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作者:华丽志

十年互联网人一夕辞职做包袋,在品牌这场持久战中,两位设计师如何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的状态?《华丽志》第19期《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栏目,中国设计师包袋品牌 崧Songmont 的创始人付崧和联合创始人王捷分享了他们的合作故事。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付崧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在 Google 中国担任十年设计主管,负责谷歌输入法产品 Google Gboard 的设计工作。

王捷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从2007年至今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老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并负责北京2008年残奥会体育图标设计、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2011年创立SMORE设计研究。

因为买不到能装电脑又好看的包包,2013年付崧和她的妈妈一起做了一款简洁、实用的电脑包,受到朋友和同事的喜爱,因此付崧萌生了创办品牌的想法,崧Songmont 应运而生。

创业初期,付崧在北京负责产品设计工作,她的妈妈带着一群60多岁有手工经验的姥姥制作包袋。随着品牌产品被越来越多人喜爱,崧Songmont 有了专业的工厂,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团队,“姥姥团队”也一直坚守在一线,负责售后维护。

崧Songmont 的 Slogan 是“山下有松,包中有温度”。“山下有松”寓意着自然自在,道法自然,是东方美学的体现;“包中有温度”则传达了崧Songmont的包袋不仅是穿搭产品,还能给予陪伴,鼓励女性多元化的人生选择,不惧时光。

目前崧Songmont天猫旗舰店粉丝数50+万,2021天猫双11活动箱包皮具品类位列前10。2021年4月在北京颐堤港开设品牌首家实体店,2021年11月在上海淮海中路开设品牌旗舰店。

以下是本次对谈的精选文字记录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互联网思维做中国包袋

《华丽志》:可以简单介绍下你自己和 崧Songmont 这个品牌吗?

付崧:崧Songmont 这个名字源于一个容易出错的汉字“崧”,也是我本人的名字。我们在传播过程中发现,大家总是写成草字头的“菘”,所以王老师就帮忙将我们的名字做了一个拼读“Songmont”,“Song”代表“崧”,“mont”是“mountain”也有山下的意思。目前主要客户群为自信的独立女性,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够识别她们认可的生活方式。

我们有一种使命感,希望有一天成为令世界人熟知的中国箱包品牌。

《华丽志》:目前的生产和最初的团队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付崧: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专业产业链,还有一些国际化的生产线。不过姥姥团队依然在山西帮我们做一些维修,还有一些小部件的工作,可以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其实用户体验设计跟做品牌最重要的相通点是,对象就是用户本身。我们之于用户的关系是我们是学徒,用户是老师。在这点上,做箱包和做用户体验设计是相通的。

《华丽志》:在做品牌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时刻打破了你以往的一些习惯性的思维,会让你感受到有所不同?

付崧:不同之处在于一些实际方法。以前面对的是软体软件的设计,现在面对的是可触摸到的材质、可用的产品。你用的材质和笔变了,但是核心是一样的,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华丽志》:在箱包本身的设计和研发流程,你们品牌呈现出一个怎样的特点,有哪些特别有趣的细节?

付崧:我们用的是非常内化的互联网流程去做产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做出产品之后,有一个内测的环节,给一些更加挑剔的内部用户,让他们去不断地使用,做暴力测试,拿到真实的环境当中去发现问题。流动式地让产品迭代、优化。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设计灵感与匠心工艺

《华丽志》:从产品设计的这一块,你们是怎么做到既加以创新又能符合大众或者本身品牌消费者喜爱的,可以分享下你们的灵感和设计思路吗?

付崧:首先,我们的定位是面向大众用户,服务追求多元化,也许不是模特身材或者时尚icon的那类人 ,但是大家都可以去百搭变美变自信,去彰显自己的品位。目标受众已经决定我们的产品是要百搭的,要适应性更强。

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够把我们这代人对于中国美学的认识放进日常的产品当中去。举个例子,我们有云吞包,我们去研究了中国的各种饺子的褶皱,然后把它做出来,有一种女侠之包的感觉。

《华丽志》:在设计美学这块,王捷老师还有哪些可以补充的有趣的细节?

王捷:在阐述产品形态和品牌的这种美学调性的时候,我们试图利用一些小众手段去找到那些不太表象化的原料,比如早期使用了织锦缎的材料。在回应文化方面,我们想自己摸索一些比较抽象的方法,因为我觉得如果特别直接地强调它是中国品牌,其实并不客观,因为你并不知道用户是否希望你的产品是这样的状态。

尽可能把设计用在有效的部分,这可能是我们在建立美学或者建立产品形态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准绳。

《华丽志》:在你们看来中国现在的包袋品牌,包括崧Songmont,工艺和品质上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王捷:虽然我们是设计师,但我们不是产品设计出身,所以我们在做产品时,都是选用最好的工艺。比如一个“身外之物”的小系列,我前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测试一个固色问题,这对于正常研发周期来讲太长了,不过现在我们会尽可能控制在三个月左右。

这就形成了一种基因:我们花了最大的力气和努力在工艺和选材上,尽可能做到最高品质,但同时并没有定到一个特别高的价格,所以倍率比较低,也就导致我们可能无法快速进驻到买手店,但是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回应今天的时尚产业。

《华丽志》:我看到崧Songmont的产品设计,logo不是特别明显,在这方面你们有做过特别的策划或者想法吗?

王捷:这方面我们没有特殊考量,在换成英文标后一直比较稳定。我们不太希望一个明显的品牌符号特征,让产品一下子就看出来是崧Songmont的,这算是从早期开始的一个共同诉求。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小logo,这也会反向促进我们在形态设计上去提升它的符号感。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上图:崧Songmont云吞包

两个设计师如何搭档做品牌?

《华丽志》:在你们看来,包袋这类产品,对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上,或者从设计角度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未来你们对于这个品牌在包袋或者其他更多品类上有哪些期待?

王捷:首先在设计力上、产品力上,品牌力上都做到最好,因为我们作为设计师的身份比较难把一个品牌做好,这点是有数据支撑的,也会有一些朋友聊这个事。

设计师的诉求,是在一个项目制周期内去思考一件事如何做到极致,但是品牌是有始无终的,所以在一个长线创作里,要始终充满力量,把最好的设计、平衡了效率和美学极致的产品不断提供给用户,这是一个长期爬坡的过程。

现今越来越多设计师开始做品牌,他们面对的是00后这群新的消费整体,我个人感受是,这代人其实不太介意品牌之前的背书,他们在意的今天的新品牌,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体验;他们希望听到新的不一样的观点,来匹配今时今日的生活方式。

《华丽志》:你们在品牌打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做过哪些关键决策从而推动了品牌的快速发展?

付崧:我们最早是做d to c模式。这个做法基于两点,一是用户很睿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产品;二是越来越多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开始做品牌。

王捷:我和付崧磨合了很久,她是效率第一,而我追求极致,往往忽略了时间。不过我们都很认可彼此的价值,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从前年开始,我们重点放在品牌塑造上,包括今年陆续开了两家线下店,让我们的产品和用户在真实的世界里相见,感受它的皮质和走线。我们将这两个线下店定义成新的消费零售空间。我们不想把它做成货架,而是变成一个”山下有松”、人和自然的装置,一个体验空间。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上图:崧Songmont北京工作室

线下开店的收获与下一阶段展望

《华丽志》:当你们走到线下,经过一段时间开店,积累一些用户反馈,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王捷:显而易见,我们不太熟练和专业,但正因如此,可以创造一些差异化的价值。这个过程中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包括开店后的人员管理,店员专业度,能够保持和线上一致的传达等。但我们在逐步努力,期望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结果。

付崧:这里我想提一下职业陷阱和行业陷阱这个概念,当我们已经熟悉做一件事后,就很有可能被限制住,想突破这个认知壁垒是很困难的。我最初没设想会开线下店,之后我调整心态,从零开始。总结下来,一是要有敬畏之心去看待新事物,二是不要急着下定义,而是去想人们要什么。

《华丽志》:作为一个新锐品牌,你们下个阶段希望在哪里有所推进?

付崧:我希望能平衡家庭和工作,毕竟品牌是个持久战。

王捷:其实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没有专家,每个行业都在重塑,每个人都要做好长期爬坡的准备,我对生活的把握可能比付崧好一点,因为她是效率至上,而我则会多花一些时间去平衡有关设计生活以及美学产品之间的关系,也时不时地把她往回拽一拽。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崧Songmont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

上图:崧Songmont上海淮海中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