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丁会仁|在北京过年

【散文】丁会仁|在北京过年

公司同事刚刚微信告诉我,她是一定要回家过年的,我问她,她老家什么地方的?她说河北的,再晩了就没有回去的车票了。我说,为什么不在北京过年?北京正月初一有许多的庙会,而且北京过年的年味是越来越足的,也是农村里不可比拟的。

前几天,我外甥说开车从北京回江西过年,我也是不太赞成。许多时候,你在哪里挣钱养家糊口,那里发财致富,那里就是你的福地,一个人应该慢慢入乡随俗,要学会珍惜在梦想起飞的地方去继续寻找梦想和美好。

北京的年是有代表性的年,北京的春节是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为什么不在北京过个年呢?

老舍先生曾写过《北京的春节》,他说北京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差不多进入了春节的“彩排”。是的,春节也要彩排,亦如春晩需要彩排一样。从小年开始,过了二十三,大家为了年更忙了。老舍先生描绘的是1951年前的北京的年,老北京春节一派欣欣向荣的民风民俗风情,那时候的春节是隆重而热闹的。

我在北京过过好几个年,北京过年如果不差钱,可以去大饭店,也可以去吃自助餐,甚至可以在家里,你可以过一个贵族的年,也可以过一个百姓的年。

北京,这座古城,总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的感觉,因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他们共同在一个城市工作、打拼、生活、过年,他们的年是老家风俗的年,他们的年又是北京风味的年。

许多人觉得,北京不是家,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北京过年,总觉得自己是游客,而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所以,许多人千里迢迢的回到故乡,然后又千里迢迢的回到北京。

或许,北京这个现代城市,就是这么样的一座让人感觉到温暖又感觉不到温暖的城市。

我一直在想,过去的年热热闹闹,因为有鞭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夜不绝。而现在的年却冷冷清清,因为没有鞭炮齐鸣,是不是可以发明一种电子鞭炮呢?或者环保鞭炮呢?否则许多人在大城市过个年,真的不如去乡下,毕竟乡下可以自由自在的燃放烟花爆竹。

也有人说,只要心中有年味,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这是唯心主义认识论。实际过年是玩岀来的,比如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文艺晚会和庙会等,这才是过年好玩的地方。

北京的年是京味十足的年,你只有走出家门,到处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北京春节盛大开幕除了年夜饭的大餐之外,就是雍和宫烧香祈福了。

雍和宫头炷香的排队时间在不断刷新,从26个小时,37个小时,甚至75个小时。是的,你没有看错,是连夜排队的。雍和宫烧香是北京年的第一热搜,这座雍正的宝地,今天成了北京人祈福的福地。

母亲在北京过年的那一年,我们在雍和宫外围排队等候了几个小时才进去。袅袅升起的青烟缭绕在雍和宫朱红的宫殿建筑之上,久久不会散去,那是凡人向上天传递的心愿:心想事成,前程似锦。

北京老百姓真正的年从雍和宫第一柱香开始,北京春节拉开了盛大帷幕:地坛的庙会、厂旬的庙会、八大处庙会。宫廷文化的魅力,市井文化的艺术,就相互交织在北京,一场接一场庙会,令人乐不思蜀。这里浓郁的京味年味,看民俗表演,吃特色小吃,就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北京的年,是幸福的年。北京的富裕人家过年专门请大厨操办年夜饭,年夜饭讲究“四四见底”:四个热菜、四个凉菜、四个肉菜、四个汤菜,寓意四平八稳。餐桌上是一定要有四喜丸子,“福、禄、寿、喜”四件大事样样俱全。

北京的春节,因为北京有文化底蕴,北京有独特历史,所以北京的年是富足的年,北京的年是热闹的年。

在北京过年,是红红火火过大年,也是喜喜闹闹迎新年。

【散文】丁会仁|在北京过年

作者简介:丁会仁,博士,独立作家,高级学者,畅销书作者,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多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市场信息报》《劳动时报》《湛江日报》《作家网》和《作家》等报刊杂志。

壹点号运河桨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