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半导体厂看似疯狂四处猎地扩厂,掌握这一波 5G、高性能计算 HPC、汽车电子、物联网崛起热潮,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半导体厂的共同“理想”是希望今天盖了厂,明天就能量产;但“现实”是盖完厂也只是壳子,因为根本买不到设备。所以,扩产带来的严重产能过剩,暂时只是“假象”。
这一波半导体超级周期不但导致全球陷入严重芯片荒,连生产芯片的机台设备都因为缺芯、缺零组件而出现生产瓶颈,是非常罕见的情况。2020 年半导体设备的平均交期约 6个月,2021 年已经拉长到 12 个月,甚至有些设备的交期需要 18~24 个月,创下半导体设备史上交期最长的纪录。
2021 年晶圆代工厂集体宣布扩产 28nm,各界担心 28nm 产能会否从供不应求快速转为供过于求?别怕,因为设备也没这么好买,不是你想买就买得到。
联电在日前举行的投资人会议上即表示,28nm 市场即使出现供过于求,也会是在 2023 年以后。
联电与台积电看法一致,认为 28nm 制程是很多终端应用芯片的甜蜜点,这几年需求会十分畅旺。
另一个观察趋势是,这几年晶圆代工厂虽然不断扩产,但都会签有长期供货合约(LTA)作为新产能的保护伞,或是像台积电在日本设立 28nm 的 12 寸厂有 SONY 等大客户一起扩产。
联电指出,28nm 制程产能的长期合约绑约率高达 80%,即使 28nm 市场转为供给过剩,公司受到影响会有限。
另一家晶圆代工厂力积电也指出,约有 70~80% 的代工产能也都被长约客户绑住,其中逻辑芯片客户签 3 年长约,而存储芯片客户则是签两年长约。
晶圆代工厂与下游的 IC 设计客户签订长期合约“绑单”的同时,为了怕上游材料缺货,代工厂同时也跟硅片等材料商签订长约。要不是设备厂不给签长约,不然代工厂也都想跟设备厂签下长约绑定。
联电 2021 年原本的资本支出为 23 亿美元,其中有 5 亿美元递延至 2022 年,2022 年资本支出为 30 亿美元。
联电预期 2022 年产能将会增加 6%,持续多方进行扩产计划,在 30 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中,预计 90%用于12吋产能、10% 用于8吋产能。
联电多方扩产包括以下几个点:
Fab 12A P5厂区:预计扩产的1万片,2022年第二季开始量产;
Fab 12A P6厂区:与多家IC设计客户签订长约的互惠协议扩产 28nm 产能,包括联发科、三星、联咏、瑞昱、群联等。不过,因为机台设备延迟到位,P6的扩产进度也延后,目前预计可以在2023年第二季陆续投产,公司表示会尽量缩短安装时间,避免耽误扩产进程;
厦门联芯 12 寸厂:将增加 1 万片产能。
在终端需求上,目前各方杂音不断。即使龙头大厂台积电提出未来 HPC、汽车等市场的需求强劲,市场仍是有非常多疑虑,尤其是手机、消费性电子、PC 等应用的疲弱不振。
联电指出,疫情持续两年下,远距工作 WFH 的需求逐渐降低,手机需求也在谷底,但 5G 手机的渗透率仍是持续成长,加上汽车电子应用兴起,加上物联网等,整体需求仍是很强劲,若是 2022 年半导体市场会出现什么风险,不会是在需求端。
力积电则是认为,台积电敢这么积极扩充高端制程的产能,CPU/GPU/AP 主芯片周边需要搭配的成熟制程芯片数量是 10 倍,真的不需要担心今年会有供过于求的问题。
力积电强调,现在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仍是最强劲,其他如消费性电子的利基型存储芯片需求也不错。
联电 2021 年的 28nm 营收相较于 2020 年成长高达 75%。2021 年第四季晶圆出货量为 255 万片(约当 8 吋)。
目前联电的产能利用率是 100%,展望 2022 年第一季,联电认为晶圆出货持平,ASP 可以持续增加 5%。
力积电在逻辑和存储芯片代工的产能利用率也都维持满载 100%。公司预计 2022 年第一季持续涨价,逻辑制程涨幅可达 5~10%。
力积电的铜锣新厂今年将开始进搬入机台设备,产能会在 2023 年第三季开出,估计初期约 1 万~ 2 万片,该年底目标达到 3 万~ 3.5 万片。