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2年,张艺谋花25000元买到一部小说的版权,邀请葛优出演男一被他拒绝。葛优的母亲知道后,说了一句话,葛优被逼着出

作者:三闲人

1992年,张艺谋花25000元买到一部小说的版权,邀请葛优出演男一被他拒绝。葛优的母亲知道后,说了一句话,葛优被逼着出演,收获了一个影帝,却也白白“损失”了230w。

1992年,张艺谋找到作家余华,希望将他的《河边的错误》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谁知两人一聊天,他却对余华的另一部小说《活着》产生了深厚兴趣。

告别余华,他带着刚完稿的《活着》回了家,读完之后十分震撼,他决定拍成同名电影《活着》,于是很快就以2.5w买下了这本书的版权。

女一的人选早早就定为巩俐,男一他首先想到的是葛优。可是当张艺谋找到葛优时,他一看是部文艺片,片酬肯定不高,就以档期紧张为由拒绝了张艺谋。

张艺谋看透了葛优的心思,所谓演不了,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一部文艺片,片酬不会很高。于是对他说:“投资方资金雄厚,片酬你可以大胆要!”

虽然这样,葛优仍然不为所动。

当时,葛优的母亲是电影制片厂的文学编辑,她知道这件事后,有生气地对儿子说:“张艺谋的片子,哪怕不给钱也要去演呀!"

一看母亲生气了, 葛优只得跟张艺谋打电话,开出了一个在他看来张艺谋不可能接受的天价片酬:70万。

要知道,当时的70万跟现在的70万可不一样,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很多演员的片酬都在10万左右。

令葛优想不到的是,张艺谋没有半点犹豫地答应了,并催他尽快签定合同。

原来,听到葛优开出的价格,张艺谋心里乐坏了,投资方曾经对他说过,葛优的片酬只要不超过300w,都可以接受。

这就意味着,一下子节省了230万。

签完了合同,张艺谋实在憋不住,对葛优说:“其实,投资方已经准备了300万,我都说过让你大胆要,没想到你这么低调。”

原以为自己已经开出天价,到头来仍然白白损失了230万,葛优十分懊恼,但话已经说出口,后悔也来不及了。

葛优虽非科班出生,但演技却十分了得。出道没多久,就凭借电影《顽主》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之后他演艺生涯顺风顺水,凭借《甲方乙方》成为百花奖的影帝。

虽然少拿了230万,但葛优看完剧本后,同样被书中的故事彻底震撼了,他在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听了母亲的话,否则这么精彩的戏,错过了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

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下,葛优在演技方面丝毫不敢怠慢。

张艺谋对拍摄非常严格,对电影的各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力求将《活着》拍摄到完美,这让葛优受了不少的苦,但他从来没有怨言,积极配合剧组进行拍摄。

要说葛优母亲的眼光也真是厉害,1994年,《活着》播出后大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3分,而葛优也凭借《活着》中福贵这一角色,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这也是内地首个戛纳影帝。

这部电影也成为葛优演艺生涯的转折点,给他带来的机遇远与230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之后片酬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拿奖拿到手软。

《活着》是现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书名虽然叫“活着”,但全篇都在写生者如何面对亡。

在一次又一次致命的打击面前,福贵选择的方式是乐观地活下去。在苦难中创造希望,给人以温暖,只要能活着就绝对不选择s,这就是生的力量。

余华的书里只有厄运没有坏人,因为一个苦会引发无数人的共鸣,因为很善良,就会有无穷的希望。很苦很难,但依然选择了善良。

有人说,如果你已经体会过命运的无常,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作家在写到福贵的儿子友庆去世时,伏在桌子上嚎啕大哭。

之后,他曾一度停笔两个月,几经纠结,最终他一改往日犀利的笔法,为“人间至痛”透出一丝温暖:“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许多人都看过电影《活着》,但相比于原著《活着》,删减了很多内容,带给人们的震撼程度不如原著。

人只要活着就会遇到挫折、苦难,只要生存就会有喜乐悲欢。如果你正遭遇不顺,迷茫,痛苦,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活着》,这本书会治愈你。

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不容易,但与福贵相比,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都是那么不值得一提。

余华是一位冷静睿智的作家,他把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都写在了小说里。他的《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等,都值得一读。

活着 余华著

1992年,张艺谋花25000元买到一部小说的版权,邀请葛优出演男一被他拒绝。葛优的母亲知道后,说了一句话,葛优被逼着出
1992年,张艺谋花25000元买到一部小说的版权,邀请葛优出演男一被他拒绝。葛优的母亲知道后,说了一句话,葛优被逼着出
1992年,张艺谋花25000元买到一部小说的版权,邀请葛优出演男一被他拒绝。葛优的母亲知道后,说了一句话,葛优被逼着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