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店设计里的中国元素

1月25日,位于长沙河西藏湘知文化记忆馆(书店)特邀空间总设计师陈伟峰老师,讲述书店里的中国元素。陈老师以“藏湘知”为例,从有象和无象的角度分析了当下的书店空间如何融入中国文化,并阐述了书店设计中,老庄哲学、儒家思想、古典文学对设计理念的影响。

期间,众人盘坐在书店特设的“伯牙台”上,感受设计师的巧思妙想。

书店设计里的中国元素
书店设计里的中国元素

无象贯穿——意境

提到中国元素,很多人会联想到具体的通识性文化符号,比如龙、祥云、中国结等。

而陈老师侧重融入无象的东西——即空间尺度的逻辑关系,构造意境,以此形成强烈的视觉感知。采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避免空间体验流于平淡,这一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古典文学。

陶渊明《桃花源记》曾记载,“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跟随渔人的脚步,从“山有小口”到“豁然开朗”,由狭窄处渐入开阔地。神秘的世外桃源,充分设置伏笔后,将读者兴趣吊至嗓子眼,然后“豁”地一下全部打开,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藏湘知馆内空间设计,正是这一理念的淋漓体现。从大门处“折” 进,到公共阅读区,再到制高点伯牙台,放眼开阔的湘江水面,至此,视野全部打开。潇湘八景,江天暮雪,给想象留白……

书店设计里的中国元素

有象点缀——造型元素

“藏湘知”书店里,造型元素的点缀也同样精彩,釉下彩、竹简柱、千纸鹤、天书灯和伯牙台都是中国元素的体现。

进门处的长沙窑釉下彩,代表长沙,提醒人们重视这一被忽视的长沙文化符号。外围的网状格,营造釉下彩的朦胧感。

书店设计里的中国元素

四个立柱,做成竹简造型。竹简是大陆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对圣贤文化的传承,也体现馆藏数量丰富,“汗牛充栋”。

书店设计里的中国元素

千纸鹤,象征读书人所梦想的飞鸟般的自由,颇有几分“庄周梦蝶”的逍遥,“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书店设计里的中国元素

书本造型灯,也戏称为“天书”,参考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造型。书本立面错落有致的灯光,喻示书籍是指引方向的明灯。

伯牙台,觅知音,也可以理解为没有立柱的亭阁。从古至今,人们素喜登高望远,其间也有不少名篇佳作流传,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借登高,无数人与草木、宇宙、历史对话,体会变与不变的亘古真理。

书店设计里的中国元素

在无象和有象的交织下,在意境和具象的融合中,藏湘知文化记忆馆如同一幅充满中国元素的精美卷轴,徐徐展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