“不是不能够跨越,而是不信任你。请您号令三次后再带头跨越。”冉求听从了樊迟的意见,结果军队都跟着前进了。鲁国军队攻入齐国军队阵中,齐军不能抵挡,大败而逃。冉有用戈作为武器,所以能攻入齐军阵中。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这是合乎道义的。”

战后,季康子询问冉有:“你对于战法,是通过学习得到的呢,还是天生就会呢?”冉有回答说:“是学习得来的。”季康子又问:“你师从孔子,能够学到什么呢?”冉有回答说:“正是从孔子那里学到战争的道理的。孔子是一位圣人,无所不知,文武兼通。我只是刚好听他讲过战法,了解得还不够详尽。”季康子听了很高兴。樊迟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通过这件事,季康子可称得上喜欢别人的才能了。”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